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投资理财>正文

打造优质生活,泛亚启示录

原创
发布时间: 2024-01-21 16:10:41 热度: 644 作者: 明军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2235 字 阅读需要 8 分钟
泛亚的故事总算讲完了,力哥就来总结陈词——泛亚事件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第一,看不懂盈利模式的投资不要碰。别说理财小白,就算是有一些理财功底和防骗意识的人。

泛亚的故事总算讲完了,力哥就来总结陈词——泛亚事件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第一,看不懂盈利模式的投资不要碰。

别说理财小白,就算是有一些理财功底和防骗意识的人,在泛亚模式面前也很容易中招。因为泛亚模式极具迷惑性,表面上看似乎都说得通,但如果你深入探究,就会发现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所以理财的问题上,尤其是那些你看不太明白的新生事物,你就应该有一些死磕精神,彻底搞明白了,再去投资。如果你研究了半天,也还是没搞明白,那很简单,不懂不要碰就对了。

第二,资金运作不透明的投资不要碰。

泛亚把故事讲得天花乱坠,但你从一开始就看不到这钱他到底拿去干什么了。他说是去买 A 了,实际去买 B 了,或者老板偷偷把钱拿去给女朋友买跑车了,你都不知道呀。

而且泛亚一直对外宣传有专门的银行第三方存管账户,资金一直在银行的监管下,非常安全。可实际上泛亚所宣称的第三方存管只是一种类三方存管模式,本质上是银商转账,资金早就通过银行进入了泛亚的对公账户。银行压根监管不到泛亚的投资。

说到底,因为不透明,所以我们啥都不敢信。到现在为止,外面新闻里说的都是日金宝的规模达到了 430 亿元,投资者超过 22 万,但这个数字到底是不是真的,没人知道,因为这都是单九良自己在宣传的时候说的。泛亚还说自己储存了 3600 吨铟,你倒是把你存放这么多铟的仓库地址公布出来,让大家去现场观摩一下这壮观的场景啊,可他又不敢。所以泛亚到底收了多少铟,只有他们老板和财务自己心里清楚,连下面一样被骗的代理都不知道。

推而广之,现在许多 P2P 平台也都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不是说广告打得多、名气响就一定靠谱,不是说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注册资本上亿就一定靠谱,不是说有 N 轮风投融资,或者有一个很牛的「爹」就一定靠谱。当然,这些因素都是我们选择 P2P 平台时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透明度,信息透明度太低的平台,我建议不要碰。因为你不知道他到底是把你的钱拿去做什么了。

第三,不是所有看似有政府信用背书的投资都是靠谱的。

比如说人类历史上的三大投资泡沫案之一的英国南海公司泡沫就是如此。南海公司当年就是有英国政府的信用背书,那又如何?一样骗你没商量!

第四,不要以为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就一定是安全可靠的。

银行总行是绝对不敢卖日金宝这种理财产品的,但下面的分行和支行里的工作人员,就很难说了。用行话说,这叫「飞单」。就是银行工作人员私底下偷偷诱导你去买压根不是银行公开代销的理财产品,如果出事了,就变成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和银行无关。之前有媒体报道说,某银行新疆分行销售的日金宝金额高达 70 亿元!很多投资者都是因为相信银行工作人员的推荐和信用背书,才上了泛亚这条贼船的。所以在泛亚事件中,一些银行工作人员的表现,真的让人很失望。这些人只管自己赚佣金,不管投资者死活。所以以后对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也要多留一个心眼。

第五,一定要特别当心那些叫 ×× 交易所、×× 行的。

这里普及一下相关知识,全国性的、正规的国务院红头文件批准成立的金融交易所,只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一共只有这七家。其中上海黄金交易所由央行监管,其余六家由证监会监管。除此之外,你在市场上听到的其他任何叫 ×× 所的,都不是国家层面认可的。比如说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南京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等。

第六,还是那句老生常谈,注重资产配置!

那些被泛亚害得最惨的人,都是把自己全部的身家性命都投入进去的,在高回报面前,忘记了最基本的理财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还是拿现在理财市场上最热的也是骗子最集中的 P2P 行业来说,虽然这个行业现在鱼龙混杂,大部分是鱼,小部分是龙,但力哥也还是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到我觉得未来是龙的 P2P 平台中,但不管我怎么看好这家 P2P 平台,我最多也只会拿出不超过 10% 的金融资产投资在这家平台上。万一我晕了头,愣是把骗子当好人,那我的损失也只有 10%,不至于倾家荡产。

最后,承诺给你无风险收益太高的,一律不要碰。

13.68 %,不但没有风险,还可以随时赎回,这样的产品,即使放在今天这样一个 P2P 满天飞的理财市场中,也依然是不得了的。很多理财新人总是想追逐理财市场的奇特产品,觉得这是别人还没有发现的天赐良机。但力哥从来不去追逐它们,因为这违反基本的投资常识。

泛亚对无风险高回报的解释和今天许多收益率超高的 P2P 平台给出的解释一模一样。表面上看,承诺给投资者 15% 的回报,还要算上运营成本和自己的利润,借给企业的年化利率要 25% 以上,可今天有几个企业一年下来经营利润有那么高呢?实际上,这些企业只不过是借钱短期周转一下,只不过借一两个月,实际支付的利息不过 3%、5%,它们的经营利润完全能够覆盖这块成本。这就是它们的解释。

但这样的解释真的经得起仔细推敲吗?那些愿意用 25% 甚至 30% 高利息借钱的人,真的只是为了资金周转一下吗?真的不是想借钱不还吗?这样搞期限错配,真的没有风险吗?

有时候想想,那些泛亚的受害者居然真的相信世界上会有天上掉馅饼这样的美事,那泛亚不骗你骗谁呢?说到底,还是因为你既无知又贪婪。知道自己无知,但只要不太贪,老老实实把钱存银行就不会被骗,知道自己贪婪,但肯学习,肯思考,能发现风险,那也不会被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明军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