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投资理财>正文

打造优质生活,票据理财的风险

原创
发布时间: 2024-01-21 16:10:21 热度: 615 作者: 明军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550 字 阅读需要 6 分钟
第一,就像我上面说的,银行之所以不愿意做票据贴现业务就是因为许多汇票真假难辨,让银行非常头痛。因为甄别汇票真伪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别说力哥不懂。

第一,就像我上面说的,银行之所以不愿意做票据贴现业务就是因为许多汇票真假难辨,让银行非常头痛。因为甄别汇票真伪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别说力哥不懂,银行里如果不是专门做这块业务的普通职员也不懂。

一种情况是票据本身是伪造、变造甚至克隆出来的,就像假币一样,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票据本身是真的,但由于在多次贴现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瑕疵,比如说背书不连续,背书人的签章没有盖在背书栏里面,背书的名称与印鉴不符、没有盖骑缝章或者盖章不够清晰等,只要出现任何一点瑕疵,银行就可以不兑付。

或者说虽然最后银行还是兑付了,但因为有这些不规范的瑕疵在,导致银行没有按期兑付,拖延了两个礼拜甚至两个月再兑付。请问延期兑付造成的利息损失不是风险吗?

2014 年 11 月央行不对称降息了,现在银行的存贷差更小了,银行手头更紧了,所以有些银行就会以汇票存在瑕疵为由尽可能拖延兑付,而现在许多汇票的承兑银行不是工农中建这些大银行,而是一些城商行甚至一些农村合作银行,这些地方性小银行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多了去啦。

第二,现实世界中,很多时候并不是说 A 企业开了一张汇票给 B 企业,B 企业直接拿到网上来融资。而是 B 企业又把这张汇票给 C 企业背书,说白了就是转卖给 C 企业,C 企业再给 D 企业背书,D 企业再给 E 企业背书……结果最后是 H 企业拿这张汇票来互联网平台上融资。先不要说这一次又一次背书中是不是会出现我上面说的操作上的瑕疵,更大的风险在于,假如 C 企业涉嫌非法经营,或者 D 企业和 E 企业之间存在贸易纠纷,那这张票据就会被冻结了!

但是对这些做票据理财的互联网平台来说,他们哪里搞得清楚这里面的情况啊?更何况现在许多票据理财平台为了方便操作,节省成本,做的并不是票据质押贷款,而是票据抵押贷款——这张票据并没有在平台手里质押着,而是只要求借款企业上传汇票的扫描件!

我的天呐!人家银行专业工作人员拿着实打实的汇票研究半天都有可能没察觉出汇票的瑕疵,你就让人家上传一张扫描件,那汇票造假蒙混过关不是更容易了吗?就算这张汇票是真的,因为没有质押出去,那企业完全可以一票多用,多次抵押,多次融资,到最后如果出事了,几个债权人抢一张汇票,你说,这怎么办?

第三,也有一些采取票据质押贷款的平台会宣称和银行签过托管协议,把汇票存放在银行了,但这张能当钱用的汇票是不是真的放在银行保险箱里了呢?这就很难说了。

因为现在市场上有许多所谓的票据公司就是专门把票据低买高卖来赚钱的,经过反复买卖、反复背书、反复贴现,有时候这种玩法一年收益可能高达 20%!假如拿到质押汇票的平台也这么玩的话,虽然它的潜在收益会大幅提高,但投资者的潜在风险也大幅提高了。就像我上面说的,贴来贴去贴到最后,不知道哪个环节贴出岔子就完了。

第四,和 P2P 平台一样,票据平台本身也存在信用风险。说到底,汇票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被多次贴现过,是不是被托管在银行了,我们投资者不可能完全知道,这就很考验平台本身的诚信度。如果平台本身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那平台老板跑路也不是不可能的呀。

第五,票据理财产品的投资周期都不长,短的只有一个月,最长也就半年。但许多票据理财产品从发售到开始计息要好几天时间,从产品到期再到把钱打回你的账户,又要三五天甚至一个礼拜,这一来一去的时间成本,你也得算进去。

比如一笔 30 天的名义年化收益 7% 的票据理财产品,假如一来一去花了 5 天时间,那你实际的年化收益就只有 6% 了,这个坑和你买银行理财产品一样,绝对不能忽视啊。

第六,还有一种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开出汇票的这家企业在汇票还没到期前就破产了,或者承兑这张汇票的银行在汇票还没到期前破产了,那这张汇票就和废纸一样了,这难道不是风险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明军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