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公众号运营>正文

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微信公众号使用研究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5-31 14:05:54 热度: 427 作者: 刘宇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2476 字 阅读需要 9 分钟
"销售不是推销,而是与客户建立长期关系" - 乔·吉拉德 销售专业中最重要的字就是“问”。——博恩·崔西

摘 要 使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采用访谈的方式,对新疆大学的 30 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了半结构访谈,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情况、微信公众号的使用原因、微信公众号的接触与分享行为、微信公众号的满意程度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选取微信公众号的原因是信息资讯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以及娱乐、消遣的需求;在接触媒介上,学生表现的较为积极,在媒介信息分享行为上不太积极;在二次媒介接触中,大部分学生会对没有实用价值的公众号取消关注。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使用与满足;维吾尔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6-0045-02

1 研究方法

访谈法是质性研究的调查方式之一,如果依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划分,则分为「结构式访谈」「无结构访谈」以及「半结构访谈」。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半结构访谈」允许一个粗线条的提纲存在,保证访谈不会偏离主题方向,同时也可依据实际情况对访谈进行调整,非标准化的回答往往就能揭示出不同的潜在动机[1]。

「个人差异理论」最先由卡尔·霍夫兰于 1946 年提出,他认为受众的态度与行为是由不同个体特征建构的。霍氏所说的个体特征涵盖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龄、性别、职业等),还有兴趣、性格、价值观等。因此可以这么说,受众态度与行为的因素研究中,人口统计学变量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者在新疆大学对 30 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了采访,对其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升学方式(民考民、民考汉)、微信号等基本信息进行了解。其中女生 18 人,男生 12 人,年龄分布在 20—26 岁之间,有 25 名本科生,5 名研究生,专业涉及新闻学、广播电视、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维文学、机械,民考民的学生有 22 人,民考汉的学生有 8 人。

本研究主要是维吾尔族大学生微信公众号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采访过程中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问题,关注公众号的数量、关注公众号的类型、常用的是哪几个公众号、使用公众号的频率、关注公众号的渠道、使用公众号的感受等。

2 研究发现

在对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在校大学生的微信公众号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根据数据可知,在受访者中,微信公众号使用时间以半年到一年之间居多,使用的频率一天 1~2 次的有 9 人,一周 3~6 次的有 15 人,几周一次有 6 人,少于 30 分钟的有 14 人,30 分钟到 1 小时的有 10 人,1 小时以上的有 6 人。大多数的使用者都在闲散的时间里查看公众号推送的内容。被访者中微信公众号关注数量最少的有 15 个,最多的有 80 个,关注数量为 40~50 个的人数比较多,其中不仅有汉语微信公众号还有很多维吾尔语公众号。30 名采访者表示每天都会使用微信,但对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是否进行查看,则视自己的需要和时间而定。

2.1 维吾尔族大学生对信息资讯的获取需求

在访谈中,大部分学生都关注了新闻媒体类公众号、新疆大学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就业信息考试公众号。当问及同学关注这类公众号的原因时,同学们表示由于大多数新闻媒体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而自己每天基本上都上微信,关注新闻类公众号,可以方便及时地获取新闻信息,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同学们表示关注新疆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一方面是学校要求关注,另一方面是该公众号经常发布学校的考试信息及学校的相关活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就业信息相关公众号的关注,是由于部分同学临近毕业,对于招聘就业信息十分关注,而微信公众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2 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信息接触与分享行为

在访问的对象中,多数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搜索相关的公众号并进行关注,部分学生是通过家人朋友推荐的公众号进行关注的,少部分学生在朋友圈看到感兴趣的文章后将其公众号进行关注。主要关注公众号的类型是与学习相关的公众号,如英语、俄语、土耳其语的公众号,还有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比如摄影、文学、天文学、哲学、小说、时尚发饰、化妆、养生等公众号,大部分的女生都关注了有关时尚、化妆、搭配、养生相关的公众号。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主要接触媒介是因为他们有信息的需求,不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在学生接触媒介信息的同时,却很少有分享行为,在访谈过程中,仅有两名同学表示会转发公众号上自己觉得有价值或有趣的内容,其他同学表示不会转发任何公众号上的内容,只会自己看。他们表示公众号上的一些内容不具有真实性,转发到朋友圈会误导自己的同学,还有学生表示将公众号上的内容发到朋友圈,在进行阅读时会耽误同学的时间。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维吾尔族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媒介接触行为,在微信公众号的使用中主要是获取有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甄别后,会取消对自己没用的微信公众号,但在信息分享上表现出了消极的态度,他们更多的是在隐蔽的媒介中获取信息,在分享与互动行为上没有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

2.3 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族群意识与身份认同

从调查的数据中可以发现,每个学生在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中都有维吾尔文公众号,其中主要的内容有关于民族音乐、家乡新闻、民族习俗文化、民族文学知识、国家对于本民族的宣传政策等。但是总的来说,他们关注的汉语微信公众号多于维吾尔语微信公众号,他们表示汉语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具有更多的时效性和实用性,而维吾尔语公众号更多的是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与习俗以及获得本民族的

歌曲。

3 研究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新媒体使用已经融入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维吾尔族大学生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的分析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关注的大多数公众号是由于自己的需求搜索获取的,在公众号的使用中,喜欢阅读新闻、资讯、娱乐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并不积极分享公众号内容,会关注本民族相关的公众号,会取消对自己没用的公众号。

参考文献

[1]林金定,陈美花.质性研究方法:访谈模式与实施步骤分析[J].身心障碍研究,2005(2).


作者 朱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刘宇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