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微商推广>正文

从短信到平台,微信的前世今生

原创
发布时间: 2024-02-08 12:01:49 热度: 263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619 字 阅读需要 6 分钟
2012年12月是短信的20岁生日。但是,这个20岁的青年已经开始进入「更年期」了。早有观点预言,短信的衰退已成定局,而彼时微信才2岁。数据显示,2007年。

2012 年 12 月是短信的 20 岁生日。但是,这个 20 岁的青年已经开始进入「更年期」了。早有观点预言,短信的衰退已成定局,而彼时微信才 2 岁。

数据显示,2007 年,中国移动短信发送量为 7361 亿条;2011 年,短信发送量增长 46.4%,但用户数的增长率更快。若把短信量平均到每个用户身上,2007 年,中国移动用户人均月发送短信 113 条,2011 年为 88 条。以此计算,平均单用户的短信发送量减少了 22%。而且,这还未将微信用户暴涨的 2012 年计算在内。不出意外的话,2012 年人均短信发送量减幅会更大。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一毛钱一条的短信是运营商利润最高的产品。相比之下,发一条微信的流量费要低得多,运营商获得的分成也更为有限。

对于微信的咄咄逼人,运营商们几乎无计可施。在 2012 年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直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运营商业务正在受到猛烈冲击,尤其是 OTT 企业(越过运营商提供数据服务的企业)对传统运营商的挤压非常明显。这些业务使得运营商原来的短信、话音,甚至包括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了很大挑战。」

李跃之言,使得微信与运营商的竞争正式公开化。但是,这样的公开也被解读为无奈——只能发发牢骚。事实上,微信刚诞生时并没有引起运营商的警觉,甚至腾讯内部都没当回事。真正让运营商们紧张起来是在微信增加视频/语音通话功能之后。随着微信用户越来越多,不少人已经减少了电话、短信的使用量,转而利用微信的语音、文字、图片形式来交流。也正因此,腾讯被冠以「第四大运营商」的称号。

曾几何时,当 QQ 的用户增量放缓时,人们都认为 QQ「帝国」的一路狂奔终于要告一段落了。但是没成想,微信的横空出世,让腾讯从一部跑车变成了一架飞机。

2011 年 1 月 21 日,微信诞生;2012 年 3 月,中国微信用户达 1 亿;9 月 17 日,微信用户破 2 亿;2013 年 1 月 15 日,腾讯宣布微信用户数过 3 亿。从 2 亿到 3 亿,仅用了不到 4 个月的时间。至今,微信用户数仍在快速增加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年龄较大的用户,此前并没有 QQ,但是在微信诞生后,他们也成为了腾讯的用户。

腾讯能否利用微信将自己打造为数量级更大的 QQ 帝国呢?从目前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马化腾从来没有如此看重过一款产品,除了微信——凡是对微信有一丝不利的事或人,都要为此付出代价,这在腾讯庞大而复杂的资源和人事架构中,是不多见的。

2011 年 1 月 28 日,腾讯移动互联总裁刘成敏宣布「退休」离职。过往资料显示,刘成敏一直对微信不以为然,某种程度上还阻碍了微信的发展。事实上,尽管刘成敏负责腾讯的移动互联业务,但微信却是在腾讯广州研发部诞生并成长起来的。广州研发部负责人张小龙也因微信而树立了威信,2011 年 8 月被任命为腾讯副总裁。

微信的定位从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几个阶段的转变,最初是与其鼻祖 Kik Messenger 一样只能发送短信和图片,微信 1.0 的产品定位为「能发照片的免费短信软件」。此阶段的微信功能较为单一,相比米聊等短信聊天应用并没有什么明显优势。真正促使微信的用户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的是微信 2.0 推出的语音对讲功能。语音对讲相比免费短信在交往的深度上更进了一步,并且能够实现语音的延时交流,功能新颖,操作简单,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此后,微信 2.5 和 3.0 版本推出了「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和「漂流瓶」的功能,在熟人社交的基础上又集成了陌生人交友的功能,使微信成为了一款弹性社交应用工具。2012 年 7 月发布的微信 4.0 增加了「朋友圈」功能。朋友圈更像是一个 SNS 类的社区,用户可以看到好友最新上传的照片并进行互动,使微信的社交功能更加多样化。推出公众平台之后,微信真正实现了向通讯类社交平台的转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