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对方的沟通能力差时,应该怎样做
原创在上述的五条法则中,最难做到的是哪一条呢?我认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第一条法则「沟通内容要具体」是最难的。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词是一词多义,再加上中国人的性格又比较含蓄,所以语言的表达很难做到十分精准。那么,如何做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去除含糊的表达很多时候对于一件事,人们很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猜测和臆想去解释,或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去理解。
喜欢对事情进行胡乱的假设是那些懒于交流的人的通病,但如果在交流的时候有这种毛病,就会很危险。可也正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交流时所用的语言是模糊、空洞的,所以就给了听者假设的空间。这种用词含糊的交流使我们很难真实地传递我们想要表达的信息。我以自己为例说一下,无论是说话还是讲课,我都会非常准确地描述(解释)一个场景(问题),这些描述或解释中包含了我所知道的每一个细节,这样可确保对方的思路是跟着我所描述的内容走的。
如果经过我们的引导,别人能够清晰且具体地告诉我们使他困扰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可如果他们一直使用含糊的语言去描述问题,我们就会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云。所以,有效沟通的重点就是去除含糊的表达,清晰地传递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
表达中应包含尽可能多且有用的信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体现在表达时要传达尽可能多且有用的信息。你所表达的内容与你的本意差别越小,交流和沟通的效率就会越高。在前文中我之所以向大家讲了那个处理果汁杯售后问题的案例,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我准确无误地抓住了那个问题的核心,并找到了解决办法,在沟通的过程中,我把含糊的描述和无用的个人情绪都剔除掉了,从而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要解决的问题上。
不过,在沟通的时候,对方个人情绪的安抚工作也是要做的,不过这是第二步要做的事,第一步还是要先解决问题,只有如此,之后的安抚工作才显得有意义。因为如果你不去抓问题的核心,不去解决问题,那你就不是在帮助和安抚对方,而是在忽悠他,让他不去注意问题的核心和本质,这样处理事情的方式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麻烦。
慎用具有普遍意义的表达方式何谓具有普遍意义的表达方式?我举例说明一下,比如,当看到有小孩在街上吵闹的时候,你会说:「现在的小孩太没有礼貌了。」当看到你公司的一名员工偷懒的时候,你可能会说:「我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给这些人付工资,他们一点儿都不努力工作。」我上面所举的这两个例子,都属于具有普遍意义的表达。但是这样的表达是不符合事实的。虽然有些孩子确实很吵,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没有礼貌;虽然有些员工不够勤奋,但并非所有的员工都不努力工作。
所以当你下次发现自己使用了上述模糊和空泛并带有普遍意义的表达时,一定要先注意一下你讲的这句话是否普遍适用。
所以当有人沮丧地跟你沟通时,你应该问他为什么沮丧?他可能会说:「因为我的工作一团糟。」这个时候,你应该问自己,这句话具有普遍意义吗?答案是不一定,对吧?所以你可以接着问他:「你的工作总是一团糟吗?一直都是一团糟吗?」我想,沮丧的人可能会说:「不,并非总是一团糟,也并非一直都一团糟。」
在交流中,你要避免从对方含糊、空洞的描述和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中获得具体的答案,只有这样你才能准确地识别这个人的具体问题和真实情况,从而帮他解决问题。
比如,那个很沮丧的人可能接着说:「也不是一直都一团糟,至少在我刚做微商的前半年,感觉还是很好的。」那你就可以问他:「你那个时候为什么感觉很好,而现在感觉却很糟糕呢?」他可能会说:「那个时候,我的团队很大,人很多,现在有好多代理商都不做了,被别人挖走了,所以我一天比一天没信心,甚至有种做不下去的感觉。」你可以接着问他:「在小学时,陪伴了你六年的最好的同学是谁?」在他告诉你名字之后,你接下来再问:「那你们现在联系还很多吗?关系还很好吗?」答案是不一定,有可能已经不再联系了,或者关系不好了。
认识六年的人,都可能不再和你联系,更何况是才认识半年的人。所以问题就出在你的团队管理和心态上。同时,因为你做微商才半年,你的代理商都是你新找来的,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基础,他们随时离开也是正常的,再加上团队成立后,你又故步自封,停止找新人,所以你的团队人数就越来越少。要记住,这个世界上除了亲人和一两个挚友会陪着你走一辈子,其他人都可能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因此,你需要找回自己半年前的工作状态,继续开拓市场、扩大团队,用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来影响团队的每个成员。
专家点评: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去除含糊的语言描述,我们可以抓住问题的核心,从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而微商成交的核心与管理团队的核心大多依赖于一个人的沟通能力。所以,我们要学会质疑具有普遍意义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加具体的问题描述。
尽量缩小问题的范围在上文所提到的例子中,我不仅避免对方出现具有普遍意义的表达,还引导他将自己所描述的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或物上。比如,他说:「我的代理商都离我而去了。」我相信这只是他的含糊表达,实际上,他的代理商并非全部离他而去,所以我继续问他:「谁离开你了?他跟了你多久?」这样就可以将不具体的内容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内容。
如果有人对你说:「小张,你的这个计划不行。」那么你就需要找出他说这个计划不行的原因,而不是一直纠缠着他说:「不,我的计划可行,绝对可行。」这种对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样的辩驳也是无济于事的,找到并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问他:「你觉得我的计划哪里有问题?」然后在他的帮助下,你找到了问题所在,那么针对问题去修改计划,是不是会事半功倍呢?所以,你要不断地缩小问题的范围,才能逐渐找到出现这个问题的关键节点。你对一个问题或者一个事物的关键节点了解得越多,你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找一个可量化的参照物诸如「太多了」「太贵了」「太少了」等词汇,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描述,所以当有人说「太多了」「太贵了」「太少了」这类形容词的时候,你应该问自己,或者问他一句:「相对于什么来说太多了?相对于什么来说太贵了?相对于什么来说太少了?」当一个人说「太贵了」时,它的含义其实是很空洞和模糊的,可如果有了一个参照物,也就是我所说的「相对于什么来说」,这句话的含义就立马变得精确了。
比如,有些会员会问我:「请你讲课需要多少钱?」我告诉他:「线上的语音课程,45 分钟 3000 元;线下的课程,3 万元起。」有些会员就说:「太贵了,我请不起。」我会立即反问他:「相对于什么来说太贵了呢?」还有人说:「我以前参加过很多这样的培训课程,都比你的便宜。」这个时候,我会继续缩小问题的范围,我会问这个想请我讲课的人:「那我的课程是不是跟你以前听过的课程一样呢?」他十分肯定地说:「你的课程跟我以前听过的完全不同。」我会接着说:「那就有意思喽,你听过我的课之后,会觉得这些时间和金钱花得值得吗?」他可能会说:「如果你讲的内容让我觉得物超所值的话,即使贵点,我也可以接受,并且会很开心。」我接着问他:「你觉得在这个课程中,哪些内容让你觉得物超所值或者心情愉悦呢?」他可能会说:「我对 ×× 问题很感兴趣。」这个时候,我就告诉他:「你说的这个问题,是我非常擅长的领域,如果我在这个问题上讲得更全面、更专业一些,你觉得花 3000 元听 45 分钟的线上课程,值得吗?」他说:「值得。」
现在,我们梳理一下这段沟通内容。在这段话中,我和他一起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点,从含糊的概念延伸到了问题的核心,并且我们一起解决了这个核心问题。这就是准确沟通所产生的魔力,如果我们现在能够掌握这种沟通技能,我们将会轻松地得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微商高手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3442
- 上一篇:法则五:持之以恒
- 下一篇:个人励志故事的设计是有套路的
阅读推荐
更多...- 微商运营之工具整合 2023-02-15
- 「微商经验」不要上来就提产品,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 2023-02-12
- 「微商」粉丝线下活动 2023-02-08
- 「微商经验」开放平台,汇集互动 2023-02-17
- 「微商经验」如何以物流来定位产品 2023-02-12
- 以饮品行业为例网络推广文案应该怎么写? 2021-10-16
- 如何做到连续三年稳坐YY在线教育频道第一 2022-07-07
- 百度平台引流的方法都有哪些?建议收藏 2023-01-29
- 「怎样做好微商」预测产品是否会畅销的两个有效手段 2023-02-04
- 在营销过程中要妥善解决报价问题 2022-06-02
- (微商团队管理)如何实现团队利益捆绑 2022-04-11
- 微商痛点思维,发布精准动态 2023-01-17
- 三、微商发展趋势:公司化、系统化、平台化 2023-02-15
- 「微商创业」亩玉米卖万,「玉米兄弟」引爆互联网+玉米! 2023-02-19
- 「微商经验」年微信朋友圈营销生态数据研究报告 2023-02-15
- 80后,遇「超女」圆了冠军梦,遇微商再圆创富梦 2023-02-08
- 微店商品发布与管理:打造高效销售流程,提升购物体验 2024-02-12
- 微信时代的移动电子商务 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