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思维4:针对高端消费人群的推广
原创脑细胞接触到几个涉及珠宝、教育和各种定制服务的项目,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都针对所谓的高端人群。俗话说:“要做,就做有钱人的生意”,因为有钱人的钱好赚。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高端人群的生活状态、消费心理。
什么是高端人群
据世界银行定义,高于城镇家庭年人均收入 2.5 倍及以上的人群即可称为高收入人群,也就是高端人群。在国内,这一标准就是个人年收入 150 万元以上,或家庭年收入在 300 万元以上的人。
据统计,高收入人群年龄集中在 25~50 岁,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和沿海开放城市,人数约占这些城市总人口的 5%~10%。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真正的高端人群是少数的,但是向往高端生活的准高端人群的数量是庞大的。高端人群的消费行为受其他人群的关注,在这里,我暂且不讲游艇派对、私人飞机,这些对大多数商家来说都太高寡,但是有必要了解现在的高端人群的消费心理,那将是大众消费者的未来。
高端人群都在想什么
(1)高端人群的第一关键词是家庭
据招商银行的《高端人群生活形态和消费习惯报告》数据显示,在高端人群看来,幸福的第一关键词是家庭,在他们眼中,工作不再是重中之重,家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这意味着高品质的家居、小孩的教育、家庭旅游等行业都将逐步成为消费的热点,他们更希望在工作之余,和自己的家人待在一起。
脑细胞之前有一个房地产客户,他有一家专门针对年轻潮人的商场。在规划的时候,这位老板非常固执地要在商场楼顶修一个高尔夫球练习场和茶楼。后来我们才理解他的做法,那么做非常有必要,而且事后来看,效果非常好。
因为现在的男人很忙,想在周末休息或者做点自己爱好的事情,但是迫于对家庭的“赎罪心理”,只好陪着老婆孩子一起去逛商场,然后让他们去购物,而自己可以约朋友在楼顶打高尔夫或者喝茶谈事,这样社交家庭两不误。这种一体化设计对商场的引流来说至关重要。
(2)高端人群未必都会选择知名大牌
如今,消费者变得成熟了,他们在追求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在解决实际需求的同时,开始注重对各方面生活品质的提升。一批先锋型消费者开始带领整个社会消费从品牌化、符号化向品质化、精致化转型。符号型的消费终将逐渐被“返璞归真”的品质型消费所取代,品质型消费将成为下一个消费社会的主流。
高端人群开始热衷于发掘小众、更尊贵或更稀缺的生活方式品牌,他们注意品牌内涵与格调和自己的匹配度,不希望品牌掩盖自己的锋芒,他们排斥张扬的表达,抵制醒目、高调的 logo,偏爱低调、务实的商品。微商这几年这么火,有一部分是这个心理原因,比如一些限量的、高品质的有机蔬菜、土猪肉在圈内热卖,所以这正是高品质小品牌逆势而出的好时机。
比如,在日本,有一款做羽毛项链的品牌叫 Goro’s,它就是这样一个商品质小品牌。该品牌由日本人高桥吾郎创立,他采用“纯手工制作 + 精致的银器手艺 + 古印第安传统技术”的款式设计,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很多人排着长队购买,Goro’s 的所有作品都只有一件,独一无二。
而且不一定有钱就可以买到,那些在排队时戴耳机、嚼口香糖、嬉戏打闹的人是不允许入店的。每次只限 4 名顾客入内挑选。如果有些东西他们觉得不适合你,就算你有再多钱也不会卖给你。挑选完之后,顾客还必须戴着立即离开。据悉,很多人都是这个品牌的粉丝。
(3)高端人群更注重体验
对于高端人群而言,销售渠道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交易场所,而是生活方式的场所。数据显示,高端人群在休闲时间中,去的很多场所都是具有时尚的生活方式标志的场所。无论中高端商场、时尚餐厅、咖啡馆、电影院、奢侈品店或者健身会所,都不是简单的“消费”或者“购买”行为的场所,而是代表一种休闲的时尚生活方式的场所,如图 9-14 所示。
图 9-14 高端人群休闲娱乐时的场所
比如说,以前我们去逛商场,第一目的是买东西,但是现在去逛商场,第一目的很可能是带孩子在那里过周末。以前我们去书店都是去买书,但是现在去方所、西西弗的目的是看书和喝咖啡,度过一个学习知识的下午。
再举个普通一点的例子,之前我讲过有些餐饮创业者做盒饭外卖项目,把盒饭包装做得像月饼包装,既浪费成本,又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其实很多人吃中午饭是想度过一个很特别的“自我”时间,可以暂时逃离工作,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看部微电影或者看手机里的文章。盒饭品牌要做好体验感,就可以用一个成本不高的印刷品,把近期的一些很好看的电影,适合吃盒饭时间看的综艺节目推荐出来,并附二维码观看链接,这比单纯把外包装搞得高大上好太多,因为电影推荐建立了“休闲场景”,提升了真正的体验感。
方法论:如何针对高端消费人群进行推广
(1)制造高端市场氛围
高端人群在做购买决策时,某些时候是选择在高端市场或海外市场热销过的品牌,特别是国外热销品牌。当该品牌在国内暂时还只是小众品牌时,就更加有“成就感”了。就像上文讲到的日本 Goro’s 案例。据一份调研数据显示,70%的高净值人群(高端人群),过去一年在海外购买过奢侈品,其中 22%只在海外购买奢侈品,65%在海外购买的金额占旅游总金额的 40%以上。
就像诺基亚旗下的专门给世界富豪打造的 Vertu 手机,价格几万元到十万元人民币一部,虽然贵,但是也曾在新加坡热销,获得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和网友的自发式传播,导致品牌认知度大幅提升。
要想占领国内市场,有的时候从国外市场切入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思路。最简单的做法,比如将产品上架到美国的亚马逊,不管是采用低价促销还是别的什么办法,做出一定的销量,再联合国内的相关媒体分析这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品牌也就实现了一次由国外到国内的降维攻击。比如老干妈的辣椒酱(如图 9-15 所示)、卫龙的辣条。它们品牌高度提升就用到了这种“国外包围国内的战术”。
(2)借力更高端的人物
人都是往高处走的,高端人群向往更高端的人群,他们更喜欢追随更高端的名人、大咖的同款产品。为什么特斯拉在初期宣传时定价非常高,主打名人市场?为什么巴黎欧莱雅满世界签一线明星代言?都是这个道理。
正规签约的名人做宣传效果很好,但很多创业者没有这样的资金实力,不过他们也在努力找机会让自己的产品和名人同框合影,把这些照片放在实体店里,或放在电商平台的宝贝详情页里,还是会起到很好的品牌背书的效果。
图 9-15 老干妈的辣椒酱在国外热销
比如有些人想办法说服一线明星化妆师,让明星自拍中出现他们的产品。比如搞定明星粉丝团,将产品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明星。比如成都的大龙燚通过一些媒体朋友,把娱乐明星邀请到火锅店就餐合影。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找到这种“套路”渠道该怎么办呢?以前老枝花卤的摄影师就考过我这个问题,他问我怎么可以低成本地让卤菜产品给人的感觉更高端。我说不知道。他说:“很简单,在拍产品照片的时候,旁边放一个苹果的 i Pad 就可以了。”
(3)赋予高端价值感
高端人群也同样关心性价比,但是碰到无从比价的时候,他们反而更喜欢尝试一些“高价”产品,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只选贵的,不选对的。以国内鲜花的高端市场为例,roseonly 野兽派就是一个“高价值感”的代表作,虽然他们的价格超级贵,但是销量超级好。他们给传统的花艺重新设计包装,开通电商渠道,通过一句极具营销点的“一生只送一人”的口号形成自己的“特有价值感”。随后,通过他们强大的资本和社交关系进行宣传。在微博还很火的时候,数个微博大号为其转发宣传,在情人节红遍网络。
roseonly 顺势而起,成为了一个轻度的奢侈品牌,图 9-16 所示是 roseonly 的产品。凭借这句价值感超强的“一生只送一人”口号,无数的年轻女性争相转发。
(4)用电商弯道超车
我以前和一些大老板接触,发现他们内心或多或少有些排斥电商:“我从来不在网上买东西,要买也是去实体店或者国外买。”甚至有的家庭买菜都不去菜市场,而是开车十多公里去藤洋华堂买食材。
图 9-16 roseonly 的产品
而这几年,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钱人从实体店转到了电商平台购买东西,但是他们只买电商平台里贵的、有品牌的。而以前的普通消费群体在网店购买产品,会尽量买便宜的产品或通过降低购买频次来节约开支。所以,这个时候在电商平台上某些高价产品成为了高端人群的首选。
淘宝上有家卖桌旗的品牌叫“蜡笔派”,桌旗就是很多家庭的茶几、餐桌上铺的一条比较窄的餐布。他们家的价格不便宜,是同行价格的 2~3 倍,当然桌旗的质量也非常好。他们的销量是桌旗品类里的第一名,销量甚至是第二名销量的 7 倍。他们正是通过弯道超车成功拿下高端人群。
(5)通过艺术家找到高端人群
艺术家群体是一个很奇特的人群,他们的追捧者大多非富即贵。所以有的时候通过古董鉴定专家、茶艺师、画家等往往可以拓展到高端圈层,若有机会能够跟“大师”们合作出产品,那会是更好的选择。比如,“蜡笔派”通过和画家合作,出一款画家风格的桌旗等。
抓住高端人群其实是一种降维的思维方式,三线城市的人觉得二线城市的人高端,二线城市的人觉得一线城市的人高端,一线城市的人觉得国外的人高端。通过高维度的人群当意见领袖,做背书获取低维度的消费者是最省力的办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营销达人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3907
阅读推荐
更多...- 开发新粉丝,留住老客户 2022-07-24
- 一种超级大单品:引爆销量的终极单品 2023-02-04
- 「微商经验」文字优化工具 2023-02-15
- 什么是渠道整合方为王道? 2022-07-13
- 「微商」利用QQ好友导入 2023-02-08
- 「微商创业」个人规划 2023-02-18
- 「微商」.1微信内部收入渠道 2023-02-08
- (微商经验)微商团队稳定发展的五大策略 2023-02-02
- 「微商经验」好奇害死猫 2023-02-18
- 「微商经验」自建APP还是依托第三方平台 2023-02-15
- 「微商经验」客户投诉,处理技巧 2023-02-17
- 「微商创业」硬件设备 2023-02-18
- 「微商经验」终端销售 2023-02-12
- 「微商经验」像老板一样思考、做事 2023-02-10
- 微商当客户说「问问别人再买」时,如何应对 2022-07-14
- 对微店的认识 2024-02-12
- 手机领域的一匹黑马——小米 2024-02-07
- 微商老顾客的服务 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