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生活,债券回顾
原创前面章节我们介绍过国债,现在来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所谓国债,其实就是政府向大家借钱。通常情况下,国债发行的时间越长,利息就越高。目前国债的借期短的有 3 个月,长的有 5 年、10 年。例如 2013 年发行的国债,1 年期的利息大约是 3.7%,5 年期的利息大约是 6%。
除了国债,还有地方债、企业债,分别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向大众借钱的凭证。
国债、地方债和企业债,都属于债券。而债券说白了就是借条,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
当投资者买了债券,就与发行者形成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债券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目前市面上的债券虽然种类各异,但所有债券都包含了以下基本要素:
1.债券面值
债券面值,是指债券的票面价值。它与债券实际的发行价格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发行价格大于面值称为溢价发行,小于面值称为折价发行,等价发行称为平价发行。
2.偿还期
债券偿还期,是指债券上载明的偿还本金的期限。
3.付息期
债券的付息期,是指发行债券后,利息支付的时间。它可以是到期一次性支付,也可以是分期支付,还可以每年、半年或者 3 个月支付一次。
4.票面利率
债券的票面利率,是指债券利息与债券面值的比率。它是发行人承诺以后一定时期支付给债券持有人报酬的计算标准。
5.发行人名称
发行人名称,是指发行债券的债务主体,其为债权人到期追回本金和利息提供了依据。
这些是债券的基本要素,但它们在发行时并不一定全都印在票面上。例如,在很多情况下,债券发行者是以公告或条例的形式向社会大众公布债券的期限和利率。
简而言之,债券就是一张欠条,上面写着谁借钱、借了多少、借多长时间、什么时候还钱以及还多少利息。
买债券的目的有两种,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收利息。比如买 1000 元为期一年利率为 4.5% 的国债,到期就能收到 45 元的利息。
还有一种情况,债券本身可以低买高卖,那就能赚取差价。
你可能会困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债券又不是股票,怎么还能低买高卖呢?
举个例子,有个债券本来面值是 100 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只卖 95 元,你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以 95 元的成本买入。过了一段时间,债券的价格涨到了 98 元,你把自己手头的债券卖出,赚了 3 元的差价,同时还能收到这段时间的利息。这就是低买高卖,与股票投资有点相似。
我们之所以要投资债券,一是它的收益比较稳定,二是债券的风险相对较低。一般来说,债券发行方是不会赖账的。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债券没有任何风险,借钱不还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根据是否有违约的风险,债券可以分为利率债和信用债。
利率债,是指基本无违约风险的债券,主要包括国债、央行票据、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为什么说基本无违约风险呢?因为发行主体分别对应的是主权国、央行、地方政府以及国务院直属的政策性银行。听起来是不是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安全感?
一般来说,只要一个国家的政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些债券都会如期兑现。当然,国家赖账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发生过。2011 年希腊遭遇债务危机,曾经三次宣布「减计债务」。最后的结果是,本来你有一张 100 元面值的希腊国债,到 2012 年就只剩 46.5 元了。
信用债相比利率债,具备一定的违约风险。信用债最常见的就是企业债和公司债。要知道虽然政府破产这类事不容易发生,可是企业和公司破产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信用债风险较高,收益也自然较高,这也是很多人投资公司债和企业债的原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明军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466
- 上一篇:职场新人买保险的补充:重疾险
- 下一篇:如何找到优质债券?
阅读推荐
更多...- 打造优质生活,现金贷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什么是基金? 2024-01-21
- 场外基金开户和买卖实操攻略 2024-01-21
- 票据理财是草根理财神器吗? 2024-01-21
- 招财宝让P回归本来面貌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高级的量化基金 2024-01-21
- 如何选择靠谱的货币基金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风险七:盗号风险 2024-01-21
- 看上去很美的定增基金 2024-01-21
- 「看得见,摸不着」的粉丝福利 2024-01-21
- 保卫爱情就是保卫财产 2024-01-21
- 投资招财宝,财富招之即来? 2024-01-21
- 力哥私房菜,迈向理财达人之路 2024-01-21
- 中国P已变质,将在年前死亡! 2024-01-21
- 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 2024-01-21
- 政府监管:中美大不同 2024-01-21
- 懂点「钱」,你能过得更体面 2024-07-06
- 魔咒一:投入产出比 202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