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遇见你,理财四君子!,发现通胀君
原创都说「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赢 CPI」,可你知道吗?和你赛跑的并不只有 CPI,还有那看不见的影子杀手……
前两回小伙伴们认识了金钱君和理财君。接下去我要介绍他们的两位好朋友:一位是金钱君的损友——通胀君;一位是理财君的益友——复利君。力哥先来聊聊通胀君——撒旦的化身。
跑不过刘翔,跑得过王二小?
记得有一次给年轻白领做理财讲座时,我说:「有一句关于理财的流行语叫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你一定要跑过谁啊?」台下一大群理财小白朝我眨巴着天真无邪的小眯眼,大概在想:除了刘翔,我还能跑过谁呢?呃……难道是放牛的王二小,把鬼子带进了埋伏圈,然后撒腿就跑?
突然我耳边传来一个弱弱的声音:「好像是什么 P……呃……GDP?」
力哥瞬间石化……
我发现好多年轻人对 GDP/CPI 这些基本经济学概念真叫一个傻傻分不清楚。反正在他们眼里都是 P,不是叫「及第屁」吗?
其实 GDP 和 CPI 是对个人理财影响最大的两个宏观经济指标。
GDP 意思是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一个国家过去一年内新生产出来的全部财富总和。不管是扫大街的阿姨还是在台上挥挥手的歌星,他们赚到的钱,只要合法交税都算在里面。在欧洲很多国家,连卖淫女赚的钱也算在 GDP 里。他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牛不牛,国力强不强最关键的指标。
CPI 意思是消费者价格指数,俗称物价指数。CPI 去年涨了 5%,意味着去年所有商品平均涨了 5%。原本卖 1RMB 的包子,今年得卖 1.05RMB。
名正言顺的打劫说这些干瘪瘪的经济学概念没劲,还是给大家说段子吧。
年纪比较大的朋友可能听说过《三毛学生意》这部电影。这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同名上海滑稽戏在 1957 年改编拍摄的电影,其中有许多经典桥段,至今还经常被拿出来重新演绎。
电影中有个关于通胀的桥段很有意思:三毛去剃头店学生意,正好有个客人来修胡子。老板发现肥皂用完了,就让老板娘去买。没过多久,只见老板娘慌慌张张地跑回来说:「不好啦,不好啦,肥皂价格涨了两成!」老板赶紧在价目表上原本剃头价格的边上加了四个小字「另加两成」。
这时老板又发现开水没了,又让老板娘去开水房泡开水,结果老板娘又气急败坏地跑回来大喊:「不得了啦,开水也涨了两成!」老板赶紧把「另加两成」的「两」改成「四」。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原材料成本上涨只能转嫁给消费者。结果客人不干了:乖乖隆地洞,韭菜炒大葱,MLGBZ,老子这头不剃了!
这个桥段非常生动地描绘了民国末年底层百姓被通胀所苦的景象。可当时物价怎么会疯狂到分分钟都在涨价的节奏呢?
原来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叫法币。但是抗战一开打,东部沿海大量富庶地区沦陷,政府财源吃紧,加上打仗就是烧钱,政府也木有办法,既不能说没钱老子就不抗战了,又不能明着抢老百姓的钱,就只能通过发行超额货币来稀释财富。
比如说原来社会上总共有 100 元,对应的商品是 100 个苹果,1 个苹果就卖 1 元。通过收税,政府手里握有 20 元,百姓手里有 80 元,所以政府拥有 20 个苹果,老百姓拥有 80 个苹果。
但一夜之间,政府新发行了 100 元纸币,但苹果不可能一夜间多出来 100 个,所以 1 个苹果就要卖 2 元。政府突然有了 120 元,就名正言顺拥有了 60 个苹果,而老百姓还是只有 80 元,所以老百姓手里的苹果就莫名其妙变成了 40 个。你看,政府只要变个戏法,神不知鬼不觉就把老百姓手里的 40 个苹果抢走了。
所以在经济学上有一种说法叫「通胀税」。政府通过发行过多货币来操纵物价上涨,这本质上和直接搜刮民脂民膏,问老百姓征税没什么两样,就是一种变相的没有法律依据的打劫。
金圆券梦魇国民政府当年这么干的理由是抗战。至于这钱搜刮来后,到底多少拿去真抗战了,多少被官员中饱私囊了,看看冯小刚拍的《1942》,你就懂了。
你知道吗?抗战 8 年,法币总共贬值了 8 万多倍!
别以为故事就这么结束了,亮点总是在最后。
我勒个去,天晓得抗战胜利后中国又陷入了规模更大的国共内战。用韩寒的话说,这物价突然就「像少年啦飞驰」。单单从 1947 年底到 1948 年 7 月底,7 个月里物价就涨了 55 倍!
「英明神武」的蒋委员长实在 Hold 不住了,就在 1948 年 8 月启动了币制改革,宣布每 300 万元法币折合 1 元金圆券,强迫老百姓必须把家里的金银外汇拿去兑换。但是随着 1948 年 4 季度到 1949 年 1 季度,接连三场大决战,国军全部溃败,国民政府大势已去,国统区经济也彻底崩溃。
到了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前夕,作为中国金融中心和金圆券发行地的上海,物价已涨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抗战胜利后 4 年多时间里,上海物价累计上涨了 400 多亿倍!《三毛学生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投机倒把都是政府逼的记得电影《建国大业》里,陈坤扮演的蒋经国和冯小刚扮演的杜月笙在上海有一段很精彩的关于整治物价的对话。
陈坤说:「经国此番前来只打老虎,不拍苍蝇。」(这就是今天「打大老虎」的典故出处)。
冯小刚应到:「老虎好打,冰山只怕小蒋先生搬不动吧」。
小蒋当时年轻气盛,想救党国于水火,就说:「还请杜先生把冰山指出来,经国必定给一个交代」。
杜月笙就让小弟报出一系列囤积物资的仓库名号,说真正的大老虎乃是「扬子公司,孔家」。孔祥熙这个大老虎,小蒋能打得动吗?
所以不要说人家资本家投机倒把,扰乱市场价格,搞得民不聊生,真正搞得民不聊生的是政府。正因为政府不守信用,说话不算数,你发行的货币靠不住,所以不管是资本家还是小老百姓都千方百计把物资藏在手里,死了也不卖。区别只是老板姓钱少只能在家里藏一点,资本家钱多可以租仓库屯着。
历史上面值最大的钞票放眼世界,金圆券神话还不是最绝的。人类历史上发行过面值最大的钞票是一战后的德国马克——500 万亿元!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灭亡,在希特勒上台前,德国处于一个叫魏玛共和国的时期。从 1913 年一战开打之前,到 1923 年通胀最高峰,德国物价 10 年间上涨了 1.4 万亿倍!如果从 1918 年德国战败开始算起,5 年间物价也上涨了 66 亿倍。
所以那时德国出现了很多非常滑稽的事。比如我们都知道德国人喜欢喝啤酒,那时顾客跑到酒吧叫啤酒一般直接要两瓶。因为担心等喝完第 1 瓶再叫第 2 瓶时啤酒又涨价了!还有人用手推车装了一大捆钱想去超市买东西。没想到小偷趁他不注意,把钱扔地上,把手推车偷走了!为啥?因为这钱实在太重,和废纸几乎没啥区别,搬回家擦屁股还嫌脏呢!
到了 1923 年,工人一天要发两次薪水。工人一拿到钱马上交给在工厂门口等着的老婆。老婆像刘翔跑 110 米栏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如破竹,冲到大街上抢购一切能抢到的东西!
听钱哭的声音你可别以为这种神话般的通货膨胀都是上世纪的事了。进入 21 世纪后,这种奇葩般的事居然又发生了……
在非洲有个内陆小国叫津巴布韦,是 2010 年世界杯举办国南非的邻居。它在 2008 年北京开奥运会这年很不给我们中国面子,居然 1 年内物价上涨了 1000 多万倍!如果从 01 年恶性通胀开始抬头算起,8 年时间津巴布韦物价上涨了几千亿倍!哎呀我的妈呀,要是张惠妹生活在津巴布韦的话,一定会边哭边唱:「听钱哭的声音,叹惜着谁又被抢了钱,却无能为力……」
人类历史上,恶性通胀往往是由战争、战争后的巨额赔款、改朝换代或者过于激进的经济改革造成的。你可能会说这都是极端情况,今天和平年代,在人民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中国物价怎么可能涨成这样呢?
没错,今天中国物价的确不太可能再年年翻倍涨,就算是房价 1 年翻 1 倍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但你这一辈子注定逃不出通胀幽灵的魔爪,你的财富注定会年复一年被通胀所侵蚀。为什么?因为今天世界各国的政府,本质上说都是不守信用的。这不是道德问题,不是法律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人性决定的。这就要说到货币的发展史了。
「钞票」与「美金」的由来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各国都遵循金本位或银本位制度,就是拿金币、银元、铜板这些本身就有价值的金属物质做成货币。但随着人类社会经贸往来不断扩大,慢慢就发现金银数量真心不够用啊!中国从宋代到明代都试验过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的纸币。宋代叫交子,金代叫交钞,元明两代叫宝钞。钞票的「钞」就是这么来的。
可惜这些纸币试验最终都木有好下场。好在当时这只是一种试验品,社会上钱钞并用,银元和宝钞都能流通,纸币破产还有白银本位。
可是今天就不同了。1944 年 7 月,眼瞅着二战快打赢了。为了防止像魏玛共和国那样的通胀悲剧一再发生,国力雄厚的美国召集了包括中国在内的 44 个小伙伴,在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里的蒙特·华盛顿饭店开了个会。当时代表中国出席的就是小蒋想打却打不动的超级大老虎——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
这个会议开完后就搞了个大名鼎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很复杂,简单说,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今后国际贸易都用美元,由带头大哥美国作保!那小伙伴们凭什么相信你就不会像当年的马克一样贬值呢?美国说,我把美元和黄金价格绑定,一盎司黄金等于 35 美元,雷打不动。你持有美元就等于持有黄金,随时可以来找我换黄金。「美金」的叫法就这么来的。
但久而久之问题来了。一方面美国不能发太多美元,否则国内要通胀,老百姓要造反;但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国际贸易的需求,美国又不得不拼命发行远超其黄金储备的美元,这是个悖论啊!
结果到了 1973 年,美元和黄金好基友的关系就彻底崩了。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各国汇率随你浮动,接下去那叫一个个天下大乱,一直乱到今天。什么美国的 QE(量化宽松),日本的安倍经济学,中国的「4 万亿」……说穿了,就一句话:印钞票,刺经济,保增长。
通胀猛于虎,通缩猛于史矛革那政府为什么就不能自我节制,不要乱发钞票呢?你说你血管里怎么就不能流点道德的血液呢?怎么就不能用法律明文禁止你超发货币呢?用皇后娘娘的话说,臣妾做不到啊!
一是因为想要经济增长就必须要有温和适度的通胀。因为社会财富在增长,社会上的钱如果不跟着增长,钱就会不够用,不够用就会通货紧缩。人说通胀猛于虎,可这通缩就好比《魔戒前传:霍比特人》里的恶龙史矛革,霸占了孤山就死活不肯走啦。在史矛革面前,老虎就是个小猫咪!
所谓通缩就是物价一天天下跌。比如今年这套家具标价 1 万元,明年只要 9000 元就能买了。钱放在口袋里啥都不干也会越来越值钱,买得越晚越划算,那老百姓就会想方设法拖延消费。这样一来,社会消费就会不断下降,工厂卖不出货就会倒闭,工人就会失业,失业了就更不敢花钱……经济就会陷入越来越糟糕的恶性循环。日本经济过去 20 年来就一直饱受通缩之苦。
所以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保持 1%-2% 的通胀那经济才健康,像中国这样经济还在高速发展的国家,CPI 保持在 3% 上下也是 OK 的。假如今年 GDP 增长目标是 7%,那货币发行量增速至少要保持在 10% 左右。所以从理论上说,杜绝通胀是万万做不到的。
政府为啥不守信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你别以为政府就比你聪明,比你理性,政府也是由一群人构成的。人有弱点,政府一样有;人会犯错,政府也会犯。很多时候不是政府智慧不够,而是人性使然。
比如许多人整天吵着要减肥,为啥减不下去?因为减肥这件事违背了千百年来生物进化的本能、你看到喜欢吃东西,你本能就是想多吃点,再多吃点。哪怕你明明知道没人跟你抢,但你就是忍不住。你下定决心今晚就吃 2 两饭,但你吃惯了 3 两饭,吃着吃着就控制不住吃下了 3 两饭。
在货币发行的问题上,政府也一样。经济出现问题了,解决办法有几种,但最简单、最轻松、政府脑子里最本能的条件反射般想到的办法,就是多发点钱。所以在通胀问题上,今天全世界所有的政府都是不守信用的,和你减肥总是失败的道理一模一样。
CPI 涨了多少倍?既然这辈子注定躲不过通胀君,那我们只能面对现实。你猜猜看:从 1979 年改革开放开始算起,到 2013 年,我国物价累计上涨了多少倍呢?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答案是 572.6%,34 年间物价涨了 5 倍多!
具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至少经历过 3 次比较严重的高通胀期。第 1 次是 85 年到 89 年,那会儿刚开放,政府还不太懂如何调控市场经济。第二次是 93 年到 96 年,92 年小平南巡讲话后,国民经济再次过热,物价再度失控。最近的一次,许多 80 后、90 后小伙伴可能还有印象,就是 07 到 08 年,以猪肉价格飞天为代表的高通胀期。
当然,官方公布的 CPI 数据和民众的实际感受可能会有一些出入。主要原因并不是大部分人想当然以为的是统计局故意数据造假,而是样本设置不合理。
比如要调查皮鞋这个商品门类的价格变动情况。统计局可能每年就盯着某一款黑色、没鞋带、漆皮、橡胶底、38 码的男鞋作为样本。而厂家出于稳定物价的政治考量,样本皮鞋就一直不涨价,也不在市场上卖,卖其他涨价了的皮鞋,所以统计出来皮鞋的价格就木有涨。
但今天官方公布的 CPI 数据基本还是靠谱的。我们之所以感觉实际物价涨幅比官方公布的要高,一是因为食品价格上涨比较明显,而每个消费者其他商品可能很长时间才会买一次,但食品几乎每天都要买,所以感受特别明显。
二是因为我们的 CPI 没有把房价算进去,因为政府把房产定性为一种资产,买房是种投资行为,不是消费行为,可过去 10 年魔都房价可不上涨了 10 倍吗?房价的上涨对所有相关行业的成本都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只是木有在 CPI 里体现出来。
那物价上涨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两生煎包,两行辛酸泪力哥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的路上,总喜欢买一两生煎垫垫饥。那时一两生煎 4 个才卖 1 元,现在魔都一两生煎,良心价 4 元,门面稍微漂亮点的,比如小杨生煎,要 6 元。20 年间,生煎这个商品的价格就涨了 4-6 倍。就按良心价涨 4 倍算,过去 20 年生煎年均价格涨幅大概在 7.2% 左右。
你可能会说光拿一个生煎说事,样本太单一,不科学。但你真别小看这生煎。卖生煎的成本包括水电煤、面粉、食用油、猪肉、葱、芝麻、醋,还有店面装修、租金和原料运输费用,这里头哪样是我们平头百姓日常生活少得了的?说句难听的,假如 30 年后,我的财富增值速度比生煎涨价速度都不如,我老了连生煎都吃不起,你还和我谈什么 C 屁 I 啊?
这就是悲催的现实。假如你的财富增速跑不过 CPI,你会死得很惨很惨。
而且跑赢 CPI 只是刚刚 60 分及格,只能保证你的财富木有缩水。真正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你还得跑赢 CPI 背后的影子——M2(广义货币供应量)。
经济学上用 M0、M1、M2、M3 这一群 M 家族小伙伴来计算社会上到底有多少钱。M2 是被提到最多的一个。为什么叫 M2 呢?M 是 Money 的意思,2 就是二货的意思。因为这个 Money 最二!欠揍!通胀都是他搞出来的!所以叫 M2。
政府到底印了多少钱,看 CPI 只是雾里看花,看 M2 才能看得真切。
二货 M2 的增肥史我国第一次统计 M2 是 1952 年,当年全国 M2 余额只有 101 亿。到了 1989 年达到 1.2 万亿,2003 年达到 22 万亿,2013 年突破了 110 万亿!10 年间增长了 5 倍!60 年间增长超过一万倍!
任志强说:「房价这些年来翻了 5 倍,中国的 M2 也翻了 5 倍,是 M2 推高了房价。」任志强这话有没有道理我们暂且不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过去这些年,M2 增速远远超过了 CPI 和 GDP 增速。2013 年我国 GDP56.9 万亿,增速 7.7%,M2 余额 110.6 万亿,增速 13.6%。M2 规模和增速都接近 GDP 的两倍!而在投放「四万亿」刺激政策的 2009 年,M2 更是增长了 27.6%!
砖家会说,这么比较不科学,M2 是存量指标,GDP 是流量指标,还要考虑什么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停!别解释了,解释就是掩饰,我们小老百姓不要听你们解释的这些复杂理论,我们的直观感受是——
这些年,社会上开上小车甚至豪车的人越来越多了,而我每天还在挤地铁;社会上有好几套房子的人越来越多了,而我还是蜗居蚁族;社会上带劳力士手表,穿阿玛尼西装,别万宝龙钢笔的土豪越来越多了,带卡地亚戒指,拿爱马仕包包,喷香奈儿香水的富婆越来越多了,而我还在每天盯着淘宝聚划算……
因为 M2 来到了这个世界,就再也覆水难收了。它没有跑进你的口袋,就一定通过种种方式,进了别人口袋。
尽管你的生活也在一天天改善,但如果你邻居的财富增速超过了你,你还是会有强烈的挫败感和愤怒感。因为人的幸福感是从与他人的对比中感受出来的。
所以和你赛跑的不只是 CPI,还有你的邻居,它名叫 M2。理财的中级目标是让你的财富增速(工作收入 + 投资收入)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跑赢 M2。
力哥个人预测,在中国政治经济不发生重大动荡的前提下,假如 GDP 增速还能维持在 7% 上下,未来 20 年,中国实际年均 CPI 涨幅大概在 5% 左右,而 M2 每年增速至少还要达到 10%。
跑赢它,它二你不二;跑不赢,你二它不二。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残酷现实。

你不仅要跑赢 CPI,还要跑赢你的邻居。
思考
过去 3 年/5 年/10 年,你的收入增速跑赢你的邻居/同学/同事了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明军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680
阅读推荐
更多...- 余额宝制胜改造二:按日计算收益 2024-01-21
- 投资招财宝,财富招之即来?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高级的量化基金 2024-01-21
- P在中国的野蛮生长 2024-01-21
- 受用一生的投资课程开始了!,探寻你的理财星座 2024-01-21
- 懂点「钱」,你能过得更体面 2024-07-06
- 屡遭黑手!——余额宝收益水平屡创新低为哪般? 2024-01-21
- 小白爸妈如何教孩子理财?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泛亚启示录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基金定投的定义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手把手教你买债券 2024-01-21
- 票据理财是草根理财神器吗? 2024-01-21
- 自序开学典礼:信力哥,会理财,原地零起点入门!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余额宝的接班人? 2024-01-21
- 票据理财没你想的那么美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力哥的选择 2024-01-21
- 风光不再!——如何挑选收益率更高的货币基金?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一个骗子的阳谋 202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