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投资理财>正文

P在中国的野蛮生长

原创
发布时间: 2024-01-21 16:09:33 热度: 602 作者: 明军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097 字 阅读需要 4 分钟
2005年,4个英国年轻人在伦敦创办的全球第一家P2P平台Zopa,就是这种模式。在Zopa网站上,借款人可以列出金额、利率、期限和用途。

2005 年,4 个英国年轻人在伦敦创办的全球第一家 P2P 平台 Zopa,就是这种模式。

在 Zopa 网站上,借款人可以列出金额、利率、期限和用途,而投资者根据借款人列出的信息,搜索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Zopa 则向借贷双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你会发现,这就和现在的招财宝模式很像。

而今天全球最大的 P2P 公司,美国的 Lending Club 同样也是类似的模式。自己不设立资金池,不赚利息差,也不承担风险。然而非常可悲也很无奈的是,这种成本最低也最透明的 P2P 模式,刚一进入中国就马上变成了既设立资金池,又承担风险,还赚取利息差的「怪胎」!

2006 年,当时正在美国投资银行工作的唐宁,看到了 P2P 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就回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 P2P 公司,也是今天中国最大的 P2P 公司——宜信(注:宜信今天已转型为财富管理公司,旗下 P2P 业务已剥离出宜人贷、投米网、指旺理财等子公司,2015 年 12 月 18 日,宜人贷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海外上市第一股)。

说起来唐宁也是蛮拼的,力哥曾多次采访过他。从 2006 年到 2008 年,宜信一开始做 P2P 那几年里,国内没几个人知道 P2P 是啥玩意儿,包括力哥也不知道。所以作为孤家寡人,宜信也是经营惨淡。

力哥采访唐宁的时候,他说当时有几次开投资者交流会,说好来 30 个客户,结果只来了 5 个,其中还有 3 个是认识的朋友特地来当托儿的,结果剩下那两个真正的客户刚一进来看到满屋子西装革履、毕恭毕敬站着的工作人员吓死了,还当进了黑社会或传销组织的老巢呢。

但 2011 年以后,P2P 开始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大量的 P2P 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疯长起来。这从中国最大的理财博览会——上海理财博览会的统计数据就能印证。

2009 年以前,没有一家 P2P 公司参加过上海理财博览会;2009 年,宜信第一次参会;2010 年,也就只有以宜信为首的三四家 P2P 公司;到 2011 年,P2P 公司突然占到参展企业的将近 20%;2012 年接近 30%;到 2013 年,P2P 进入到了最疯狂的阶段,占比居然接近 40%!由于参会的 P2P 公司实在太多,让高大上的传统银证保公司感觉非常不好,所以 2014 年上海理财博览会不得不在旗下另辟一个新的子展会——上海互联网金融博览会,专门为 P2P 公司搭台唱戏。

所以说 2013 年既可以被称为中国草根理财启蒙元年,也可以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因为这一年不但诞生了余额宝,而且也是 P2P 真正进入大众投资者视野的第一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明军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