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微商推广>正文

微信创业的误区

原创
发布时间: 2024-02-08 12:01:39 热度: 256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2677 字 阅读需要 9 分钟
微信创业也不是一本万利的,下面就来总结下微信上创业所经历的一些误区和暗坑。营销账号遭遇「冰火」两重天如今微信开放生态正从产品运营迈入平台运营阶段。

微信创业也不是一本万利的,下面就来总结下微信上创业所经历的一些误区和暗坑。

营销账号遭遇「冰火」两重天

如今微信开放生态正从产品运营迈入平台运营阶段,由于管理越来越严格,一些因病毒营销而被封杀的草根营销者开始指责微信平台毫无规则可言,也让不少创业者心生犹豫。

「现在,微信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工具而不是赚钱的项目。」从微信公众平台开放之初就进入这个平台的创业者牟长青,近日准备淡出对一些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将自己的运营重点重新放回已经运营了两年的论坛。

牟长青在微信上的创业经历更能体现出微信政策趋紧的整个变化过程。

2012 年 8 月,他在微信上注册了一批与女性相关的账号,比如美女、瘦身、美容养生、穿衣搭配等,「最早开始玩微信的一个星期,天天晚上睡觉做梦都在想着运营微信。」

牟长青将当时自己的状态形容为「打了鸡血一样」,不仅如此,他还花了很大精力去维护用户,并且很快做到了百万粉丝。「大概 10 个账号一共拥有 100 万粉丝,最高的单个账号粉丝在 20 万左右,在腾讯官方允许互推和朋友圈分享的时候,我只用了 2~3 个月时间就做到了 20 万用户。」

在牟长青看来,这些粉丝的质量很好,不像微博容易有很多僵尸粉。而高数量、高质量的粉丝也为他带来了不错的收益。据牟介绍:「1 万粉丝群发一次收益是 50~70 元,如果你有 100 万粉丝,接一次广告就能赚 5000~7000 元。」

实际上,不光是牟长青这样的草根营销账号在抢占地盘,国内电商导购平台「美丽说」和「蘑菇街」等也在微信上进行着一种「病毒式推广」:用各种「性格测试」诱导用户观看,并在分享之后加账号关注才能查看测试结果。这导致了迅速的病毒式链接传播,竟然在几十个小时内到达了上亿用户,产生了极其惊人的营销威力。

之后,微信封闭了分享连接,所有页面在打开后都必须进行强制性的二次跳转,这样就使得内容无法与分享行为直接挂钩,而必须出于用户自愿。

「微信的政策比微博严十倍以上。」也正因如此,牟长青初期做的美女账号在 2012 年底也被腾讯官方统一批量处理了。谈到被腾讯封号,牟长青觉得有些冤枉,「其实,之前的美女账号真正涉黄的可能不到 1%。」

实际上,微信的趋紧也源于新浪微博的警醒。新浪微博如今账号混杂,广告信息太重,微博已经沦为一些草根站长的淘金圣地,而丧失了微博发展之初的意愿——通过简短媒体传播更多有趣的信息。

有数据显示,2012 年微博用户在线时间较 2011 年环比下降了 11 个百分点,新增用户数也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2013 年以来,腾讯对微信草根营销账号管理得更严了。「我们更希望你说我们是自媒体,而不是营销账号,这个太敏感了,现在谁敢说自己是营销账号,就有可能被腾讯封杀。」一个营销账号操盘人表示,在腾讯官方政策不明的情况下,众多微信江湖圈子里的营销账号选择了以「隐匿」的低调方式存在。

「腾讯对于平台管理的前提是不能破坏用户体验,不能引起用户反感,并不鼓励内容分享到朋友圈,甚至限制公众账号每天只能发一条信息,这些都是出于对用户体验的考虑。」这样给微信的营销账号增加了运营的难度,是和微博「完全不一样的玩法」,所以必须慎重对待每条推送给用户的内容。

以下几种观点和做法都是要避免的:

盲目的乐观

很多朋友看到微信用户突破 3 亿了,就蜂拥而上,东拼西凑个公众号出来,以为那么肥沃的土壤,即便插根竹竿也能开出几朵娇艳的花来,可事实是连芽都发不了。

这是因为虽然微信用户群庞大,但目前玩公众账号的连 5% 都不到,因为微信官方还没有大规模地推公众号。更悲哀的是,这 5% 的用户你还不知道在哪里以及怎么找到他们,微信官方至今连个微信公众号导航都没有,这也是饱受微信创业者诟病的地方。

所以,想借微信一夜暴发的心态要不得。

过分的迟疑

另外一个极端是,很多朋友虽然关注这块很早,却一直在默默关注。当初天使湾创投为了怂恿投资对象去做公众账号,专门把他们所投团队召集在一起开了几个小时的会,结果真正当回事的也就一家。虽然这一家做公众账号的成绩还有待观察,但至少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

我们把微信理解为「拥有熟人社交关系的跨平台 AppStore」,一个 AppStore 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再加上熟人社交关系这条传播通路,而且还横跨 iPhone、Android、WinPhone 和塞班多个平台,这样的平台创业机会真是千载难逢!

而现在正是微信平台的排位赛阶段,虽然跑了排位赛不一定能晋级,但不跑一定没机会,对小团队来说,尤其如此。

夸大了对封号的恐惧

很多朋友说:万一我辛辛苦苦把一个号做起来,但微信说封就封了,我到时找谁哭去?

其实这是对微信团队的误解,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刻意混淆视听。之前,微信的确封过一批大号,而且有点矫枉过正,但就在前几个月,很多违规不严重的大号都被解封了,而且现在管理也倾向于越来越宽松,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只要不是涉黄严重或者互推明显,几乎不可能封号,而且即使封了号,只要你是诚心在微信上为用户服务,也一定能够解封。

用做 APP 的思路来做微信公众号

很多做微信号的团队都是从 APP 转过来的,所以很多人沿用了 APP 的思路,但其实两者的差异非常大。

微信平台最大的优势是互动性更强,最大的劣势是展示空间有限,而 APP 正好相反!简单来说,微信上更像是非常简短地跟用户对话,而我们却看到很多微信的公众号要么只会每天给用户群发消息,要么消息回得又臭又长。

很多人把公众号简单理解为每天群发消息

如果是媒体,那当然没有问题,因为媒体的属性本来就是单向推送的。但应用本来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如果也按照媒体的做法依样画葫芦,这怎么行呢?

微信公众号除了每天能群发一条或多条消息,还能根据用户的输入回复有针对性的消息,这才是应用要走的正道。因为每个用户的需求不一样,而如果都群发同样的消息,肯定是众口难调。而且微信消息的侵扰性那么强,总是满足不了用户的口味而又推送频繁,不被取消关注才怪!

鼓吹人工回复的价值

如果是把微信公众号当成电商客服,那当然一点问题也没有,但问题在于很多人过于强调人工回复的价值,觉得既然微信的最大特性就是对话,那么每天人工回复用户消息,用户铁定满意。结果是:用户的确很满意,但我们一天到晚除了回复用户消息,什么也干不了,到最后一天收到几万条消息就扛不住了。

建议:如果你面向的是深度介入的小众用户,那么一对一的人工回复非常有价值;如果你面对的是轻度互动的大众用户,推荐使用自动回复,甚至可以用程序来实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