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投资理财>正文

被忽视的生命周期基金

原创
发布时间: 2024-01-21 16:08:08 热度: 588 作者: 明军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6414 字 阅读需要 22 分钟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问我:「力哥,我也知道要投资基金,但是真的好复杂、好麻烦,你能不能直接帮我挑两只基金替我投资?你看,我眼下吃喝不愁,没啥急用钱的地方。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问我:「力哥,我也知道要投资基金,但是真的好复杂、好麻烦,你能不能直接帮我挑两只基金替我投资?你看,我眼下吃喝不愁,没啥急用钱的地方,这钱以后给我留着养老,只要你选的基金能长期跑赢通胀,能保值增值就行了,这要求不高吧?」

如果你的要求是不用自己操心,只希望眼下投入一笔钱,将来退休了能再把钱拿出来养老就行了,那还真有一类基金特别适合你,那就是生命周期基金(Life-Cycle Fund)。

人生与投资路上的不同风景

生命周期,主要是指人的生命周期和家庭的生命周期,它的概念应用得很广泛。在投资理财上,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操性很强的框架,帮我们预见不同阶段可能面临的问题,来引导我们制定不同的理财目标以及不同阶段的风险控制方案。

这句话有点抽象,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在你年轻的时候,钱不多,最需要在提高赚钱能力的同时掌握投资技能,就可以去冒更大的风险,因为年轻无极限,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哪怕赔光了也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你的投资风格就可以更加激进一些;但是当你 30 多岁结婚生小孩了,肩上的负担和责任更重了,就不能再冒太大的风险,这时如果再把家底给赔光了,你拿什么养孩子呢?所以这时的投资风险就要开始偏向平衡,既要增值跑赢通胀,又需要考虑风险,不能太激进,也不能太保守;但当你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的时候,就必须采取保守的投资风格,因为这时你已经退休了,就那么点退休工资和年轻时攒下的棺材本,再也没有依靠二次创业东山再起的机会了,所以你一点也亏不起,亏了可能就永远也赚不回来了。

所以你看,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投资品种的需求和投资回报的预期都不尽相同。如果你有比较丰富的投资知识,比如跟着力哥学习了如何投资基金,就可以根据自身当下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配置不同比例、不同类型的基金。但对于不懂理财或者虽然懂点理财,但不想花太多精力来理财的人来说,生命周期基金就可以自动来帮你调整不同人生阶段的投资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

量体裁衣的生命周期基金

一般来说,生命周期基金的投资期限在 5~30 年。乍一看投资期限非常长,但它是开放式基金,中途依然可以随时赎回,不像你买了养老保险,如果中途要退保,就得承受巨大的损失。尽管进出灵活不受限制,但它本身的设计初衷还是希望投资者能长期持有,它根据你的长期投资目标来帮你进行配置,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如果你的目标是获得短期收益,那生命周期基金显然就不适合了。

生命周期基金通常分为两类。一类叫目标日期基金,根据投资者设定的目标日期调整资产组合。刚开始时,离目标期限还很远,投资者还很年轻,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高,生命周期基金就会帮你多买一些收益率高但风险也相对高的股票类资产;随着目标日期的临近,投资组合会逐渐变得保守;到达目标日期后,基金并不会解散,投资者依然可以继续持有,而那时基金将主要投资流动性比较好的固定收益类资产,等于是一个风险非常低、非常保守的投资组合,甚至有时可以近似看成是一只货币基金。这类基金通常直接用目标日期命名,例如国际上非常知名的先锋集团推出的目标退休系列基金(Target Retirement Funds),有目标退休基金 2020 版、2030 版、2040 版、2050 版,适合不同年龄的投资者。比如力哥是 1984 年出生的,我计划 55 岁就提前退休,也就是在 2040 年前后退休,那我就可以把我现在攒的养老金投到目标日期在 2040 年前后的生命周期基金里,这是目前生命周期基金中的主流。

与目标日期基金相对应的叫目标风险基金,这是基金成立时先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设定不同预期的收益水平,它可分为高风险资产比例较高的成长型、低风险资产比例较高的保守型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稳健型。

养老金的最佳 CP

生命周期基金最早出现在 1990 年的美国,伴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制度改革而诞生。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是政府强制建立的社会保障计划。政府通过收税,成立信托基金,用来保障退休者和弱势群体的生活,这个算是国家给的基本保障。

第二支柱是雇主养老金计划,也就是政府鼓励的由雇主和员工共同出资的养老金体系,这是今天美国人最重要的养老金来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早已风靡美国的 401K 计划。2006 年美国推出的《2006 年养老金保护法案》将生命周期基金指定为美国 401K 计划的「合格默认投资备选品种」,意思是说,如果 401K 计划的参与者没有特别指定基金投向什么产品,都默认投资生命周期基金。

第三支柱则是个人自愿建立的个人退休金账户和其他补充养老计划,也就是说,要想过上更好的退休生活,得自己再多攒一点退休金。最主要的养老金补充工具是两种,一是传统的养老保险,二是生命周期基金。

也就是说,生命周期基金的发展和第二支柱雇主养老金计划以及第三支柱个人退休金账户都有很大的关系。

今天,生命周期基金已经是美国养老金市场中的香饽饽,包括富达、先锋、巴克莱等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都在拼命瓜分这个大蛋糕。截至 2013 年 9 月,仅美国市场上的生命周期基金就达到了 500 多只,资产规模达到了 5778 亿美元。

中国香港于 2000 年 12 月 1 日正式实行了一项政策,强制香港所有雇员成立投资基金做退休金,生命周期基金也受到了公积金资产的青睐。截至 2005 年 9 月底,香港过半的强制性公积金(以下简称强积金)资产投放在生命周期基金中。26 家强积金管理机构共管理 1066 亿港元强积金资产,其中,生命周期基金占到了 52%。

中国台湾地区也允许台湾劳退基金投资生命周期基金,但因为政府不鼓励,老百姓也不懂,所以基金规模都比较小,而且还在不断缩水。到 2011 年,台湾市场上总共只有 5 只全球投资型的生命周期基金,而早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到全球股市拖累,这几只生命周期基金都曾出现过大幅亏损。

国内第一只生命周期基金:汇丰晋信

就在海峡对岸的台湾出现生命周期基金的第二年——2006 年,中国大陆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只生命周期基金——汇丰晋信 2016 生命周期基金。但从全球范围看,生命周期基金基本上都是 FOF 形式,即 fund of funds,基金中的基金,也就是投资基金的基金。这是因为美国生命周期基金管理规模前十位的公司都是大型的资本管理公司,旗下拥有极为丰富的基金产品线,所以自然就可以为自家的生命周期基金配置自家的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这样就可以让生命周期基金的管理费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使平均总费用最低可以达到 0.22%,最高也只有 1.18%。

而汇丰晋信 2016 却并不是 FOF,而是和普通的公募基金一样是直接投资股票和债券的。这是因为我国当时还不允许公募基金设置 FOF。直到 2014 年,我国才确立了公募 FOF 的法律地位。说了这么一大堆关于生命周期基金的背景知识,你肯定想问:「力哥,汇丰晋信 2016 到底表现如何呢?值不值得我们入手呢?」

这只基金于 2006 年成立,名字里写的是 2016,说明投资年限为 10 年。在成立初期,权益类资产比重是 0~65%,固定收益资产比重是 35%~100%,每隔一年股票投资上限降低 5%,接近 2016 年时,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下降到 0~10%。到了 2017 年,股票资产配置的比例就只剩下 3% 了,其余部分都投向了债券。

从 2006 年 5 月 23 日成立到 2017 年 5 月 23 日,11 年期间它经历了 2007 年和 2015 年两轮大牛市,而它的大部分收益都来自于 2007 年那一波牛市,因为当时它才成立两年,还可以有 60% 的资金投资股市。随后是漫长的大熊市,但由于股票最高占比一直在不断下降,所以净值也一直相对平稳。到 2015 年新一轮牛市起来后,它的股票仓位已经降到了 10% 左右,已基本变成了一个债基,所以牛市对它没有太大影响。但正因为走势太过平稳,而这十年来中国市场此起彼伏地出现了各种能快速赚钱的投资机会,因此基金不断流失,它的规模也从刚开始成立时的 29 亿元,一路缩水到今天的 2.5 亿元。到 2017 年 5 月 23 日,11 年间其总回报率为 169%,年化回报率为 9.41%,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上涨了 159%。和简单持有沪深 300 指数基金相比,这个生命周期基金并没有体现出太强的长跑实力,同样成立于 2006 年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共有 72 只,11 年来的平均回报率为 215%,最高的回报率超过 600%。也就是说,我们在 2006 年闭着眼睛挑一只基金,长期表现比汇丰晋信 2016 好也是大概率事件。

同年不同运的生命周期基金:大成

2006 年 8 月,中国第二只生命周期基金——大成 2020 生命周期基金成立了。虽然仅仅比汇丰晋信 2016 小了 3 个月,老二的命运却大不相同。12 年后的今天,它的基金规模不但没缩水,反而增加了近一倍,其初始规模为 11 亿元,现在则有 24 亿元。它之所以会受到投资者追捧,是因为它更加刺激。

汇丰晋信 2016 只有 10 年的投资年限,为了控制风险,每年股票最高占比都在下滑,导致到了基金生命的后期,就算股市走牛了,基金也赚不到多少钱。而大成 2020 的可投资年限多了 5 年,可以投资 15 年以上,可投资期限越长的基金所要承受的风险也会越高,所以大成 2020 的设计风格也更加激进,分成了三个阶段来动态调整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例,具体调整日期是 2010 年 12 月 31 日、2015 年 12 月 31 日和 2020 年 12 月 31 日,权益类证券的最大投资比例从 100% 开始,每次减少 25%,风险和收益也随之呈阶梯式下降。在 2007 年年底时它的股票仓位高达 92%,和指数基金差不多,而在 2009 年的超级大反弹和 2010 年先跌后涨的平衡市中,股票仓位依然在 90% 以上,所以涨跌一直很凶猛。到 2015 年牛市再次来到时,按规则还是可以配置最高 75% 的股票,它依然可以近似看成是一只股票型基金,而当时它的实际股票配比也的确在 70% 以上。所以在 11 年后的今天,虽然它的总体回报率只有 155%,还不如汇丰晋信 2016,但这一路上基金净值的波动非常大,更符合中国投资者喜欢追涨杀跌赚快钱的心态。

表现最好却不受宠的老三:汇丰晋信

2008 年 6 月,汇丰晋信又发行了一只 2026 基金,把可投资年限拉长到了 18 年,但由于当时市场处于大熊市,其成立时规模只有 3.349 亿元,加上成立后股市继续下跌,净值迅速跌破 1 元,市场弥漫着恐慌情绪,所以它成立还不到一年,80% 的份额都已被赎回。到 2017 年 6 月底,基金规模只剩下 0.81 亿元。然而这 9 年间,它的累积涨幅却达到 118%,同期沪深 300 才涨了 25%,乍一看,这老三的表现比老大老二更优秀啊,可为什么还是没能逃过缩水的命运呢?

说到底,生命周期基金之所以在中国「水土不服」,还是由于中国投资者普遍信奉赚快钱,没有足够的耐心长期持有基金,看到市场变坏了,担心亏损加剧就赶紧赎回;看到市场变好了,可自己手里的生命周期基金能买股票的比例却越来越低了,不怎么赚钱,于是又赶紧赎回去买更激进的股票型基金。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三只基金中,长期表现实际上最糟糕的大成 2020 反而更受投资者追捧,但这却和生命周期基金所倡导的长期投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导致设计这类产品本身的意义完全丧失了。

生命周期基金有前途吗?

除了中国投资者的不成熟,生命周期基金设计的本身在遇到市场突发的大幅波动时也可能完全无法应对。比如 2008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美国那些目标日期为 2020 年、2030 年和 2040 年的生命周期基金平均分别亏了 29%、34% 和 37%,距离目标日期越远的基金,股票占比越高,亏损幅度越大,这个很好理解。但没两年就马上要到期的目标日期为 2010 年的基金,当年也亏损了 25%。要知道,这些投资者本来是准备在 2010 年开始退休的,距离退休只有一年多时间了,突然账户里的养老金少了 1/4,他们怎么能接受?

而生命周期基金从 2006 年开始在国内试水以来,一共只推出过上面我所说的 3 种产品,市场之所以不买账,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国现行的养老金体系无法助推生命周期基金的发展。这和生命周期基金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情况一模一样。

截至 2014 年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积结余超过 3 万亿元,但这些钱只能买国债或存进银行,收益明显跑不赢通胀,所以实际上一直在贬值。2015 年 8 月 23 日,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基本养老金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最高为 30%,终于走出了千呼万唤的养老金入市的第一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现行的完全由政府兜底的社保养老体系在未来缺口会越来越大,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建立像美国那样三条腿走路的全民养老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而在搭建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第三支柱——个人补充养老金账户的道路上,生命周期基金将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以,虽然眼下生命周期基金在中国受到冷遇,但力哥坚信,老龄化是中国未来 20 年面临的最大挑战,作为储备养老金的重要工具,未来政府一定会给予生命周期更大力度的政策倾斜和扶持,生命周期基金一定会迎来大发展。

生命周期基金 vs 商业养老保险

生命周期基金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商业养老保险。那如果我现在要筹备养老金,是选择生命周期基金好还是养老保险好呢?

从养老金储备的强制性上看,生命周期基金不具备强制性,只要支付不高的赎回费就能随时赎回,毕竟人性善变,如果这钱随时可以拿出来用,养老金储备计划的不确定性就会增加。而养老保险依靠高额的退保手续费,极大地遏制了投保人的退保冲动,为了不让自己损失惨重,投保人往往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坚持投保,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养老金专款专用。

但养老保险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收益率太低。2005 年以前,保监会规定我国储蓄型长期寿险的约定收益最高不能超过 2.5%,所以养老保险的年收益率大多在 2.3% 左右,根本跑不过通胀。2006 年以后,早已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养老保险开始改良,从单纯的储蓄险进化成分红险、万能险或投资连结保险,固定利率也改为浮动利率,这就不再受 2.5% 的收益率限制了,但在预期收益提高的同时,收益的不确定性也提高了。分红险和万能险都有一个保底收益,也不是很高,而想要获得更高的浮动收益,就得看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了。尤其是分红险,一年过去了,保险公司到底是给你分红 5% 还是一分钱都不分,这个没人说得准,更何况你买的还是动辄二三十年的长期寿险。而投资连结保险连保底收益都没有,还存在亏损可能,实际上就是个披着保险外衣的基金。把保障功能剥离后,单独看它的投资账户,会发现它和生命周期基金没多大差别,但是保险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却比基金公司高得多。

所以,如果单纯从养老资产的投资性价比上看,生命周期基金要比养老保险的投资性价比更高,也就是在承担相同风险的前提下,它的潜在收益更高。对于懂理财而且自控力较强的年轻人来说,力哥更建议大家把生命周期基金作为养老金的储备工具。虽然眼下市场上并没有特别合适的生命周期基金可以直接购买,但我们也可以参照生命周期基金的构建原理,买一点股基,买一点债基,自己动手组建一个养老基金组合。原则是年纪越轻,股基占比越高;年纪越大,债基占比越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明军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