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哥私房菜:原创基金全球配置大法
原创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对市面上各种门类的基金都已经了如指掌了,然而面对这么多种基金,我们到底应该把钱投给谁呢?或者说,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教练,打造一个专属我们自己的成本低、走势稳、回报高的 FOF 组合呢?力哥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总结的基金全球配置思路。
二维三核 + 左右护法所谓「二维三核」,参照的是传统的核心-卫星资产配置理论,也就是把大部分钱放在你最信赖、最看好的核心资产中,但为了规避核心资产风险,同时将其余少部分钱放在周边的卫星资产中,从而组建出一个既有重心又总体平衡的资产结构。力哥所说的「二维」,指的就是一个核心维度,一个卫星维度,而「三核」指的是这种「一个核心 + 一个卫星」的二维结构一共有三组,一共有三个核心,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稳健构架。
投资的核心是资产配置,资产配置的含义是把钱分布在相关度较低或者呈现负相关的不同资产类别中,比如股票和债券、美元和黄金等都属于这类完美的组合。而从基金这个投资品类的角度看,股票型基金无疑是潜在回报最高的,但也是潜在风险最高的,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单一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比如我们的 A 股市场:在 1999-2001 年、2006-2007 年以及 2015 年上半年这几次大牛市中,傻子都能躺着赚钱;但在剩下的更漫长的熊市中,哪怕再优秀的基金也很难给投资者带来非常满意的回报,这就叫作「看天吃饭」。长期看,股市投资的系统性风险往往比非系统性风险大得多。而基金全球配置的目的,就是通过把钱分散到全球各地的股市,从而有效规避单一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即使某个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股灾,像 A 股在 2015 年年中时那样,投资者也不用太过恐慌,因为 A 股基金只占你基金投资组合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资金分散在其他股市上。事实上,2015 年之后,美股、港股、德股甚至印度股市都走出了牛市行情,你在 A 股市场亏掉的钱,能在其他市场弥补回来,甚至还能赚更多,这才叫「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纵观全球股市,可以把它分为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两大类。按照地区划分,成熟市场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市场,二是以德国、法国和英国为核心的西欧市场,三是日本市场。北美、欧洲和日本也是今天全球最主要的三大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则大体可以分为亚太市场、中东市场、东欧市场、拉美市场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市场,但是由于地区政治经济发展还非常不稳定,因此新兴市场总体上还没有完全进入全球投资者的视野。在这几个新兴市场中,我们中国投资者最熟悉的无疑是亚太市场,亚太市场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市场,以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为主的东盟市场,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市场和澳新市场等。总体上看,这个地区是今天全球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
相比而言,中东地区受伊斯兰教影响巨大,伊斯兰教义并不十分鼓励民众积极入世拼搏创造财富,也不是十分鼓励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力。东欧市场一方面由于欧盟东扩,整体上越来越接近于西欧的成熟市场,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和西欧一样的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巨大挑战。而俄罗斯的经济过度依赖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出口,所以经济波动非常剧烈,投资风险非常高。拉美市场除了暂时没有遇到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外,其他问题一个不少,包括政治腐败和恶性通胀导致的社会动荡,过度依赖石油、铁矿石、农产品出口所导致的经济波动以及拉美人民骨子里乐天、享受、不是那么勤劳的基因,这些都对这一地区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投资拉美股市也要特别谨慎。
综上所述,最后力哥选出了 6 个市场作为基金全球配置的长期投资标的:三个核心是中国、中国香港和美国,对应的三个卫星是印度、东盟和德国。
其中,中国、印度、东盟属于新兴市场,中国香港、美国、德国属于成熟市场。新兴市场经济更有活力,潜在回报更高,但经济和股市的波动更大,投资风险也更高;成熟市场没有那么多潜在的高回报投资机会,但总体上波动较小,走势更加稳健。「三个新兴市场 + 三个成熟市场」,就能构建一个攻守兼顾、相对平衡的基金组合。
第一组 CP:中国和印度作为中国投资者,我们的 A 股市场肯定不能缺席。力哥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潜力依然不可限量。
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提到了 21 世纪的「龙象之争」,印度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毕竟在未来两三年,印度人口将会大概率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而且印度人口结构比中国更年轻,在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逐步陷入老龄化危机,印度的这一优势无疑显得格外宝贵。当然,和中国相比,印度在很多方面还要落后得多,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教育都远不如中国普及,印度在语言、民族、宗教、种姓制度上存在严重的分裂和冲突,甚至连税收都是分裂的。印度想要建设成像中国这样高效率的大一统国内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对聪明的投资者来说,不会为了到底中国模式更好还是印度模式更好,中国更有前途还是印度更有前途争得面红耳赤,毕竟全球只有这两个人口超过 10 亿的超级大国,那就不妨把印度股市作为中国股市背后的备胎,两头下注,那么不管未来 50 年「龙象之争」的结果如何,我们的投资都将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组 CP:香港和东盟之所以力哥要用香港代替日本作为成熟市场的长期投资标的,是因为日本从 1990 年经济泡沫破灭后,股市的长期表现始终无法让人满意。1989 年 12 月 29 日,日经 225 指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的 38957 点,而在过去 28 年中,日经 225 指数突破 20000 点的时间屈指可数,到 2017 年年底依然只有 19000 多点,只有当年的一半。而今天日本经济已完全陷入老龄化泥潭,整个社会暮气沉沉,年轻人缺乏创新勇气,所以相比于美国和德国,日本股市可能并不是最适合的投资标的。
相反,香港恒生指数在过去 50 年总体上还是呈现出曲折向上的态势,虽然 2017 年,恒指还是没有超过 10 年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夜所达到的 31958 的历史最高点,但距离 30000 点也已经不远了。尽管这几年由于故步自封、内耗严重,外界唱衰香港的声音很多,但香港还是有日本不具备的两个巨大优势。一是香港终究是比东京更重要的高度自由开放的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这种长期积累的金融中心势能不可能在短期内被上海或者深圳化解,今天香港依然是中国内地与全球金融市场对接最重要的桥头堡,我们的钱要想进入海外投资全球,香港往往是绕不过去的第一站;二是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祖国内地经济的持续腾飞能惠及香港,大量内地优秀企业在香港上市,也会激活香港股市活力。最典型的就是今天香港市值最高的恒生指数第一大成分股——腾讯控股。由于历史原因,大量中国企业同时在 A 股和港股两地上市,于是就产生了 AH 股的折溢价现象。由于我们内地投资者总体上更加浮躁,喜欢炒作,而香港投资者相对更理性,稳健,所以同样一只股票,港股价格大多时候比 A 股更低,于是产生了折价,所以很多时候,港股就成了比 A 股性价比更高的投资标的。这也是我们有必要把香港股市作为核心之一的重要原因。
再来说东南亚,这是个很独特的地区,历史上同时受到儒家文化、印度教文化、中东传来的伊斯兰文化以及西方殖民者带来的基督教文化的多重影响,所以这个地区的文化异常丰富。今天的东盟十国中,除了新加坡,剩下的 9 个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相对年轻,老百姓想发家致富的愿望也比较强烈。其中以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的人口红利最明显,而从文化基因上看,越南和中国最接近,中国人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积极入世的性格特征越南人都具备。力哥前面提到过当年投资 QDII 基金的往事,那时力哥选择投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比较看好东南亚地区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10 年后的今天,这个观点依然没变。
从地理上看,中国香港位于南海北岸,面对的就是南海四周的东南亚国家,所以中国香港和东南亚关系密切。香港的企业在东南亚国家做了大量投资,许多东南亚国家的人也喜欢去香港工作旅游。所以投资东盟股市特别是越南股市,并且可以将其视为香港股市的备胎来实现风险对冲。
第三组 CP:美国和德国美国是全球霸主,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研、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全方位碾压其他国家,未来 20 年唯一会对美国产生挑战的国家,只有中国,所以中美两国的股市都得放在核心位置。而德国是欧盟的发动机,德国经济是欧洲最好的,德意志民族在欧洲也是最勤劳聪明的,德国股市也可以说是欧洲股市的代表。
但德国的发展模式和美国还有点不同,德国是坚守工业强国、实业立国的不二典范,这一点连日本都做不到。用最时髦的话来说,德国最符合不忘初心的工匠精神。我们只要看一下 A 股、港股、美股和德股大盘蓝筹股的行业分布就懂了。
A 股最典型的大盘蓝筹股就是上证 50 指数成分股,在最新的上证 50 成分股中,金融行业占了 24 只,「买上证 50 指数相当于买金融股」这句话到今天依然没有过时。
港股最典型的大盘蓝筹股是恒生指数的 50 个成分股,力哥数了下,有 12 只金融股、10 只地产股、23 只工商业股和 5 只公共事业股。金融股不再一家独大,但和地产加在一起,也还是占了将近半壁江山。
美股最典型的大盘蓝筹股是道琼斯指数的约 30 个成分股,高盛、摩根大通等金融股有 5 只,埃克森美孚、通用电气等能源重工业股有 7 只,强生、辉瑞等日化健康医疗行业股有 5 只,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大众消费品行业股有 6 只,剩下的是微软、苹果这样的科技股。
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中国股市是金融股一家独大,说明虚拟经济占比过大,做实业不赚钱,全民都热衷投机炒作。
香港则是金融和地产双寡头,说明香港的产业结构也不够健康。尤其是香港地产股中除了长和、新鸿基、九龙仓等本地开发商,还有恒大、绿地、碧桂园等许多内地开发商,说明香港和内地的经济都过度捆绑在房地产的列车上了。
再看美国,产业结构相对就平衡得多了,金融业虽然很厉害,但轻工业和重工业也不差,而且还有执全球牛耳的高科技公司。
那么德国呢?
德国大盘蓝筹股的代表——DAX30 指数的成分股的大概构成是这样的:
巴斯夫、汉高等能源化工类占了 5 只,蒂森克虏伯、西门子等电子机械建筑类占了 5 只,汽车工业类占了 4 只,这些重工业股就占了半壁江山,而以日化、健康、医疗为代表的轻工业也有 5 只,包括拜耳、拜尔斯道夫等,还有代表公用事业的德国邮政和德国电信,汉莎航空、阿迪达斯以及从事软件服务业的思爱普(SAP)。当然,德国的金融业不差,德意志银行、安联保险、慕尼黑再保险等全球知名的金融机构也占了 5 只。
你会发现,德国有非常强大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体系。德国经济比美国更加稳健,底盘更扎实。虽然德国也在努力发展现代金融业,但它的重心始终放在实体产业,更准确地说,是放在现代工业领域的精益求精和不断创新上。
力哥在介绍 REITs 基金时提过,很多欧美开发商都采取轻资产运作模式,所以美国和德国都没有特别强大的房地产企业,这让我感到比较安心。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过度捆绑在「金融 + 地产」的利益共同体上,就算投资港股,情况也差不多,而投资「美股 + 德股」的组合,以「美股为主,德股为辅」,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冲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其内部实现美国经济和欧洲经济、美国模式和德国模式、美元和欧元之间的对冲平衡。
预防风险的稳定器:黄金和大宗商品然而,就算我们把资金分散到这 6 个已经形成多维度风险对冲的市场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依然无法规避全球经济同步震荡的风险,最典型的例子是 2007 年 10 月 16 日,上证指数创下史上最高的 6124 点;14 天后,到了 10 月 30 日,恒生指数也创下了史上最高的 31958 点:而美国标普 500 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同样在 2007 年达到了那轮漫长牛市的最高峰,紧接着就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三地股市一起暴跌。如果我们手里的三个核心同一时刻一起暴跌,这个风险又该如何对冲呢?
所以在「二维三核」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配上两个和股市本身无关的大类资产作为稳定器,一类叫黄金,一类叫大宗商品(其中以石油为代表),我称之为「左右护法」。黄金往往被誉为避险之王,当全球经济发生剧烈动荡时,黄金走势往往都不赖,所以在基金组合中配置一点黄金,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平衡作用。而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走势同样与全球股市的走势的关联度不高,往往会走出自己的独立行情。2008 年上一轮全球大宗商品牛市谢幕后,今天大宗商品的价格从历史上看,依然处于中低位置,也是我们对冲全球股市风险的有力武器。
可供选择的指数基金具体投资这些市场的基金,力哥建议大家选择指数基金,尤其是成本最低的可以场内交易的 ETF。理由在前面的内容中已多次说过——我们的基金经理总体上靠不住,跑到海外市场去投资,就更靠不住了。
A 股的指数基金有非常多的选择:沪深 300、中证 500、创业板指数以及其他更细分的指数都有对应的指数基金,这些力哥后面讲解七步定投策略时再细说;投资港股的 QDII 基金也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159920 恒生 ETF 和 510900H 股 ETF;投资美股的也有,比如 513500 标普 500ETF 和 513100 纳斯达克 100ETF;投资德股的目前国内只有一只 QDII 基金——513030 德国 DAX30ETF;黄金和大宗商品类资产也有很多基金可以选择,比如 518880 华安黄金易 ETF、159934 易方达黄金 ETF、162411 华宝油气、160216 国泰商品、501018 南方原油等。
不过可惜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推出定向投资印度和东盟股市的 QDII 基金,虽然国内有几只跟踪金砖四国指数的 QDII 基金也投资了一些印度股票,但实际上基金前十大持仓股几乎全是 A 股和港股。
解决办法有二:一是耐心等待,力哥相信未来这类 QDII 基金一定会出现;二是直接开设港股或美股投资账户,借道香港或美国市场的 ETF 实现全球投资。作为全球最成熟的资本市场,香港和美国都有非常丰富的基金产品线,可以满足我们各种细分的投资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牵涉换汇手续费,港股或美股 ETF 券商佣金也比内地贵得多,所以投资成本更高,另外操作便利性也要差一点,而且还存在外汇监管风险,我们的政府并不希望我们这么做,所以还需要谨慎考虑。
投资比例的配置原则至于说这个「二维三核 + 左右护法」的基金全球配置大法,具体该如何配置各市场的投资比例,这就得综合考虑你的风险偏好和各个市场的估值高低了,不能一概而论。
力哥希望传授的是长期有效的投资知识体系,所以无法对眼下你的基金配置比例给出明确的建议。但配置原则是:一方面,估值越低越多投,估值越高越少投,高到一定程度后就要果断清仓;另一方面,到底最多能投多少比例,也不是你拍脑袋决定的。核心卫星资产的配置结构中,核心资产最低不能低于 50%,卫星资产最高不能高于 50%,一般以三七开或者二八开为宜。所以中国-印度、香港-东盟、美国-德国这几个「核心-卫星」组合内部的投资比例就应该遵循这个大原则,而「二维三核」这些股市资产和「左右护法」这些商品类资产之间同样遵循这个原则。在金价、油价高涨时,「左右护法」可以只占 5%~10%;相反,金价、油价低迷时,「左右护法」占比提高到 15%、20% 甚至 30% 都是合理的。
另外这三组「核心-卫星」股市资产之间也要进行平衡,但平衡绝不是平均,绝不是以 1:1:1 的比例这样均等分配就能分散风险的。在美股泡沫、港股适中、A 股超跌的时候,可以清仓美股,给港股 25% 的适中配比,而给 A 股 40% 甚至 50% 的高配比;反过来也一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明军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512
- 上一篇:基金中的基金更靠谱吗?
- 下一篇:场外基金开户和买卖实操攻略
阅读推荐
更多...- 娱乐宝到底娱乐了谁? 2024-01-21
- 「中国好P」的十大标准 2024-01-21
- 「看得见,摸不着」的粉丝福利 2024-01-21
- 前言站在大理财时代的风口 2024-01-21
- 百发有戏,能多有戏?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基金定投的定义 2024-01-21
- 猪肉连续暴跌 猪肉股可以抄底购买吗? 2021-06-26
- P是如何被我们玩坏的?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股票指数知多少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神奇的随时变现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时间的杠杆 2024-01-21
- 很高兴遇见你,理财四君子!,发现通胀君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理财的核心是读人 2024-01-21
- 让「七日年化收益」什么的见鬼去吧! 2024-01-21
- 理财是一种思维方式 2024-01-21
- 揭穿那些毁人不倦的「理财定律」 2024-01-21
- 打造优质生活,风险六:管理风险 2024-01-21
- 国债逆回购是什么? 202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