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微商推广>正文

微信群怎么管?

原创
发布时间: 2022-03-15 19:15:35 热度: 1291 作者: 斯宇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876 字 阅读需要 7 分钟
抬起头来  前段时间,有个叫“抬起头来”的视频,听说相当得人心,很多人提醒我看,但我就是不看。因为,我知道它要说什么,并且觉得这是一个悖论:要你们远离微信和甩开上瘾的手机,让你抬起头来,增加与家人

抬起头来

  前段时间,有个叫“抬起头来”的视频,听说相当得人心,很多人提醒我看,但我就是不看。因为,我知道它要说什么,并且觉得这是一个悖论:要你们远离微信和甩开上瘾的手机,让你抬起头来,增加与家人相处的有效时间。但是,它竟然是通过让你低头看手机实现的,哈哈,玩微信有哪些副做用了,总结下来,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足之处:



1、人人低头看手机。

  

凡是人聚集的场合,特别是谈话、开会、聚会时候,每个人低头看手机,显得魂不守舍、心不在焉。让人分不清是与对方来聚会交流,还是显摆给没有来的人看。

  2、家庭矛盾升级。


  很多人微信上瘾后,极大地侵占了与家人有效交流的时间,就是俗称的人在心不在。很多父母怕孩子打扰自己玩微信,就把iPa


d扔给孩子,一玩就是几个小时。尤其是与长辈相处的时候,实际上,只是显示他们来过了,并没有专心探望他们、真心了解他们内


心深处的想法。当然,类似问题还容易造成其它家庭矛盾,这里我不再举例。

  3、碎片化阅读现象严重。


  大家忙着刷微博,刷微信,看八卦,浏览论坛。表面上看起来忙忙碌碌,仿佛阅读量挺大。但是,这种快餐式阅读方式,阅读


量可能没有减少,但阅读质量却通常得不到保证。因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看东看西,非常不系统,而且虚假、陷阱、广告、


急功近利的信息不经意间就冒出来,让人防不胜防。

  

以上就是我所描述的“微信控”的典型症状,说它典型,是因为它客观体现了当下之中国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之心态。有的人隐隐约约意


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但感觉回天乏术、不能自拔。


如何管好微信群?


  对于社交稍广的人,现在几乎每天,你会莫名其妙地被拉入很多聊天大群,这些势必会让你进入了“部分熟人、部分陌生人”的圈


子。有的人借口群太多或者手机太卡,忍痛割爱,退出了很多高价值的群,我觉得这是不懂管理的结果。


  实际上,微信群的管理也是有章可循的。我姑且把微信群分成两种:自己担任群主的群,和自己不担任群主只是一般群友的群。

  由本人担任群主的群,一定要时常关怀,要设置成有提醒且置顶,每隔固定的一段时间要进去看看。对于本人不担任群主的

群,可看可不看,适当参与就好,没事扯扯淡,调剂一下。可以设置成不置顶且免打扰,也就是群内有对话的时候,不会跳出显

示几条未读的红点。


  如此办法,不用说几十个群,几百个群我照常可以管理得井井有条。


  我顺便来谈谈,如何才能做好群主吧。


  首先,要有自知之明。如果你是为了某种兴趣建群,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在该领域已有建树,有号召力,至少是有担当的或者愿


意为大家服务。如果不是,那就拥戴他人做领导吧,自己甘愿做个群友更合适。


  如果你想做一个称职的群主,真心想把群领导好,我来帮你支三招:

  第一招,采取民主的方式建立群规矩。



  群规矩的设立不可以独裁,也不能三五个人说了算,而是跟治理国家的方式类似:听取大多数人意见,再跟少数人商量,最后


群主拍板。群规可以五花八门,但有几条必不可少:



  1、  退群自愿,因为一般群友都是被动加入的。


  2、  限制无序广告。可以规定时间段,例如可以规定每天12:00-13:00之间允许与群的主旨有关的广告。


  3、  采取实名制,这样鼓励发言要负责任,而且话题一般不涉及政治、宗教和色情。

  第二招,线上线下活动并举活跃气氛。


  这也是O2O,online to offline,只在群内大呼小叫,群友之间95%以上不认识,这样的群活跃度很难持久。其一,线上要培养


活跃分子。一个群之所以长时间活跃,就是因为有很多活跃分子,群众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线上讨论应该有大的主题,有主持人,有话题发起者,有讨论引导者,不能漫天扯淡。另一方面,要定期举办线下活动。定期


让大家见一见,增进友谊,促进群友共同进步。只有线下活动才能更好地增进群友之间真正的了解,做到虚实结合,持久繁荣。

  第三招,以容人容事的心态兼容并蓄。


  应该认识到,微信群不过是自发的组织,本质上是无领导小组,纯属兴趣爱好班的性质。你是群主,本质上只是一个发起人,


不是领导,水平也未必最高,权威也未必有。同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何况是随便可以拉人进入、大家互不相识的群呢?


群内成员意见不一,是新常态。允许大家百家争鸣,互通有无,视作学习的好机会。要鼓励争鸣,但不是争执。所以,要提倡“彼此


尊重,求同存异。”



以上,我谈到微信群的管理,有了自我反省、家人监督、同事和朋友提醒,自律和他律并举,既有方法又能坚持,虑的心境。


以,还是我常说的那句话,“只要得法,管理,就会变得如此简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斯宇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