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销售团队管理」当好教练:带领团队落实计划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3-04 10:26:30 热度: 202 作者: 营销刘宁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3225 字 阅读需要 11 分钟
* 世界上没有夕陽企业,只有落后和不思进取的企业。——佚名

计划如果不能得到落地执行,就好比「纸上谈兵」。所以,在制定了计划后,管理者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带领团队落实计划。

在带领团队落实计划前,要做好两件事。

第一件事:员工提案,共同确认,使目标进一步渗透。

在落实计划之前,要召开一次团队会议。对于该计划,员工可以自由提案。最后,管理者要跟员工一起讨论,并共同确认目标,使目标进一步渗透。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件事大可不必,因为之前已经确认过目标。但是,我个人建议,如果有时间,最好做这件事,因为这件事可以让目标进一步渗透。目标的渗透力越强,员工对目标的关注度就越高,管理者越容易激发员工实现目标的斗志。

第二件事:根据「任务」或「项目」确定关键节点。

我们在计划实施或者执行某个大的计划时,很可能会遇到诸多问题,例如产品质量问题、客户关系问题和项目进度问题等。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在执行任务或者项目时,没有根据任务或项目确定关键节点。

所谓任务或项目的关键节点是指该任务或者项目中最关键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管理者要带领团队成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例如,我们团队要签一家酒店,那么关键节点是洽谈合作方案、确定合作的相关事宜、对接渠道等。关键节点越详细,任务或项目越能顺利推进。

在明确了这两件事情之后,下一步就是带领团队落实计划。

一般情况下,管理者带领团队落实计划的时候会这么做:

第一步:自己咀嚼透,直接分配;

第二步:只关注结果,却不管过程。

表面看上去这样的方式并没有错,但是实际执行起来,你会发现员工的执行力不强,最终导致目标难以达成。

这种落实计划的方式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也就是说管理者并不关注员工完成任务的过程,只看最终的结果。相信大家应该听到过上级或者自己对下属说过这样的话「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我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这种管理者将计划制定之后,就撒手不管,只有到规定的时间才问员工要结果。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以结果为导向能够促进目标快速达成。但是如果管理者忽略了过程,就有可能导致问题频出。例如,有的员工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非常努力,但是因为一些客观问题导致目标没有达成。如果管理者只看最终结果的话,无疑会让员工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事实上,如果管理者能够关注过程,在客观问题出现的时候及时帮助员工解决,最终的结果可能就会完全不一样。因此,在落实计划的过程中,管理者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具体来说,优秀的管理者在带领团队落实计划的时候会做到以下 4 点。

(1)围绕目标,展开实际行动

确定最终目标后,管理者要带领员工积极行动起来,让计划得以更高效地落地。

我曾在 2014 年 5 月制定了签约 5 万家酒店的目标。虽然我们的团队是在 2014 年 2 月才开始组建的,但对执行计划、达成目标这件事我非常有信心。

定下这个目标后,我就组织团队的员工一起讨论,让他们畅所欲言,提出议案并确认了这项任务的关键点。这项任务的关键点是开发新区域,寻找更多可以合作的酒店,并跟他们签约。在明确了目标和关键节点后,我根据团队员工的优势将他们分成了 A、B 两个小组。A 小组的成员对市场敏感度比较高,有较强的洞察力,因此安排他们去寻找新的市场,开发新的区域。B 小组成员的销售能力比较强,能够洞察客户心理,更利于成功拿下签单,因此安排他们负责洽谈合作事宜。在分配好任务后,我提出的要求是:两个小组之间必须密切配合,即 A 小组在发现可以开发的酒店,并对该酒店有一定的了解,经过仔细评估,确定适合合作后,要将相关信息及时传达给 B 组的成员,由他们负责跟酒店方洽谈。就是在这样密切的配合下,最终我们成功地达成了签约 5 万家酒店的目标。

我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让员工参与了计划,并让他们了解到此次任务的关键点,让他们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重要性。当他们认识到这些的时候,他们自然会自发行动起来,积极地落实计划,实现目标。

(2)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

关注过程可以及时帮助员工发现问题。例如,员工在完成某个项目时总是面露难色、情绪不安、迟迟不汇报工作的进展,那么这一定说明员工遇到了难题。这个时候管理者就要及时与员工沟通,了解员工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更高效地实现目标。

试想一下,如果管理者只看重结果会是什么情况?员工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员工会因此感到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导致他难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最终无疑会影响目标的达成。

所以,我一贯强调,团队的计划能否得以顺利落实,关键看管理者是否关注了员工工作的过程。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除了自己日常需要在办公室处理的问题外,我都会到员工办公的地方走一走,或者让员工向我定期汇报工作。这样就可以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以便给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

(3)抓关键细节

有句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因为一些细节问题,导致整个计划难以顺利推进。因此,作为管理者,要着眼大局,更要抓住关键细节,不能让计划出现一丝纰漏。

要抓住关键细节,就要求管理者在员工执行任务的时候,时刻关注他们的具体工作内容、具体措施、具体方法以及具体的步骤等细节。实际上,在安排工作的时候,管理者就要将任务具体化、细节化,具体到事,细节到点。

首先,要将计划分解成可执行的具体任务。例如,团队的计划是每个月签约 6 万家酒店。假设 6 万家酒店锁定的区域是 A、B、C、D 4 个区域。按区域的人流量、市场行情以及酒店数量来划分,A 区域应签约 2 万家酒店,B 区域应签约 1 万家酒店,C 区域应签约 2 万家酒店,D 区域应签约 1 万家酒店。对区域进行划分后,可以根据员工的能力进行分配。能力强的员工可以负责 A、C 区域,能力一般的员工则负责 B、D 区域。这样下来,签约 6 万家酒店的计划,就成功被分解成可以具体执行的任务了。

然后,让每件事细节化。为了更好地落实计划,将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员工身上的时候,还应强调员工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会见客户的时候,不能迟到;面对客户提出的质疑时,不要立即反驳等。这些具体的细节和注意事项,要根据计划的性质和内容来制定。

唯有将每件事细节化、具体化,才能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全面落实。

(4)适当下放权力

要想让团队更好地落实计划,还要懂得适当下放权力。下放权力,不是允许员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要设定一定的权力范围。例如,让销售员去跟客户洽谈合作,管理者可以适当给员工一个价格范围,如价格有 1000 元的浮动空间,员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斟酌决定。这其实就是一种适当的权力下放。

适当下放权力,意味着适当给予员工一些处理基本事物的权力。因为权力过大,意味着承担的责任更大。因此,在下放权力之前,管理者可以评估一下,这件事情的责任和后果员工是否能承担。如果员工可以承担,那就下放权力。否则,就不能下放权力。一旦造成权力下放过度,管理者和员工都难以承担责任和后果,进而也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下放权力的大小需要根据员工完成的具体任务来定。一般,在安排员工任务的时候,管理者大概可以判断出员工需要哪些权力以及需要多大的权力。这个时候,给员工下放权力是最好的时机,不仅能够把握下放权力的适度原则,还能够有效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

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要注意的是,要选择合适的人下放权力。

首先,这个人必须有高尚的品德,能够确保这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从团队的利益出发。下放权力给这样的员工,不仅能够给团队带来效益,还能够给其他员工树立正确的榜样。

其次,这个人要有能力、有担当、有责任心。如果没有能力,即便下放权力员工也难以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下放权力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员工的人品,其次要考虑员工的能力。只有人品、能力兼备才是团队真正的人才,才能把权力交给他,助他更好地完成任务。

所以,管理者不要在制定完计划后就当「甩手掌柜」,而是要当团队员工的教练,带领他们展开行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营销刘宁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5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