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案例讨论富士通的内部创业

原创
发布时间: 2024-02-12 08:25:16 热度: 310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324 字 阅读需要 5 分钟
继自主创业之后,内部创业这种新的创业方式开始脱颖而出。所谓内部创业,是指一些有创业意向的企业员工在企业的支持下,承担企业内部某些业务或工作项目。

继自主创业之后,内部创业这种新的创业方式开始脱颖而出。所谓内部创业,是指一些有创业意向的企业员工在企业的支持下,承担企业内部某些业务或工作项目,并与企业分享成果的创业模式。在企业内部创业的优势是创业者无须投资却可获得丰富的创业资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树底下好乘凉」。如通力计算机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钢就「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创业时未投资分文,现在却成为通力(上海)公司最大的股东,身价超过 500 万美元,这体现了内部创业的魅力。

富士通为推行内部创业,成立了专门的基金。只要在富士通工作 3 年以上的员工,公司都鼓励他们申请创业基金。富士通采取的是递交创业计划书的形式,每半年组织一次「创业大赛」,「大赛」主要考核两项内容:一是员工个人是否具有创业素质;二是创业领域、计划书的可行性以及是否风险较小,收益稳定。公司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创业评定机构,那些被选上的员工,公司会给他们投入创业基金。这笔钱被当成公司的入股资金,与员工的智力和技术一起共同新创公司,富士通在新公司所持的股份通常不会超过 50%。随即,公司与创业的员工解除劳动关系,但可以提供资源、业务、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1995 年 9 月,梁钢等三名员工获得富士通公司 100 万美元的内部创业基金,与公司合资创立通力(日本)公司,研制数码相机软件产品。由于富士通公司的大力支持,加上产品研制方向对路,通力(日本)公司的软件产品很快打入市场,并持续几年盈利。2001 年,梁钢再次获得富士通公司 100 万美元的创业投资,创建通力(亚洲)公司,并成为通力(亚洲)公司旗下子公司——通力(上海)公司最大的股东。

梁钢说:「富士通公司的内部创业机制非常灵活,任何员工(不限国籍)只要工作满 3 年且表现出色,就可申请公司的创业基金。员工的创业计划书一旦通过公司的审核,员工即可获得 100 万美元的创业基金及资源、技术上的各项支持。对我们这些有创业意向的人来说,这些支持无疑是雪中送炭。企业员工都是拿薪水的,即便是高薪,与创业所需的资金要求仍相去甚远。而通过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渠道融资,申请难度大,且会有诸多的限制。可以说,如果当初没有富士通公司 100 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丰富的内部资源,我的创业之路要艰辛许多,甚至有可能迈不出第一步。」

梁钢认为,与传统的自力更生型创业方式相比,内部创业由于背靠企业这棵大树,在融资、研发、销售等方面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创业者可从企业那里获得诸多支持,包括资金支持、管理方面的指导、综合资源的共享、业务资源的利用、品牌形象的借助等。而且,创业者只需用智力和技术入股,与企业共享收益,同时也共同承担风险。因此,创业风险相对减少,从而更有助于创业者轻装上阵。

资料来源:卢飞成.创业实战.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思考讨论题:

根据富士通对内部创业项目的遴选规则,内部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你认为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开展内部创业?


[1]聂元昆,王建中主编,创业管理:新创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田茂利.创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创业绩效——基于现代服务业的数据.科技管理研究,201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