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公众号运营>正文

公众账号发什么内容才好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5-29 20:47:56 热度: 697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3144 字 阅读需要 44 分钟
公众账号发什么内容才好当我们明确微信公众账号的定位之后,我们就要准备好基于该定位所需要的信息内容。用户看的是内容,用户传播的也是内容,内容永远是最有价值的。
公众账号发什么内容才好

当我们明确微信公众账号的定位之后,我们就要准备好基于该定位所需要的信息内容。用户看的是内容,用户传播的也是内容,内容永远是最有价值的,因此能否选择合适的内容形式,让内容的可传播性更高,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关键点。

微信公众账号发布内容形式选择

众所周知,微信公众账号发布信息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文字,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视频,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图文消息。这取决于账号的定位及用户的使用习惯。

3.2.1.1 语音消息的优点与缺点

语音消息是最具有亲和力的形式,它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和图片,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真人。因为我们不会和一个微信公众账号成为朋友,我们只会和一个活生生的人成为朋友,因此语音消息更容易建立信任感。这也对微信运营者本人要求更高,语音消息的发布常见于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另外像王力宏等很多明星,也经常使用微信公众号发布语音消息,让粉丝听到明星在自己手机里发声,拉近自己与粉丝的心理距离。我们也经常见到过年的时候,一些微信公众账号使用语音来拜年等。

通常来说,相对男性的声音,女性的声音亲和力更高。试想一个声音甜美的女性,用温柔酥软的语音向你传播一个信息,不管信息本身如何,这甜美的语言已经让用户很舒服,这也是为什么绝大部分电话客服都是女性的原因,甚至电话自动应答一般也都是女性的声音。

而语音消息的缺点是无法进行朋友圈转发,也就是无法进行二次传播,同时语音消息需要「听」这个二次动作。用户在不方便听的时候,可以长按消息转换成文字,如果普通话不够标准,那么转换成的文字也是失真的。一般来说,语音消息可以配合图文消息来运用,但这就存在一个从语音消息到图文消息的转换率问题。

所以,对于语音消息的编辑,需要有个好嗓音和字正腔圆,需要专业的录音设备,很多语音消息背景声音嘈杂,用户无法听下去。同时,发布语音消息需要在最长 60 秒钟时间内迅速 GET 用户的注意点的素材,也需要选择用户最愿意听的时候发布。

运用语音消息最出色的公众账号,就是著名的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创办人罗振宇每天早晨六点半左右发布一条长达 60 秒的语音消息。这 60 秒语音消息已经演化成了一次清晨脱口秀,也成为大量用户的清晨必修课和闹钟,因为没有人早上六点多就开始陷入深深的人生思考,当整个人还处于睡意朦胧的时候,当正在刷牙无法用手翻阅手机的时候,「听」这个动作是此时此刻最舒服、最恰当的动作。而一个小时之后,这些用户往往淹没在嘈杂的城市交通之中,就不那么容易听清楚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次 60 秒语言消息结束之前,「罗辑思维」还会抛出一个悬念,让用户回复某个关键词(注意此处的互动),再推出一篇图文文章详细阐述或引申语音消息的内容。而这篇图文消息可以进行二次传播(在朋友圈)。同时因为这篇图文消息是用户主动回复关键词获取的,其传播的动机相对会更大。

观察「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有很多值得微信从业者学习的,且不说内容如何,首先用语音的形式配合恰当的时间点,在一个小众的时间段(六点半)成为方便的获取资讯的方式(60 秒的脱口秀,60 秒的收音机)。其次,先语音再通过关键词回复图文的互动方式,让「罗辑思维」每天变相发布了两条内容,这种巧妙的设计确实值得借鉴。

3.2.1.2 文字消息的优点与缺点

文字消息的编辑和发布是最简单、最直观,也是最省流量的。很多场景下,用户打开图文消息是要耗费时间和流量的,同时打开图文消息这也是一个动作,用户每多一个动作,就多一个流失率。相比其他消息,文字消息直接就能让用户看到内容。

文字消息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无法承载更大的信息量,文字的表现形式也是比较单一和枯燥。所以,一般通知类的短消息用文字消息来表达比较合适。

3.2.1.3 图片消息的优点与缺点

图片消息可以成为文字消息的升级版,将文字以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图胜千言,图片的表现力度也强于文字。缺点是比文字消息耗费更多的流量。日常活动的时候可以发布图片,发放优惠券的时候可以发布图片。

3.2.1.4 视频消息的优点与缺点

因为视频消息可以放进图文信息中发布,因此很少有直接发视频的微信公众号。而且视频文件相对较大,非常消耗用户流量,即使发布了视频消息,用户还不一定敢打开观看。另外微信规定,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视频消息大小不得超过 20MB,也限制了很多视频内容。

所以,微信公众账号发布视频消息是比较少见的,当然也有不法分子使用该功能发布色情视频,一般采取包月的形式收取费用,每天发布一段黄色视频,如图 3-2 所示。

图 3-2

3.2.1.5 图文消息的优点与缺点

图文消息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形式,集合了文字、图片、音频消息大部分的优点。从 2015 年 7 月 10 日起图文消息内也可以发布语音。

公众号可在文章中添加录制好的语音,且突破一分钟限制。暂时只面向获得微信认证或拥有原创功能的账号公测,如图 3-3 所示。

图 3-3

(1)运营者可以在编辑图文消息时,在正文中添加语音,一个图文消息支持添加一段语音,如图 3-4 所示。

图 3-4

(2)可从素材库中添加已有语音,或新建语音,如图 3-5 所示。

图 3-5

(3)用户可以在文章中收听语音内容,可控制播放、停止,且退出当前页面可以继续收听。

微信公众账号需要什么样的内容

无论以什么形式来表现内容,内容本身的价值永远是意义最大的。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最容易被用户认可、最容易被用户传播呢?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3.2.2.1 对用户有价值的干货内容

干货技术帖能够极大提升公众账号的专业感,能极大提升用户的关注度,很多微信公众账号往往寥寥几篇文章就能吸引大量粉丝关注,很多自媒体和微信创业类公众账号,都会有几篇类似「镇号之宝」的大干货,而且这种干货能够广泛地流传在整个互联网圈,能够为公众账号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粉丝关注。可是写一篇干货文章非常不容易,需要作者在某个领域有长期的积累或独到的见解。

例如,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的创始人黄章晋有长达 13 年的媒体工作经历,2013 年 7 月他创立「大象公会」,以「知识、见识、见闻、最好的饭桌谈资」为标签提供原创知识性内容,每天发布的内容阅读量极高,如图 3-6 所示。据报道,目前「大象公会」有 50 多位作者,多数作者只有一两篇的稿件量,「大象公会」对于稿子内容有「近乎苛刻」的要求,也保证了内容风格的统一。

图 3-6

对于一般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大干货文章往往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很多小干货还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完成的。无论你身处哪个行业,无论你身处哪个岗位,无论你身处行业的哪个阶段,你都有该行业的积累和经验。也许对于行业大牛来说,这些经验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大量行业新人来说,大牛的指点往往遥不可及,能够手把手传递基础知识的人,才是雪中送炭,才是接地气。那么这些新人的问题在哪里?其实通过百度贴吧我们都能找到各个领域的小白提问,如图 3-7 所示,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创造干货文章的素材来源。「提出问题——阐述发生问题的前因后果——最后解决问题」是干货的标准模式。相信在你所负责的微信公众号所在的领域也一定存在大量的基础问题可以解答,你只需要多花精力去写出坦诚而有趣的答案。

图 3-7

3.2.2.2 有趣又好玩的内容

一篇有乐子的内容肯定是受欢迎的,无论是阳春白雪的高端黑,还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糗事集合,都会受到各自受众群体的喜爱,因为欢乐是所有人的刚需!

既然是刚需,那自然有专门来满足这一刚需的职业分工,段子手就是这群人。段子手的成长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几年,那是一个流行手机短信段子的年代,当年就有专业的 SP 业务公司专门雇佣写手编写短信。后来短信业务逐渐萎缩,各类 SP 公司风光不再,段子手群体一下萎缩不少。幸好新浪微博横空出世,各类段子手开始活跃在微博里,又有更多新人加入,他们通过编写各种段子获取大把忠实粉丝关注,有人逐渐成长为草根大号,新浪微博当初也鼓励这些段子手创造内容,因为这些草根大号可以给微博带来大量人气。等到微信得势之后,段子手的阵地又转移到了微信公众平台。

段子手纯粹为了让用户有乐子而创作内容,这一点值得微信运营者学习,那么如何写出有趣的内容?首先要做一个有趣的人。世界不会变,变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观察的角度。即使再无趣的新闻,都可以演义一番。就像《三国志》没多少人看而《三国演义》就有大把读者,差异就在于一个是历史事实基础上的演义,一个是严肃的历史记录。

最好的例子就是微信公众平台上很火的公众号「新闻哥」,如图 3-8 所示。这是腾讯自己运营的一个微信公众账号,每天拥有几十万的阅读量。「新闻哥」把每天发生的新闻作为「食材」,经过一番「烹饪」之后以飨读者。

图 3-8

与微信里面腾讯新闻强制关注不同(强制关注是指注册微信后,用户列表中默认关注腾讯新闻)。「新闻哥」微信公众账号采取独立运营的方式,需要通过有趣的新闻解读来迎合读者。

那么对于普通的微信运营者,没有段子手的思维敏捷,没有腾讯的财大气粗,如何让发布的微信内容变得有趣一点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图片的设计让风格变得有趣。比如一个网站https://www.wechatadd.com/,你可以将冷冰冰的提示关注的语言用这种方式实现,如图 3-9 所示。

图 3-9

我们还可以修改小人的举牌文字,让整个页面变得更活泼,如图 3-10 所示。

图 3-10

此外,对于很多公司类型的账号,想要让内容更生动,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必须要做到「接地气」和「说人话」。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将微信公众账号拟人化,例如杜蕾斯微信公众账号称自己为「杜杜」,中国建设银行微信公众账号称自己为「小微」,招商银行微信公众账号称自己为「小招」。

什么是接地气?什么是说人话?简单来说,就是文章的立场是站在什么角度,是「你们」还是「我们」的问题。很多企业微信公众账号文章还是上世纪的行文风格,又喜欢自说自话,可见这种微信公众账号的受众只能是公司的领导。而很多中央媒体账号,如微信公众账号「央视新闻」,如图 3-11 所示,从发布内容上看,每条内容都与用户的生活息息相关,非常接地气。

图 3-11

3.2.2.3 让用户有参与感的内容

2014 年小米公司副总裁黎万强出了一本书《参与感》,讲述了小米公司通过用户参与做出好产品,然后好产品通过用户的口碑实现价值传递。也许这本书的标题就点醒了很多人。

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被朋友拉去投票的经历?哪怕让你所投票的人你根本不认识,但是架不住朋友的再三邀请还是去投了。你是否也有过拉别人投票的经历?甚至不惜群发投票信息,每天恨不得要发好几遍刷朋友圈。

再回想一下,为什么自己的母校自己可以随便骂,别人骂了你就很不爽?为什么自己养的狗哪怕再丑,也会生怕给弄丢了?

因为只要你能够参与到一件事中,这件事仿佛就成为了你生命的一部分,这件事情与你本身产生了绑定关系。如果去否定这件事情,仿佛就是在否定自己,所以你会不自觉的为这件事情辩护和维护,就像维护自己的声誉一样。更好玩的是,参与的事情结果也影响我们对与这件事关系的评价。就像我们支持的中国足球队,如果打比赛赢了,我们会说「我们赢了」,如果球队输了,我们会说「他们输了」。

因此,微信运营者如果想尽可能地提升用户参与感,需要设置活动让用户能够参与进去,而投票是目前微信中最能激发参与感的活动。为宝宝投票、为宠物投票、为偶像投票、为许多莫名其妙的事物去投票。微信运营者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话题点,让用户参与进去。这可以是「最萌宝宝大赛」,可以是「最受欢迎人气奖」,也可以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比如「你支不支持中医?」或者「你支持转基因吗?」。当然用户永远在乎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所以宝宝大赛是目前市面上最火的投票项目。

无论哪种投票,用户一旦参与进去,这种将投票与自身形象绑定的反应就会发生。他们开始不断关注投票的实时进程,不断计算票数差距,不断寻找拉票的方式。而本次投票的发起者,可以静静地看着用户为自己发起的活动而奔波,再时不时地发送一些火上浇油的信息,让整个投票战况更加激烈。我们在第 1 章提过,微信后台设置投票时,可以设置成关注公众账号后才可以投票,这种方式能够吸引大量粉丝的朋友成为关注者,很容易发生用户暴增的裂变反应,所以很多微信公众号非常热衷于搞投票活动,每次活动少则涨粉几百,多则几万都是有可能的。

除了投票之外,还有很多提升用户参与感的方式。比如故事征集,如图 3-12 所示,让用户提交自己的故事。

图 3-12

还可以有在线的问答环节,如图 3-13 所示,让用户与公众账号即时沟通,或许以后微信公众平台会推出类似 YY 语音的功能。我们还可以设置抽奖进行互动,还可以开展征婚报名等,通过阅读原文还可以跳转到微信本身实现不了的功能页面。

图 3-13

当然,用户体验最好的互动就是发红包。目前微信公众号还不能直接给用户发红包,但可以通过跳转到第三方浏览器上给用户发红包,如图 3-14 所示。

图 3-14

总的来说,让用户有参与感是一个 UGC 的过程,微信公众号运营者需要设计好游戏规则,让用户按照规则自由发挥,当运营者发布了活动信息,这个活动就属于所有参与活动的人,没有人预料到最终的结果。甚至很多轰动性的网络事件往往是集体无意识的结果,就像当年百度贴吧「魔兽世界吧」那场轰动社会的「贾君鹏事件」,这整个事件过程本身就充满令人着迷的张力。

3.2.2.4 社会热点,微信内容追还是不追

当你想静静地做一个微信公众账号的时候,总有一些账号因为跟风社会热点而用户暴增,这时你会想对于社会热点新闻跟还是不跟?

答案是必须跟,而且要跟紧。

因为即使再高端、再冷傲的用户,他们都生活在这个五彩斑斓的社会里。微信公众账号需要通过社会热点刷出存在感,需要通过社会热点来输出自己的价值观,需要通过社会热点这个东风更好地传播自己,需要通过社会热点不断积累用户对自己的好感。

那么什么是社会热点?可以是时政要闻、明星八卦、突发事件,我们可以从很多渠道知道此时此刻最热话题,如图 3-15 所示是微博热门话题榜。

图 3-15

针对每天的热门话题,微信运营者可以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例如,图 3-15 中最热话题是「流量费太高」,做浏览器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发布《流量费太高,×× 浏览器据说能省 80% 流量》,理财类微信公众号可以《总理发话重大利好,通信行业股票看涨》,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化学品行业微信公众号也可以发布《上网太费流量,不上网去哪里逛?》等内容。只要热点抓得好,被打开浏览,被转发的几率都会大很大。如图 3-16 所示,四川移动微厅对这个热点反应很快,当天就发布了对应内容。甚至热点抓得好,发布时效得当,内容质量稍微差一点都没关系。

图 3-16

因为每个人都爱看热闹,每个人都害怕孤独,热门话题给了大家一个话题,而通过话题这个纽带,我们可以更好地沟通,更好地把我们要传递的内容提供给用户,用户看到之后,首先就有时代的新鲜感,转发的几率也是相对比较高的。仔细观察用户的转发行为,当用户转发热点内容之后,对于不知道该热点的其他用户,转发者获得先知的优越感,对于知道该热点的其他用户,转发者又会获得一种社会群体认同感。

因此无论对于企业微信公众账号,还是自媒体和微信创业者,社会热点是一定要抓的,而且要比谁抓得快,谁抓得准。任何有传播性的社会热点,都是一个传播自己的机会,都是一阵东风。每天都有社会热点出现,哪怕没有热点,各种媒体也会造出热点。所以每天都会有一阵风,飞不飞得起来就运营者的眼力和手力了。

正所谓:

普通的微信运营者转发社会热点;

优秀的微信运营者解读社会热点;

牛逼的微信运营者制造社会热点。

3.2.2.5 谈谈感情,来点共鸣

如果得不到用户的共鸣,用户只是一个关注者,永远成不了「粉丝」。

对于微信公众账号运营者,需要努力找到能与用户共鸣的点,可以是感情,可以是对社会热点的看法,甚至可以是某段经历的感悟。

首先,感情问题永远是大问题,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

害羞、惊喜、苦闷、烦恼、心痛、难过等几乎所有的感觉名词,都可以用在对感情的描述之中。不管是 70 后、80 后,还是 90 后和 00 后,感情问题永远是成长经历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享受感情带来的喜悦时,希望能够表达和分享,承受感情带来的痛苦时,希望能够得到安慰和排解,就像一旦失恋,就能听懂所有的情歌。

微信公众平台中,情感类的账号非常受追捧,例如微博红人 ayawawa 开办的同名微信公众账号,每日阅读量惊人,如图 3-17 所示,主要内容就是回答用户提出的形形色色的情感问题。

图 3-17

情场失意的人会关注情感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希望得到安慰与负面情绪的排解。对于普通人来说,查看别人的情感问题也满足了人性的窥私欲,如果正好有内容和自己的想法一致,这无疑得到了一次深度共鸣和社会认可。

每个情场失意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情感类微信公众账号此时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和她们一碗《分手时,请对爱这件事保持最后的良善》或《此生不能与你共》鸡汤。而且情感类公众账号运营者很快就会发现,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情感问题与众不同,然而每个人的问题又是大同小异,因此回答情感问题都是那些俗套。

同时,情感类账号运营者需要对人性的把握,需要极大的亲和力。女性运营者的性别优势更容易体现,毕竟只听说过「知心大姐」,而「知心大哥」听起来还有点不怀好意。

除了情感类问题能引发共鸣之外,对于社会热点的观点也能引发共鸣。上一节我们提到了微信内容需要紧跟社会热点,那么对每一个社会热点的观点,都可以引发持同类观点用户的共鸣。至于站在哪个立场和角度,又和账号的定位息息相关。

例如,毕姥爷口不择言一夜之间成为社会热点,同情毕姥爷有一拨人,反对毕姥爷有一拨人,看热闹的人更多。用户需要对这件事情有更多的解读信息,所以很多微信运营者立即发布相关立场的内容,事件还原类的有《毕姥爷当晚饭局真相,史上最全完整版【高清大图】》,立场中立的文章有《中纪委发话了,毕福剑能过关吗?》,立场保守的内容文章有《老 B 事件事发第 12 天,终于有一篇最客观最公正的强文诞生!》,支持毕姥爷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还有跟风八卦的《痛心!毕福剑亲手灭了星光大道,孙海英亲手毁了石光荣!》,娱乐调侃类的有《后毕福剑时代,如何安全地饭局》等。

可想而知,当每个社会热点出现之后,用户需要得到对该社会热点的阐述和解读,需要有与自身立场一致的、共鸣性的内容来发声。微信运营者需要立即跟上热点,如果能够有高质量原创内容推出,那么肯定会得到用户共鸣。

3.2.2.6 新手进化,请从做一个标题党开始

做标题党不可耻,可耻的是连标题党都不会做。

标题党是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特色,毕竟每个人的阅读精力是有限的,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打开推送给用户的链接,这就是标题党所要做的。例如当用户打开订阅号列表,面对密密麻麻的未读消息,如图 3-18 所示,只有标题最吸引人的才能诱发用户的点击。或者像「罗辑思维」那样,在所有标题之中唯独他是语音消息。

对于很多刚刚加入微信运营岗位的新人来说,最快容易上手的技巧就是学做标题党。

标题党的原则是尽一切可能提升用户的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又叫第一印象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A.S.Lochins)首先提出,反映了人际交往中主体信息出现的次序对印象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微信图文消息,第一印象是取决于标题和缩略配图,也直接影响打开率,因此标题党是微信运营人员的必修课之一。

图 3-18

常用的标题党手法总结如下。

1.提问式

提问式的标题一般针对用户息息相关的问题提出问句。需要抓住用户的痛点并放大,用户一好奇就点进去了。例如:

《女人怎么活才不累?》

《你知道为什么 90 后不进你的店吗?》

《什么样的衣服看起来廉价?你知道吗》

《中年的沧桑,谁能体会?看哭了》

《为什么猪八戒走了十万八千里还吃素也没见瘦下来?》

2.反差型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标题中事物反差越大,用户的好奇心越大,往往非要点进去弄个明白。例如:

《月薪 3000 与月薪 30000 的文案区别!》

《大爷您都这么厉害了,放过年轻人吧……》

《她 12 岁,供四个哥上大学,哥哥们为她穿孝衣!》

《五男子聚餐后都不愿买单,其中一人倒地装死》

《一个妓女死了,全校学生为她守孝》

3.惊爆恐吓型

此类标题必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往往一个感叹号都会嫌少。例如:

《别让手机 WiFi 成为你的艳照门,惊骇!! ! 》

《极度震惊:这些照片竟然真的来自中国!》

《他怒了在人民大会堂发飙 20 分钟》

《女生单独乘电梯时千万注意!监控拍下这一幕让人后怕……》

4.口语对话型

标题用日常对话的口吻向用户娓娓道来。例如:

《马上转到你的朋友圈里,大家都会感激你的!》

《「姐姐,你喜欢狗吗,很丑很丑的那种」》

《我没胸、没屁股、没相貌,你还愿意娶我吗?说的太好了!》

《「聂作全,你在哪里?你快回来……」》

《什么叫信任?(故事很短,却道出人性)》

5.数字型

标题通过精确的数字描述,显得非常正式和客观。例如:

《二十年后你会后悔的 9 件事》

《88 年女学霸如何半年开起 5 家店 | 创业干货》

《世上大概只有 1% 的人能达到的智慧境界,16 种共同特征》

《35 岁前和 35 岁后广告人的 15 个区别》

6.经历讲述型

经历型的标题都很长,一般讲述了反差巨大的个人经历,例如:

《她 27 岁老公外遇,28 岁离婚,29 岁升职加薪,30 岁有了自己的公司……》

《这两个女人,用了 18 年,又同时站在了国际新闻头条,她们才是真正的励志姐!》

《他追过 25 个女生,都被无情地拒绝了,后来这些女生肠子都悔青了》

《妻子发现丈夫拿着手机在流泪,妻子偷偷看后一夜睡不着……》

7.悬念型

悬念型的标题一般把话说一半留一半,吊用户胃口,就等用户打开链接查看到底下一句是什么。例如:

《我们狠杀一对美国老夫妇的房子售价,当我们去收房时……》

《深航空姐飞机上不雅照片网上疯传,据调查是……》

《你一定会看错的 20 张图,看到 18 个,我吓到了!》

《中国一对双胞胎被分别领养到美国和挪威,然后……》

《10-9-8-7-6-5-4-3-2-1,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8.情感绑架型

此类标题杀伤力极大,多以祈福健康的名义传播,兼有道德绑架的嫌疑,简直是不看不是中国人。例如:

《脑血栓前兆,当天 6 个暗号,为家人,看一眼!》

《紧急扩散!央视终于报了,为了亲人,为了友人请看!》

《几亿人不知道的秘密!赶紧转发!》

《随缘转发!功德无量!》

《这个女人太无耻!是人都进来看看!》

9.装逼型

莫名其妙的一个标题,也勾起用户的好奇心。例如:

《我》

《想开,看开,放开》

《人生 不过如此》

《错!错!错!》

10.励志鸡汤型

鸡汤类的标题其实非常符合部分用户的胃口,也千万不要小看心灵鸡汤的作用,锤子大神罗永浩当年在去新东方面试的时候,硬是靠几十本鸡汤撑了下来(详见《我的奋斗》)。在朋友圈转发的内容中,鸡汤也占了很大部分,为励志鸡汤内容起一个好标题,这也是微信运营基本功,参考如下:

《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4 分钟让百万人潸然泪下的短片,到最后我哭惨了》

《我爸是个农民工,3 亿人都看哭了,你敢看吗?》

《学会这 10 件事,你没有理由不成功!》

《李嘉诚:高手处理事情的 8 个方法》

11.性暗示型

不得不说,性暗示型的文章是打开率最高的类型之一,例如《女人身上有个神秘的小洞,它是女人的幸福之源》,其实讲的是按摩肚脐眼的好处,而《震惊!少妇口述:迷情香水让我闻香失控任由男同事摆布(内附视频)》其实就是在卖一款香水。

不过,对于此类擦边球的标题,微信官方也着手严厉整治,出台了《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整顿发送低俗类文章行为的公告》,其中违规示例中规定「标题或内容低俗:文章标题、图片或内容低俗,具有性暗示」会被惩罚,而且惩罚非常严厉,如图 3-19 所示。

图 3-19

上面 11 种类型的标题党,基本覆盖了微信朋友圈流行的各种标题,可以发现,很多类型的标题党都是混合出现的。色欲、贪欲、窥私欲等人性的弱点淋漓尽致地反映在标题之中。因此微信运营者必须学会理解人性。

3.2.2.7 原创内容是极好的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逐渐规范和完善,对原创内容的保护越来越大,针对抄袭等侵权行为,根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的相关规定,微信公众平台的处罚规定如图 3-20 所示。

图 3-20

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为了鼓励更多优质原创文章出现,推出了「原创声明」功能,暂时开放给已认证的媒体公众号。一旦有其他公众号转载认证媒体公众号的内容且未注明出处的,微信公众平台会自动为转载的内容注出处并通知给相关微信号,如图 3-21 所示。

图 3-21

由此可见,微信官方鼓励公众账号创作并发布原创内容,也打击了很多「互联网搬运工」,之所以叫互联网搬运工,因为很多运营者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的搬运工。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原创内容的保护是社会的大势所趋,微信运营者必须适应这样的环境。那么如何在这种环境下仍然保证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呢?

总结有以下几种方法。

1.自己撰写原创内容

最持久的方式就是运营者自行编写发布的内容,对于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公司类型微信公众账号、区域类微信公众账号应该是压力不大的。而对话题类微信公众账号压力较大,毕竟话题类账号运营者精力有限,高质量的内容产出也是有限的。

2.与作者联系获得授权

很多优秀文章的作者是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得到传播的。在很多情况下,微信账号运营者可以免费获得作者的授权,也许作者只是希望你加一个链接,能有完整的署名而已。即使作者需要回报,也肯定在非常合理的范围之内。

因此,微信各类账号的运营者,完全可以主动和优秀文章作者取得联系。同时,这也是微信运营者拓展自己人脉的方式,也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

3.编辑再加工

除了上文提到对社会热点的再加工之外,互联网还有很多流传已久的内容可以利用起来,很多流传已久的内容作者都不知所踪,无法联系到作者,而这些文章在不同的时期都能打动读者,就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三部曲,每个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汲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网络上,也流传很多优秀的文章,例如《我奋斗了 18 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这篇文章,每隔几年都会冒出来引发小规模的社会讨论。时代在变,人性不会变,对人性的反思与讨论始终存在。尤其是对话题类、兴趣类的微信公众账号,除了互联网之外,现实社会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原始素材。

例如做化妆品微信公众账号,是不是可为用户找找古人是怎么用化妆品的?找到《齐民要术》《事林广记》里面记载化妆品「太真红王膏:杏仁去皮,滑石轻粉各等分为末。蒸过入脑麝少许,以鸡子清调匀,早起洗面毕传之,旬日后色如红玉」这种描述,档次分分钟就提上去了。

只要用心去做,无论是公司账号、自媒体账号、地域性账号还是话题类账号,都有大把的内容可以去提炼。

3.2.2.8 打脸可以,但请不要打自己的脸

做财经类型的公众号千万不要推荐不靠谱的 P2P 平台(除非你真的是骗子),做女性定位微信公众号千万不要出现对女性的歧视内容,微信公众号做得越大,挑毛病的人就越多(因为用户基数越大)。所以,千万不要发布能被打脸的内容,让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用户信任一下子打了折扣。来看看被自己发布内容打脸的案例吧:

1.打脸账号:好奇实验室,微信号:haoqishiyanshi

好奇实验室是微信上为数不多的科普辟谣类微信账号,微信介绍是「等有钱了,我就做成《流言终结者》! 」为读者提供了很多高质量且有趣的科普内容。每篇文章阅读量有好几万,有的文章能达到 100000+。

2015 年 2 月 23 日,「好奇实验室」发布一篇内容《看完了想砸微波炉》,全文如下。

在国外的家庭中几乎看不到微波炉,因为大家都知道微波炉的危害之大,所以都不用。可是大多数人习惯吃热饭,又懒得蒸。但看到下面这篇微波炉的害处,决定再麻烦也要用锅在火上加热吧,千万不能图省事。

有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或者可比拟这个情况,当你将一只青蛙放上一个开着大火的热锅时,它会立刻跳走,但如果你用一根蜡烛慢慢加温,刚开始时,青蛙并不觉得有任何烫感,但逐渐地等到它觉得热了,再也无力气跳走。

如今微波炉就像那根蜡烛,使用它的人就像那只青蛙,什么时候会被困住,或许是十或二十年之后,但迟早有可能被困住。

在医院中输血,需将从冰箱拿出的血加以温热才可输入人体,曾有护士为了急救病人节省时间,使用微波炉加温血液,一输入体后病人立即死亡,以后医院中严格规定,绝不可用微波炉去温热血液。专门调制给婴儿服用的奶粉,盒上说明文字,明白写出绝不可用微波炉去煮热,因为它会破坏所有的营养。

在苏联、德国、瑞士等国家,对微波炉造成人体伤害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发现有许多负面的结论:

1.它破坏脑组织。脑的传播是靠磁波,微波炉处理过的食物,如长期食用,会中和脑磁波,使脑退化,磁波短路,此为长期副作用。

2.微波炉食物,除了有致癌物之外,它还产生一堆不能为身体所吸收利用的不知名副产品。

3.长期食用微波炉食物,男女荷尔蒙分泌量会减低或改变。

4.微波炉食物的副产品,是长期而永久性地残存于人体内。

5.食物中的矿物质,维生素及营养大量减少,或变成致癌物,以及许多不能为身体所分解的合成物。

6.微波使蔬菜中的矿物质改变成会破坏人体的自由基。

7.微波炉食物能引起胃癌,有些胃癌及肠癌,皆与吃太多微波炉食物有关,这或许解释了何以美国人近些年来患直肠癌的比例如此迅速增加。

8.长期吃微波炉食物,易使身体产生大量癌细胞。

9.长期摄取微波炉食物,由于其中营养已被破坏,将使身体免疫系统出问题。

10.这样的食物,终将使记忆退化,精神不集中,情绪不稳定,且理解力降低。

结论:我们必须记住三件事:

第一,微波食品会产生新的有毒甚至致癌的化合物;

第二,食物的营养价值严重流失;

第三,当你吃微波食品时,身体会暗中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些食物容易导致癌症,荷尔蒙失调,淋巴和消化系统紊乱,血液和免疫力异常,情绪低落,永久性脑损伤,甚至还有心脏病。

从你看到这些消息开始,好奇君建议你拔掉微波炉的插头,再也不要用了。

稍有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文章内容是极其荒诞的谣言,和《长用 WiFi 会致癌》类型的谣言差不多,而且很标题党地写了《看完想砸微波炉》作为标题,加速了文章的传播,很快文章的阅读量就超过了 100000+。

作为一个科普类的微信公众号,谣言式文章直接导致账号的公关危机,很快就有网友贴出了对该文章的辟谣文章。

「好奇实验室」微信公众账号运营负责人发现后立即做出道歉,摘抄如下。

这是一条很老的谣言了,我们的编辑不慎上钩。就像回答最后说的:「编出这样的东西说明没好好上化学课和生物课。」确实,推送这条微信的是我们的音乐编辑,化学和生物是音乐老师教的。也因此公众号周末的时候都会由他给大家推荐一些音乐方面的内容。

在一天不到的时间,这条《看完了想砸微波炉》的谣言的阅读量已经超过 10W 次,首先我们从后台删除了内容。对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并会在之后公众号推送中,致歉并纠正答案。

其次,这不是号被盗、临时工、智商测试实验钓鱼贴,确确实实是我们的小编出错了。因为过年期间的微信内容都是提前编辑好放在后台的。长假临近,神游先行,提前进入了放假模式。没有仔细审核就放出去了,工作疏忽,会按照我们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另外,最近《好奇实验室》公众号的问题确实很多,希望大家监督并多多提点建议,让我们做得更好。

有了这种前车之鉴,也告诫微信营销运营们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发布的内容。尤其是公司类型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内容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出言不慎就会带来麻烦,选错版权照片还会引来官司。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这就是微信营销运营者的内心真实写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