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东风已至,但上市公司盲目转型进入不可取
原创■ 刘芮江(中国教育投资基金合伙人)
许多在教育领域投资的上市公司,在经过几年的观察之后,已经认识到自己吃亏了。上市公司在准备转型之前,往往会从某个咨询机构买一份数据齐全、分析透彻的行业报告,作为转型的参考和依据。但是,通过咨询机构得到的数据存在滞后性。现在行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有些企业的成长周期可能只有三年,发展到第四年业绩就会下滑。没有四到五年的观察与经验积累,投资者就无法挑选出真正具备成长价值的企业,也无法分辨出真正适用于教育领域的商业模式。
上市公司是一个资金平台,许多老板从零做起,经过多年创业,把公司做成了具备一定规模的上市企业。这些企业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把一个行业做透做深,如果想转型,同样要遵循这个规律。仅凭一份报告、多招几个人,公司是不能把一个行业做好的。
投资机构的价值在于机构每天都身处行业之中,每天都会见到行业内很多企业,不论投资成功还是失败,几年甚至十几年一路走下来都能够积累大量行业经验。投资机构在初次接触一个项目时,就可以凭借长久以来的认知来判断项目是否靠谱,以及有无跟进的必要,这样既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也不会踏错投资点。
这些年我看到了很多上市公司转型失败,尤其是往教育方向转型失败的企业,有的甚至失去了整个公司,这是极为惨痛的教训。所以,我认为准备转型的上市公司或者传统公司,一定要重视与投资机构合作。用 2% 的管理费买到的是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盘活,至少不是亏损的盘活。
十九大报告:完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我所在的中国教育投资基金的建立初衷,就是为了促进产教融合以及应用型大学转型。所以身边一直有些朋友在问,什么是「产教融合、校企融合」?为什么要提倡这两点?
其实这几年国家政策越来越务实,关于产教融合的政府文件已经有很多。十九大之后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当中就针对「产教融合」提出了一些具体落地思路。2014 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5 年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6 年党中央发布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些文件都对「产教融合、校企融合」做过解释与指导。
国家提出「产教融合、校企融合」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传统行业正在转型,国家花费巨额财力引进了许多先进设备和技术,但是国内应用人才有限,设备升级了,人才升级却面临困难。第二,许多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等,难以在高校内培养出人才,因为高校的设备、教学、思维还停留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与新兴行业发展不同步。
让高校自己转型很困难,因为它的考核标准不是毕业生就业情况、薪资情况、企业满意度,而是论文发表数量、学术成就等。现在需要让应用型知识体系、思维逻辑、设备仪器进入高校。所以教育部建立了中国教育投资基金,围绕产教融合投资,帮助高校实现转型。
金融业应为产教融合提供支持
「产教融合」本质上是为了培育产业。组成产业或行业的元素是什么?是企业。所以产教融合围绕企业服务,政府、高校、金融行业、培训机构都要围绕企业发力,这四部分共同构成了「产教融合」的主体。
政府负责领导与政策支持,政府系统内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科学技术局都能够给企业提供帮助。举个例子,帮助企业做人才培训的机构可以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补贴,从而获得动力继续为企业服务。
大学、专科、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人才输送和技术输送。企业是高校技术成果转化的出口,高校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理论支持。
培训机构可以帮助院校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现在社会上的 IT 培训、金融培训都依靠企业的需求生存。
金融行业可以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比如股权投资或者债券,还可以向培训机构的学生提供贷款与金融服务。政府现在有大量产业升级的需求,需要为大量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如果政府在这方面专业能力不够,金融业可以给政府提供帮助。
深入产业内部,了解产业需求,提炼出符合新兴产业发展的教育内容,找出产业内优秀的企业,将其放大,这是「产教融合」的逻辑。
「避虚向实」具有现实意义。作为投资方,如果能够在考虑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助力社会需求中的产业发展,弥补被投企业的短板,与企业实现共同成长,就一定能够取得回报。同样,一个伟大企业的诞生,也一定是在为人类历史进步做出贡献的同时,被社会所成就。因此,只有以社会赢、国家赢、企业赢、资本赢作为共同基础的项目,才有可能获得持续性发展。
实例:从四家企业看职业教育的行业发展
投资是一件没有标准的事情。我可以分享四个我们已经观察过的企业,很有参考价值。这四家企业的共同基础是都能达到 PE 投资的要求,同时基本上都符合被并购或者上市的要求。四家企业的名字就不透露了,分别用 ABCD 代替。
A 企业主营通信人才教育业务。通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人才需求,中兴、华为这些大企业都有自己的教育部门,但在人才培养上做得不好,因为企业不懂教育。高校虽然懂教育,但不了解企业需求,于是 A 企业应运而生。A 企业的创始人曾是中兴高管,十分了解企业需求,他团队内部也有懂教育的人,于是几个人一起出来创业。目前 A 企业已经与 230 所本科院校和大专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这些学校合作开设课程,同时向这些学校售卖培训用的设备。学费分成和设备销售是其盈利来源,学校通过分配学分的方式让 A 企业的课程成为学习科目,并支付相应的学费。目前 A 企业已经成为通信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2018 年净利润达到了 7000 万元人民币。我们判断 A 企业未来能够和大约 350 所院校合作,2019 年达到利润顶峰。现在 A 企业又将国家提倡的「中国制造 2025」加入培训规划,以应对 2019 年以后利润下滑的风险。
B 企业主营手机售后维修人员培训业务。企业创始人原为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领域有很深了解。华为最初和五家培训公司合作,逐渐发现 B 企业培训出来的人员业务素质更好,最终决定将 B 企业作为售后维修人才培训的唯一合作伙伴。B 企业现在也开始为富士康输送人才,并开展了智能制造人才的培训工作。B 企业的培训体系很务实,给人的印象就是「为企业服务而生」,完全按照企业需求定向培训,输送人才的精准度和匹配度都很高。目前 B 企业已与超过 300 所的高职院校合作,这些合作院校都是经过 B 企业筛选的、具备一定水平的学校。
C 企业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给高速铁路和城市铁路提供服务的培训学校,目前在校生超过五万人。国家高铁里程在不断增长,决定修建地铁的城市也越来越多,这两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攀升。C 企业主要向各地交通局、交通站、高速铁路车站输送人才,目前已与 800 多所中职院校开展合作,同时开展无人机、3D 技术培训。企业创始人是平民阶层出身,拼搏精神很强,但是对全部培训项目的驾驭能力有限,目前只有高铁乘务专业的培训做得比较好。C 企业的学员规模是一大优势,可以轻松应对各地铁路局动辄上百人的需求,服务能力很强。它在业务上已经过了爆发增长阶段,但仍有增长空间。
D 企业为制造业提供人才招聘服务,向企业工厂输送蓝领,规模很大,现在每年有超过十万人通过这家企业就业。D 企业创始人的格局和思路很不错,他的目标是建立中国最大的蓝领服务平台,其对标的是一家日本大型企业。蓝领工人转岗率高、流动性大,他们在换工作同时需要不断提升技能,D 企业通过提供培训和就业引流,替企业做招聘。上岗前,D 企业可以给这些工人提供技术培训。此外,D 企业还会在就业、跳槽、考试、贷款甚至相亲等方面为工人提供服务,从而打造一个黏性平台。2017 年 D 企业的利润是 3000 万元,2018 年预计达到 4000 万到 5000 万元。D 企业的创始人是清华系出身,有学术背景,专业能力强,具备拼搏精神,并且有格局。D 企业的培训大多是外包出去的,目前正在建立属于自己的学校和教学体系,三年时间里,D 企业的学员从 800 人增长到了 8000 人。
这四家企业都与学校开展了合作,不同学校以及各地教育部门也会提出不同的合作要求,包括要求培训企业提供师资、引入教学体系、解决就业等。
D 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托管了一所具有 800 名学生的中职学校,这种情况很少见。首先,一所具有 800 名学生的中职学校很难实现收支平衡,财政负担重。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和政府协调,托管学校,企业能够控制预算,而且还能招收很多外地生源,创造价值,这是政府需要的,所以政府会很乐意接受。但是目前国内有能力托管中职、高职院校的企业可能只有四五家,而他们对中职院校的关注又非常少,因为现在国家学习德国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更多时候还是以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为代表,不鼓励中职院校。其次,自下而上的托管很难,企业要有政府资源,要有教师资源,要有培训体系,否则难以全国化,也就很难做大。
方法:我看项目的四个要素
第一,看行业。行业有需求,企业才会竞相追逐。所以投资者要看项目所在行业是不是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以 A 企业为例,现在 3G、4G 刚刚普及,5G 又来了,又需要大量行业人才,所以从行业发展角度看没有问题。
第二,看虚实。投资者要确定项目是不是真的能够为企业解决问题,看看 ABCD 四个企业培训出来的人员就业情况怎么样,企业给的反馈怎么样,从而确定项目实力。
第三,看创始人格局以及团队情况。团队成员是否具有价值共识?配合是否默契?判断过程中投资者要多和创始人接触,大家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很多东西都可以表现出来,并且是装不出来的。
第四,看项目在行业内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项目本身能否被轻易超越?竞争对手实力如何?这些问题投资者都要考虑。
现在公务员培训、会计培训门槛低,而且整个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热度已经消减了,行业内有龙头企业出现了,这样的项目可以考虑不要再投了。投资者最好还是找具备一定基础、处在爆发式增长的行业。医美行业就是典型。尽管现在医美市场很乱,医疗事故频发,但是在 2017 年 5 月国家开始清查医美行业,打击劣质医院之后,整个行业正在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市场规模正在从 3000 亿元走向 4000 亿元,没有龙头企业,标准正在制定中,所以投资者还有机会。
刘芮江 中国教育投资基金合伙人。原赛伯乐教育产业合伙人。具有七年投资行业经验,主导赛伯乐教育产业投资布局、产教融合布局深入。投资项目包括华天软件、军懋科技、景津环保、经世教育、猪八戒网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218
- 上一篇:教育投资不是「填鸭催肥」
- 下一篇:在线少儿英语将面临和共享单车同样的命运
阅读推荐
更多...- 出版业如何玩转微信营销 2024-01-20
- 微信公众账号设计与规划的技巧,公众账号的语音服务功能切不可忽视 2023-07-03
- 应对借口把拒绝变成销售机会,提高销售技巧 2023-03-13
- 从预约开始就吊足客户胃口,轻松实现您的销售目标 2023-04-01
- 权威介绍法:用名人效应塑造权威影响力——销售技巧 2023-03-04
- 销售绝招:论辩交锋——异议矛盾巧化解 2023-03-13
- 客户成交的十大法则--销售的关键在哪里? 2023-04-01
- 超强执行力来自对规则的坚守「销售技巧」 2023-03-01
- 抖音+游戏——新一轮烧钱大战全面爆发 2023-10-22
- 价值呈现,轻松提高销售业绩 2023-04-01
- 分析一道「微信」面试题 2023-07-14
- 洞悉用户:新增与取关用户分析,预期效果,新增人数分析 2023-05-30
- 微商引流的策略与渠道,微信群营销基础 2023-07-13
- 掌握销售话术,让客户愿意听、听得懂、下大单 2023-05-22
- 企业未来:关键在于营售一体化,实现销售业绩的持续增长 2023-04-01
- 打造属于自己的销售神话销售宣传技能 2023-03-14
- 遇到顾客冲你发火,如何快速解决,减少负面影响呢?送你 4 招 2023-05-22
- 打造属于自己的销售神话德行兼备——礼数修养要到位 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