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少儿英语将面临和共享单车同样的命运
原创■ 杨洋(教育产业研究新锐)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几个教育类公司的面试,包括新东方、好未来、VIPKID 和 VIPABC,并且拿到了这四家公司的录用通知(offer)。选择 offer 的过程与平时做投资的过程有些相似,下面我对这四家公司在教育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VIPKID 只是一位探路者
现在投资行业很有钱,但是不知道该往哪里投。2017 年共享单车非常火,以 ofo 和摩拜为首的共享单车企业大放异彩,共享单车以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也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市场。然而到了 2018 年年初,共享单车企业开始出现倒闭潮,与此同时,ofo 和摩拜也停止了优惠活动。现在骑一次要一块钱,超过一定时间则要两块钱。难道共享单车行业真的走向穷途末路了吗?
我曾经调研过小蓝单车,发现了一个现象:如果维持骑一次一元的价格,共享单车企业能够实现较为可观的盈利。但是,各个品牌在初期抢占市场时,都会提供很多优惠,借此来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所以不会维持一个统一价格。在一到两年的用户消费习惯培养之后,用户往往会将共享单车作为短途出行首选方式。当整个市场的用户习惯养成后,正式厮杀便开始了。头部企业将会把腰部、尾部企业全部挤出局。最终,仅存的几家头部企业会全面占领市场,取消优惠,共同提价,从而获得稳定收入。
基于以上逻辑,我拒绝了 VIPKID。
目前 VIPKID 每节课的可变成本远大于课时费,处于亏损之中,其目的是培养家长们的消费习惯,营造出小朋友们学英语都得上一对一或者小班、聘请北美外教的氛围。
除了 VIPKID,新东方和好未来也在 K12 领域布局,但两家巨头始终没有真正出手。我认为他们在等待,利用 VIPKID 吸引资本入局,培养消费者习惯,一旦教育市场的任务完成,战争会立刻打响。新东方和好未来都在等待 VIPKID 检验市场的结果,观察一对一模式在成本控制上的可行性,他们拥有品牌优势和资金优势,将来市场争夺战一旦打响,依靠融资抢占市场的 VIPKID 会难以招架,它背后的投资者会持续陪跑从而帮它对抗新东方和好未来吗?我认为不会。
有些领跑项目,在本质上只是探路者,它们能够培育市场,但未必能长久生存下去。因此,我们投项目时除了看营收,还要看故事的持续时间。如果项目故事还能讲三轮,那才可以考虑。
从宏观层面看职业教育的机会
中国是全球教育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社会流行的是「师徒制」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在中国根深蒂固,也导致纯西方教育模式,尤其是类似于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在中国走不通,这是文化差异决定的。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走的是「苏式」教育道路,也就是应试教育。2005 年以后,中国效仿美国,开始走素质教育道路。因此,当前中国教育体系呈现出复杂奇怪的状态,职业理念教育与职业文化教育缺失,并且严重缺乏未雨绸缪精神。
中国的高中生知道要考清华北大,知道要考什么样的大学,却不知道该考哪个系、哪个专业。
大学生同样有困惑,我们通过一些调查发现,越是名牌院校毕业的学生,对未来规划越不清晰。为什么?因为他们面临的选择太多了,反而不容易做决定。他们需要有人指导自己该做什么,未来的方向在哪里。相比之下,普通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目标反而很清晰,学的是什么专业将来就从事什么职业。
这两年考研的学生也很纠结,在职研究生和专硕、学硕考试合并了。考试变化反映了国家政策导向,即大学依然承担通识教育的任务,培养有素质、有认知、有思想的人,而专业人才的培养则会放到硕士层面,所以 3~5 年后,准备考研的大三大四学生都会很迷茫,读专硕还是读学硕?在职读还是脱产读?国内读还是国外读?届时职业规划和职业教育行业的机会就出现了。
我的侄子是 00 后,2018 年刚上大一,他学的是金融专业,但是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他无法在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之间找到交集,我告诉他量化分析师这个职业非常适合他,既满足专业又满足兴趣。00 后很有意思,他们不把专业当成一生的事,又希望专业和兴趣结合。所以未来职业教育公司可以尝试开展职业规划业务,并将目标客户向低年龄层发展,帮助那些刚上大学的孩子规划职业路径。
早期职业陪伴教育能够发挥三种作用。
第一种是认识自我,包括对于自我发展认识、对于自我能力认识以及对于自我处境认识。
第二种是认识资源,大家在择业之前,除了要判断自己的能力,还要分析几种资源。首先是对家庭能撬动的资源的认识;其次是对学校与社会建立的资源的认识。清华校友会就是一个代表,清华的学生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只要在群里发一个消息,师兄师姐们就肯定能帮忙找到工作;最后是自我其他领域资源的认识,比如某个人很帅或很漂亮,这也是一种资源。
第三种是认识环境,包括对于宏观就业情况认识、对于自身小环境的认识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认识。
如果有哪家职业教育机构具备发挥以上三种作用的能力,我会很感兴趣。
招生是教育项目的核心环节
观察职业教育市场要看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部分。我认为中国职业教育市场所有的需求都属于应激性需求。有人要找工作、要实习,就会去招聘网站看看。有人要考注册会计师(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CPA)、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就会报个学习班。K12 领域里为什么能跑出新东方、好未来两大巨头?因为学生们的目标和规划特别清晰:高考时要考什么样的大学、考多少分、需要补习哪些科目,大家都非常清楚,学生和家长都知道在哪个时点该做些什么。需求清晰,对应的市场也会清晰。好未来只用了几年时间就跑出来了,这是市场特点和消费者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
供给端方面,中国没有一家企业像苹果公司一样会告诉消费者「你需要什么」,苹果公司会创造消费者需求,在软硬件方面带来的是一场革命。而在中国,如果过你想学 CPA,购买课程,机构不会告诉你该不该学、怎么学,它只会鼓励你买课,告诉你买什么课,大家都是零售式供给。我曾接触过一家上海的 IT 培训企业,当时给它提出了一个建议:不要只做 IT 培训,否则永远融不上资,不如去做 IT 人才职业发展规划,除了卖课程,还要卖方案。这样讲出来的故事就不一样了,企业在为中国创造出一批具有思想、认可未来的人,这样的企业找融资就会更轻松。
我在观察国内教育项目时,如果得知项目创始人来自美国高等学府,基本不会投。因为中美两国教育文化差异太大,有些项目概念很好,在美国市场情况也不错,但他们不理解中国市场,在国内发展不起来。所以大家在看教育项目时,一定要看创始人是否具有中国本土属性,是否了解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教育类项目和制造业项目有很大不同,如果大家投教育类晚期项目,一定要看创始人的格局,考察创始人对行业的认知以及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判断,将来不论是被并购还是上市,他的故事一定要被二级市场认可。
我在考察教育类项目时,除了看业务内容,还会看业务渠道,也就是招生能力。一家公司可能专业实力很强,但是没人认识它,招生情况不好,那就没有意义。相反,业务能力不强,但招生情况很好的机构同样值得关注。在教育项目发展中,招生属于核心环节,现在哪个项目能保证解决一万生源和每年 20% 的增长,哪个项目就值得投。我接触过一家做幼儿园培训的企业,主要业务就是教幼儿园招生,现在规模非常大,而且是超级轻资产。
教育领域没有太大壁垒,一家企业能做的大家都能做,关键在于如何让这家企业的目标客户看到企业并且产生消费意愿。教育项目的发展基于一种信任,当大众对某一品牌建立信任后,会很轻松地认可这一品牌推出的新产品。我是 80 后,新东方伴我成长,我是它的学员,认可它的品牌,当我有了孩子之后仍会认可新东方。这也是我认为新东方和好未来能把 VIPKID 挤出局的原因之一。
杨洋 教育产业研究新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才思教育联合创始人,51 教育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中植启星产业研究员(教育),高级投资经理,新东方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员,对本科、硕士等升学规划以及早期教育企业创业均有深入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219
阅读推荐
更多...- 参照系基本框架介绍--实现业绩的突破 2023-03-14
- 客户承诺:聊几句就要方案?承诺话术让客户替你说话 2023-05-22
- 讨价还价、最大争利,轻松实现您的销售目标 2023-05-20
- 常见的自媒体提营销操作方式 2022-07-25
- 教训VS启示:互联网创业必须避免的八大误区(下) 2023-07-13
- 遇到要求特别严格的猫头鹰型客户,如何应对才更容易拿下订单呢? 2023-05-22
- 学会说「谢谢」——要有随时感恩的心态——销售应具有的心态 2023-03-04
- 顾客投诉价格签与商品不对应时怎么办——销售技巧 2023-03-04
- 别让客户因为不满而跳槽,轻松增加您的销售利润 2023-04-01
- 接近客户的口才技巧,实现销售业绩的持续增长 2023-04-01
- 成交法则,为您的生意带来巨大成功 2023-04-01
- 描绘精准的人群画像 2023-07-13
- 记住!销售的本质依旧是服务 2023-03-04
- 微商入门要领:卖什么?卖给谁?客户在哪里? 2022-07-14
- 公益营销——蒙牛的成长与公益 2022-07-23
- 视觉吸引——店铺美化装修,客户管理 2023-07-14
- App营销——奔驰汽车如何玩转App 2022-07-23
- 建立销售成功的关键: 营销理论市场的演变与前沿的实践 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