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教育投资不是「填鸭催肥」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9-11 09:09:25 热度: 213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2623 字 阅读需要 9 分钟
■郭晓乐(教育领域资深投资人)这几年有不少朋友来交流教育投资的话题,有的是对教育或投资的某一方面感兴趣,有的是对「教育+投资」整体感兴趣。坦白讲。

■ 郭晓乐(教育领域资深投资人)

这几年有不少朋友来交流教育投资的话题,有的是对教育或投资的某一方面感兴趣,有的是对「教育 + 投资」整体感兴趣。坦白讲,教育领域的创业不易,教育企业需要兼顾育人价值与商业价值,对教育的投资也是一样,投资者需要识别出能够做到这种平衡的好标的。

教育是个产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行业

在最近一年相对侧重儿童成长板块之前,我关注教育行业的全链条。看教育比较久之后,你会深切体会到,教育是一个大产业,而非一个简单的行业。仅从年龄段的维度来梳理,母婴、早教、幼教、K12、高教、留学、职前培训、职业教育等,每个板块都有各自的特点与规则,很少有企业可以把每个板块都做到一流,因为做好每个板块需要的认知与基因不一样。从投资的维度来梳理,有财务投资、战略投资和产业投资这些投资类型,不同投资类型的目的之间存在差异。财务投资目标明确,低买高卖是核心原则;战略投资则为母体的战略目标服务,依据战略路线按图索骥——战略动态变化,好标的的标准也随之变化;产业投资需要洞见和预判产业发展的脉络与未来,甚至通过资本的手段来实现资源的整合协同,推动产业的升级。但无论是哪一种投资类型,都需要像教育企业一样,重视育人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

教育行业需要市场化助力,但也不得忽视政策的强大影响

教育行业带有很强的社会公益属性,所以在过去很多年中,其市场化属性并不强,但随着课外培训行业的不断成熟、国际教育的需求日渐旺盛、教育改革的呼声渐高等变化的出现,有越来越多市场化的力量进来做出贡献并获得可观回报。但投资者仍要清晰认知到,目前国内的教育领域正处于新一轮的改革周期中,新的教育政策会陆续出台,这些政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化的路径选择,甚至商业模式设计。

比如 K12 领域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 3 个月的费用」的规定会直接影响到靠现金流滚动复制来扩大开店数量规模的加盟模式;幼教行业的普惠与非普惠和营利与非营利的分类,会直接影响到单体幼儿园、中小型连锁品牌幼儿园和大型幼教集团未来的发展路径与策略;高考政策与招生评价制度的改革,会影响到用户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选择判断权重。

技术会促进教育方式的升级,但要适用,不要滥用

通常我们听到的在线教育其实是泛指,它把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包括进去了。但不要把技术盲目等同于整套解决方案,很多情景下,它只是辅助手段。

第一,要考虑什么是合适的技术应用场景。我认为在现阶段,能最大化发挥技术价值的场景在于管理,而非教学,比如招生、排课、课堂秩序维护、流程运营等。使用技术手段,能够显著提升管理效率,这样就会把教育工作者大块的时间解放出来,用于教学品质的提升与个性化服务的实现。在教学端可以人工为主,适当搭配技术工具,比如自动批改、课前中后测评练习等。

第二,技术的应用需要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用户的年龄越大,线上教育产品能够发挥威力的场景就越多;年龄越小,应用技术越要慎重。比如,职业考试培训是很适合通过在线课程的方式进行的,但早教阶段未必适合全面在线化或人工智能化。

过去两年,跑出了几个搭载着在线化理念或者技术属性的教育独角兽或者上市公司,它们都是在过去一波在线教育浪潮的淘洗下,不断尝试、创新、调整,最后慢慢站稳脚跟,但要想如互联网巨头一般深入渗透到用户的使用习惯中,还需要继续加油。

教育投资是培养灌溉,不是「填鸭催肥」

教育投资贯穿一二级市场的全线火热也就是最近一年到一年半左右开始的,2013 年底到 2015 年左右,只有教育类企业的战略投资者会真正全面关注这个行业的投融资,此外还有少数的一线基金会在消费或者文化口匹配投资经理来兼顾这个领域。

我们必须肯定资本的关注对于教育行业的发展所起到的很大的推动作用。有了资金与资源,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这个领域,甚至有很多人才从其他行业跨界过来,他们在成熟行业及企业的经验、认知、做事情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会给教育行业带来整体上的提升。家长感受到这种提升后,会对教育品牌产生信任感,这时候项目方再去做营销,就比较容易获得家长的认可,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如果是单纯逐利型的资本进入到教育行业,就可能会忽略这个领域塑人为先的本质,因而出现一些问题。说得乐观一点,如果资本仅仅是因为在这个行业没有赚到钱就走了,这算好的情况,但如果资本的进入给整个产业都带来负面影响,这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在我来看,资本在教育行业应该发挥四个作用。

第一,资本的灯塔作用。资本不应该让教育变得火热,而应该让教育被大家重视。

第二,资本的量尺作用。资本不应该盲目评估教育自身的价值,而应该合理给出商业模式的价值。

第三,资本的配置作用。资本不应该是教育的身后狼,而应该做教育的马前卒,进入教育行业的资本,不应该一味逐利,而应协助旗下标的创造真正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在这个刚需行业,资本不用担心好的东西不会增值。

第四,资本的催化作用。资本不应该把教育作为赌场,而应该让教育成为游乐场。在这个游乐场,大家不是怀着短期眼光与赌徒心态,而是让从业者觉得被尊重、有成就感,孩子有收获与成长,资本从中分享长期价值与收益,每个人都获得充实与满足。

基于以上原则,教育投资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平衡教育本质和商业诉求,找到合适的标的,并通过资本的力量,帮助中国产出一批优质的教育品牌。说实话,这不容易。但无论何时,投资者都要认识到,教育投资是培养灌溉,不是「填鸭催肥」,否则教育投资的价值会大打折扣,分析判断的逻辑与标准也会南辕北辙。

郭晓乐 教育领域资深投资人,威创股份产业投资负责人。重视儿童成长领域的产业链投资与整合,围绕儿童的成长,布局教育、营养健康,以及相关的金融、科技、文化、娱乐等领域,部分投资案例有幼师口袋、咿啦看书、华蒙星体育、奇幻工房(Wonder workshop)、Altschool、纽诺日托、阳光视界等,开设有自媒体公众号【晓闻乐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