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以产品为核心的营销——货真价实的老干妈

原创
发布时间: 2022-07-23 09:41:16 热度: 218 作者: 斯宇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6327 字 阅读需要 22 分钟
案例货真价实是营销的不二法则,老干妈恰恰是把这一理念发挥到了极致。老干妈是大家最喜欢的一种调味品,它的起家、发展,以及到现在打遍天下无敌手。
案例

货真价实是营销的不二法则,老干妈恰恰是把这一理念发挥到了极致。老干妈是大家最喜欢的一种调味品,它的起家、发展,以及到现在打遍天下无敌手,都是依托其强有力的产品而存在的,它用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极致的用户体验。

老干妈在产品上做出了硬功夫。第一是做味道,对食品而言,味道即王道。

中国市场上,跟随战略随处可见,超过首创产品也是常事。但是,老干妈的销量冠军产品风味豆豉,热销多年,却无一家产品能与其抗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豆豉是发酵产品,属于复合口味,恰到好处的豆豉产品能给人丰富口感,也在餐饮菜肴中被广泛应用,其他企业不是不想跟随,而是达不到老干妈对豆豉产品口感的把握。

食品之争,最重要的是口味之争,口味之争首先是抢占最普世的口味。老干妈很好地平衡了辣和香,让大多数消费者都能接受,以至于很多消费者一段时间不吃,都会非常惦记。

第二是原料货真价实,严格把控。老干妈所用的辣椒原料,主产地在遵义,遵义辣椒曾为出口免检产品。当地为陶华碧供货的收购大户说,只有我们欠过她的钱,她从不欠我们。给她的辣椒,却谁也不敢大意,只要出一次错,以后再想与她打交道就难了。当地给她的辣椒,全部要剪蒂,一只只剪,这样拣剪过的辣椒再分装,就没有杂质了。

现在,老干妈与当地联合建立无公害干辣椒基地和绿色产品原材料基地,搭建了一条「企业 + 基地 + 农户」的农业产业链,绝大部分原料都来源于老干妈的自产基地。

第三是保证产品质量,把品质稳定做到极致。

一个产品在某段时间品质好,或在几个区域品质好都不是难题,难能可贵的是持续做得都很好,老干妈卖了这么多年,无论消费者什么时候买,在哪里买,味道都始终如一,这种高度稳定的产品品质就成了一般企业难以企及的竞争力。

老干妈独特而稳定的口味,也是其餐饮渠道的强大支撑。基于老干妈产品的众多菜品在很多餐厅饭店随处可见,很多企业都想推出跟随产品,但餐饮对产品口味的稳定性要求更高,因为更换调味品,常常会造成菜品口味波动,而老干妈产品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食品安全备受诟病的当下,真正能像老干妈这样,在企业做大做强、赢得市场之后,仍然坚持产品质量始终如一的企业已经寥寥无几。尊重客户,保障客户价值的企业,客户也将以市场回报。

产品是营销成功的关键

产品是营销活动的核心,与营销相关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围绕产品展开。为了让客户更快、更好地接受产品、购买产品,企业需要先制订合理的产品策略,销售人员需要有必要的产品推广方法和技巧。

(1)价值分析

为什么有的产品可以长销不衰,而有的产品一上市就滞销呢?除了经销者、市场等主观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其价值不同。从根本上讲,价值越大,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越多,也越能经受得起市场的考验。

产品的价值可分为核心价值和附加价值两部分。

核心价值通常是指由产品的功能、特性、品质、品种与式样等所产生的价值。核心价值是顾客需要的中心内容,也是顾客选购产品的首要因素,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它是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的主要因素。

核心价值是产品的生命力,没有生命力的产品终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死去。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根本所在就是核心价值不同。为此,提升产品的核心价值,给产品以明确的定位,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迎合市场需求的唯一做法。

提升产品核心价值的 5 种途径如表 4-2 所列。

表 4-2 提升产品核心价值的 5 种途径

产品除了具有核心价值外,还应具备附加价值,或称产品附加值。产品附加值顾名思义,即是指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基础上的新价值。具体指通过智力劳动(包括技术、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等)、人工加工、设备加工、流通营销等创造的超过原产品价值的增加值。附加值的呈现方式一般有 3 种,具体如图 4-3 所示。

图 4-3 产品附加值 3 种呈现形式

(2)定价策略

在产品系统,价格是最先被考虑的因素,也是产品市场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企业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采用正确的定价方法,同时还要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多变,确定产品的最终价格。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以下 4 种常见的产品定价法。

① 撇脂定价法

将新上市、价值较高的产品定一个较高的价格,使得短期内获取厚利。「撇脂」取从牛奶中撇取奶油之意,意为取其最有价值的那部分,尽快获利。

这种方法适合需求弹性较小的细分市场,其优点是:a.快速利用较高的价格提高身价,满足客户的求新心理;b.机动性强,产品一旦进入成熟期后,随机开始逐步降价,再次利用价格优势吸引新的购买者。缺点是获利大,不利于扩大市场,很快招来竞争者,会迫使价格下降,好景不长。

② 渗透定价法

在新产品投放市场时,价格定的尽可能低一些,其目的是获得最高销售量和最大市场占有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没有显著特色,竞争激烈的新产品。其优点是:a.能迅速为市场所接受,打开销路;b.低价薄利,减缓竞争,获得一定市场优势。

③ 心理定价法

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定价,比如,我们常见的有些产品定为 199.8 元或 199.9 元,而不定为 1 元。这就是尾数定价或整数定价,这样的价格能使购买者产生一种「价廉」的错觉,差异一角或两角不到整数,其对购买者的心理促动是不一样的。

有些产品由于同类产品多,在客户心目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上的价格,难以改变,因此会按照惯例去定价。此种定价法目的是,满足购买者的习惯性心理,避免招致其反感。

④ 折扣定价法

大多数企业通常都酌情调整其基本价格,以鼓励客户及早付清货款、大量购买或增加淡季购买,这种价格调整叫做价格折扣和折让。

a.现金折扣。例如「2/10 净 30」,表示付款期是 30 天,如果在成交后 10 天内付款,给予 2%的现金折扣。

b.数量折扣。客户购买某种商品 100 单位以下,每单位 10 元;购买 100 单位以上,每单位 9 元。

c.季节折扣。是企业鼓励客户淡季购买的一种减让,使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一年四季能保持相对稳定。

(3)推销策略

推销策略主要是要找准卖点,企业必须善于定位、发掘、提炼所售产品的卖点,这已成为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而寻找到卖点并提炼卖点,首先要搞清楚,产品卖点和产品优势的关系。

产品卖点是针对产品的优势而存在的。卖点是影响客户购买的最有力的因素,这个点一定是产品体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如果所谓的卖点不能体现产品的优势,那根本就不能纳入卖点的范围。当然,这里的优势是广义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比如,质量、价格等有形特征,服务、文化等无形的消费理念,都隶属于产品优势的范畴,某些时候,这些无形的优势更容易被人接受。

比如,为某产品设计一则广告,广告策划中少不了对这种产品自身优势的定位。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广告商对产品优势的把握并不仅仅停留在表层上,而是成功地向观众传达了这类产品背后所承载的思想内涵,也就是说是一种「观念」,一种消费观念。

如宝马、可口可乐的广告,多年来都保持了非常高的水平,这其中很重要的是他们坚持一种贯穿始终的创作理念,产品观念领导了时代的潮流,抓住了人们的消费心理。

这点说明卖点一定要体现产品的最大优势,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一定要体现出来让客户感受得到。

以用户需求确定产品卖点

当前,「互联网」正在由外向内嵌入式地「加压」人们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过程、体验、权力和文化的运作与结果。同样,「互联网」也给消费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一个产品能否受欢迎,是否有卖点,多半是由需求决定的,只有那些消费者认为对自己有利的点才能称之为卖点。

随着线上消费、虚拟消费的日益普及,消费者的需求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在互联网这个魔力十足的平台上,一个产品针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需求,其优势也是不同的。如一款有趣的小软件可能一夜爆红,像卡通头像制作软件「脸萌」近来席卷微信朋友圈,基本由「90 后」创业团队打造的这个应用上线 6 个月用户就达到 2000 万。

综上所述,产品卖点是产品优势的必要条件,而优势只是产品卖点的充分条件,因为有些产品的优势,可能是不是卖点,这需要结合目标受众群体的需求来确定。

卖点提炼的操作过程如下。

① 罗列客户相关需求,按需求大小进行排序,整理出所有与需求相关的产品资源,确定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最紧急的。

② 结合需求,找到产品最大优势或差异化优势,总之,这种优势要独一无二,是竞争对手所不具有的。

③ 按照有利于我方利益的原则去影响客户的心理。

④ 提炼产品优势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内容。

产品优势的提炼通常有 6 个,分别如下:

★ 卖品质

让代表着品质的专家、教授、博士、学者等现身说法,来打动客户的做法,就是以品质为卖点的代表。

★ 卖特色

利用产品具有区域性、历史性、民族性、稀缺性、技术性等先天优势,作为卖点进行推销。

★ 卖情感

将产品赋予亲情、友情、爱情的方法。

★ 卖服务

体验式的推销,将产品本身的体验和生产过程的体验当作卖点,比如,工业园区旅游、售后服务承诺、服务差异化、个性化服务、衍生服务等。

★ 卖概念

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性或功能进行恰如其分的比喻,如海尔电热水器的「防电墙」概念。

★ 卖文化

以产品蕴含的某种文化为卖点,如传统古典文化、乡村民俗文化、西方浪漫文化等。

产品卖点是相对消费者需求而言的,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展现其优势。若不结合消费者需求,那产品的卖点也不能称之为优势了。

从互联网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中,从传统行业拓展线上业务的努力和尝试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其核心都是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是强化了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

用互联网思维做产品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产品都成了「流星」,一个原因是竞争激烈,另一个原因是同质化严重。其实,避免成为「流星」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就是持续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专注去做一件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好产品。

小野二郎——日本的寿司之神,一生只做一件事,他对此做了透彻的诠释:购来全日本最好的大米,在鱼市中最新鲜的鱼身上选取最好的一段;哪种食材在哪一时刻最味美,即为客人奉上;上菜顺序错落有致,让客人品尝寿司能像欣赏音乐那般充满韵律感。他在看似简单的每一环节都做到了极致,将每一种食品都做成了艺术品,因此也收获持久的成功与尊重。

尽管在互联网时代,每时每刻都在涌现新鲜事物,但真正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会过时,不断用心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是企业常青不衰的唯一法则,甚至可以引领风潮。如被称为颠覆性产品的苹果,横空出世的电动车特斯拉,就是因为用户体验足够好,人们都愿意为其买单。

产品是基础,产品是核心,那么互联网时代企业如何做产品呢,关键就是用好互联网思维。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以(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为背景,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思维方式。

就产品生产和推广而言,应该用好以下 4 种思维:

(1)用户思维——产品的交互能力

互联网思维所讲的产品不是说产品设计的好、外形美观、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够了,而是要有交互能力。这点非常重要,交互就是交流与互动,无论在产品的设想阶段,还是生产、推广等阶段,都要与粉丝互动,引起粉丝的狂热追捧。

某企业开发一款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酒,作为白酒怎么具有互联网思维呢?其实不难,该企业分析了以往的产品销售数据以及产品黏性,推出了针对年轻人的青春小酒,加上团队善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用个性化形象和语录赢得了区域年轻人和网友的阶段性喜爱。

这款酒除了简约的包装外,口感、容量、定位等完全围绕年轻人的需求来,更重要的是可交互可链接的能力。比如喝这个酒瓶可以扫一扫测星座,可以看面相,可以虚拟喝酒量小游戏 PK,可以看喝的酒配对另外一瓶酒的主人等。这个就是产品的链接能力,物与物的链接、物与人的链接、人与人的链接交互,让产品真正以人为本,人人可参与,这样的产品设计交互才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

现在的消费者接触的产品太多,没有互动没有感觉就无法触动他们。因此,企业要与时俱进,运用互联网的用户的思维,把产品交互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以用户为核心,做出一款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产品。

(2)速度思维——快速的响应能力

互联网产品最关键的是要快,在最短的时间内要将产品推出。如果一个产品从策划到上市超过了用了三个月,那你的这个产品就几乎被废掉了。不快,要么被竞争对手跟进,要么需求已经发生改变,产品要快速推出,不断迭代。

微信是如何做到快的?首先是当类似软件在市场上刚刚起步的时候,腾讯就嗅到了商机,Kik 软件推出没多久,腾讯就召集团队进行开发,仅 3 个月之后就推出了第一版,短短的 4 个月后迅速推出了 2.0 版。

其次是产品的不断迭代,第一版推出之后收到了众多的用户反馈,腾讯方面也积极对产品进行升级打造,有了第一版的经验之后,迅速推出了 1.1 版、1.2 版、1.3 版三个版本,至今已经到了 6.0 版,并且功能不断增加。每一次产品推出之后腾讯都会着手下一版本的研发,有些功能甚至在前一版本就已经想出来了,但是为了用户体验会推迟到下一版本中。

这也是互联网思维中迭代思维的精髓所在,就是要运用速度思维,通过「快」来解决问题,快是迭代思维的根基。在互联网时代,谁先成功地推出产品,谁就有更大的机会成为这一领域的老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只通过最主要功能的打造,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和风险,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是一种极大的节约。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快速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企业要在拥有完善生产线、生产流程和技术支持的基础上进行,快不能以质量为代价。

(3)服务思维——增强用户黏性的能力

产品迭代速度要快,还要永久性地吸引用户,这似乎是个矛盾的命题,但在互联网思维下就可以统一起来。正是因为产品更新快才可获得用户更多的支持,而正是有了用户的支持才有更新的源泉和动力。

在增强用户黏性方面,优质的服务是为产品加分的重要砝码。互联网时代,服务体现在整个购物全过程,包括购买流程、客户关系建立、物流快递、售后关怀指导、售前指导解答、定期节日关怀等等细节。

在这里重点强调一下购买流程,需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场景,在线上线下最能产生购买的渠道上去铺货。最核心的表现是快速的产品购买和送达体验,以及遇到问题的及时响应处理能力,购买流程要快,服务响应也要快。

(4)自传播思维——口碑营销的能力

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进化,决定了产品传播的形式也开始向自媒体方向转变。一定程度上讲,自媒体传播程度越高,产品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就越大。

如有的企业做口碑营销,在产品定位设计阶段就决定利用互联网思维来倒推产品,一开始就在互联网开展社会化口碑营销,利用数据和人进行对话,利用数据分析看社会化口碑的反馈。

互联网产品并不是说营销通路一定是互联网,线下同时进行也可以。产品定位设计环节我们就考虑到交互,就是利于在线进行口碑的自发传播。

只有产品有足够的可视化话题点,消费者(粉丝)才好去制作内容去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产品好服务好自然就好营销,当今社会化媒体让我们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发言,自然而然信息流通的非常快。我们要抓住消费者的需求点去和其对话和制造相关话题事件,也是快字当头。热点事件和内容跟进最好在 2 小时内让其发酵并传播开来。

总之,无论在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谁能敞开胸怀敢创新、敢接受新事物,切实把握消费需求,谁就可能开辟一片新天地;谁能认准方向坚守一份独特的追求,用心把产品做到极致,谁就可能长久保持活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斯宇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