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效果导向:恐惧营销,加速用户成交

原创
发布时间: 2022-07-23 21:09:21 热度: 182 作者: 谭淼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636 字 阅读需要 6 分钟
上节给大家讲到了,有一类消费者对价格特别敏感,我们通过每天一块钱价格刺激他,让这部分人也成为了消费者。但其实还有一类消费者更难搞的,顽固不化型的。

上节给大家讲到了,有一类消费者对价格特别敏感,我们通过每天一块钱价格刺激他,让这部分人也成为了消费者。

但其实还有一类消费者更难搞的,顽固不化型的。你花了不管多少钱,他只追求效果,这些客户群其实他们基本上不信广告了,信疗效。

确实有一波消费者是这样的,这样的客户你怎么来搞定呢?我们通过药品行业的营销找到一个规律。药品行业很多都是什么?免费吃药。如果效果不好的话,这个产品就卖不出去了,所以它比广告更有说服力。所以做教育网可不可以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当时我们就想了一个广告就是:学习要提高,请入 101,如果不提高,一分都不要。这强调什么呢?保证效果。打完广告之后,确实对这部分人群起到了作用,但是如果 2000 块钱一年,学习不提高想退款,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损失。我当时算了个账,因为学习这东西吧,它是反人性的,你很难去监督他回家到底用没用这个产品,如果没用,没有提高。其实你也是无能为力的。我们经过保险精算师的一个理念去计算,不管用不用任何学习手段,辅助手段或者学习工具,有一半人会上升,一半人会下降。

对此我们采取了一个策略就,就是增加了收费标准,从 2000 翻一番变成 4000。如果你交了 4000 块钱,这孩子一个假期下来学习没提高,比如原来排 25 名,之后排了 26 名,我就 4000 块钱完全给他。如果这个孩子变成 24 名 23 名以上了,这 4000 块钱就比别人高了一倍。这个广告打完之后,很多家长一了解,保证疗效要增加一倍的支出,很多家长放弃了,觉得还是选择 2000 块钱吧,既然你们敢承诺疗效,那我就不买了,我就花 2000 块钱买正常钱平价的。所以我们打完了广告之后,百分之 80 的人还是选择了正常价格的产品。

通过这样一个策略,我们了解了一个关于人选择行为的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曾经给过一个心理学家卡尼曼,他研究出人有损失厌恶症,一个人他早上捡了 100 块钱,很高兴,但晚上把 100 块钱丢了,他这种损失带来的厌恶远远比他的高兴强两三倍。

有一个人炒股票,有两只股票一只涨一只跌,他会卖什么?他很容易把那只涨价的股票给卖掉了,因为他赚钱了。而那些跌的有的变成垃圾股,变成鲜股了,他一直捂在手不卖。为什么?因为他受不了损失,所以一直等着它有一天能反弹。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股票是不会反弹的,这就是人在有损失的时候是极其厌恶的。所以我们在选择营销活动的时候,你可以采取人性这样的一个基本面,怎么让他在损失的时候,趋利避害。

所以我们采取促销活动的时候要限时,后期我们 101 做了一些促销活动,寒暑假基本就是正常价,寒暑假之后就会涨价。其实涨价的过程中,客户并不多,但是明显在寒假暑假的时候入网就是优惠,平时就一分钱不优惠甚至涨价。给客户一种什么感觉?损失了。不在这个阶段买就损失了,其实跟现在的双十一、618 用的原理是差不多的,有一个价格的损失的概念,你不买就吃亏了。很多人双 11 买了很多没用的产品,他为什么买?他觉得这时候便宜,如果不买的话,就相当于没占着便宜自己就损失了,大概是这么一个心理。

所以今天大家利用损失厌恶症其实可以干很多事。消费者来说,我们在做营销过程中有两个手段,一个叫刀子,一个叫钻石。刀子就是给坏处,钻石就是给好处,因为往往钻石的影响力没有刀子给力,所以给客户坏处更能促进成交。特别是在最后一公里,有很多销售解决不了。最后一公里就是客户对你各方面都满意了,只是在最后出单的时候停住了。我告诉他,如果不买没有了,这是一种损失,或者说明天可能涨价了,明天可能断货了,或者被竞争对手买走了。这都是给客户带来的损失,客户在这个时候会马上下手。大多数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会采取刚才我提到策略。

希望我们这节课通过消费者损失厌恶,通过 101 保证疗效活动,让更多人可以把效果特别敏感的人群抓住,同时把价格加上来,让别人觉得买了有损失,他就觉得接受不了,一旦没有损失,他就会觉得很舒服的,基本理论就是这样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谭淼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