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互联网 +」从消费互联到产业互联

原创
发布时间: 2022-07-27 10:52:13 热度: 209 作者: 斯宇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566 字 阅读需要 6 分钟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订「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可以说,这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对互联网作用的规划。在确定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后,互联网的接入无疑为引擎提供了「润滑剂」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影响到各个行业,尤其是实体产业。

「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新的增长点,我认为互联网新经济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辜胜阻在 2015 年第 17 期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产业互联网:痛点与机遇」沙龙上表示,互联网新经济过去主要是消费互联网,下一步将主要依靠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的机遇

「产业互联网解决了效率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成建在沙龙上表示,「我认为这么理解应该是对的,但还是有点局限。」

周成建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再局限于商业信息是否对称。「比如在传统商业时代,我在 20 年前创业,靠信息不对称起来的,甚至也不需要对称,靠市场红利就这样起来的,这是近 50 年第一代的商业模式。第二代商业模式,是以淘宝为代表的,在 PC 互联网时代构建一个信息对称的商业机制,把散布于全社会各角落的商品卖到全国各地,同时把商业信息变得更对称,把海量信息聚上去。从这个逻辑来说,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会进入第三代的商业模式,会超越前面这两代,它到底是什么,我也在探索。」周成建表示,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围绕移动互联网(的企业)会雨后春笋般兴起,大的逻辑是去中心化,去平台化,但到底怎么去中心化大家都在探索。

周成建认为,这种探索的核心有三个方面:

(1)不再局限于商业信息是否对称的变革;

(2)不再局限于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的变革;

(3)不再局限于以价格为形态方式发生变化。

这种变革与消费者群体的变化是分不开的。「我们面临的主要消费群体是 90 后、80 后,他们追求时尚,打破传统,甚至希望更简单、更便捷的生活模式,所以我们应该用超前的眼光,用年轻人的思维去看待我们的各种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会长、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在沙龙上表示。

陈泽民进一步分析,「比方说我生产速冻食品已经很方便了,但是现在 80 后、90 后认为这还不方便,希望在电脑上点一下热气腾腾的饭就摆在面前,所以我们就要满足消费群体主流需求,满足上帝的需求才有出路,如果还按照旧的模式去搞传统产业那么就死路一条,一定要跟着时代的步伐」,产业互联网为这种转型带来了新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在沙龙上分享了一个用户通过互联网让其「包养牛」的故事,他认为产业互联网把最土的产业变成了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产业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极其深刻,这样非常个性化的养殖,既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同时提升了附加价值,又给社会和市场带来价值。」

产业互联网的痛点

「产业互联网的痛点在于,无论最后采取什么样的商业工具,最重要的还是能否提供更好的品质、性价比和服务体验问题。」周成建分析,只做低价是容易的,但是在低成本时代接入之后,如何把性价比做高是有挑战的。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在沙龙上指出,产业互联网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才的问题。「最大的痛点就是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把老的挪开,把三十岁左右的人换上去,换人需要时间,哪些岗位哪些人来换。」

「产业互联网将带来企业文化的变化。」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董事长姜明指出,互联网的文化就是开放民主的文化,可能企业文化要由原来权威式、独裁式的文化向开放、民主和透明的文化转变。这些都要求企业在制度上进行变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斯宇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