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互联网 +」你还有多少广告费可挥霍

原创
发布时间: 2022-07-27 10:52:28 热度: 185 作者: 斯宇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494 字 阅读需要 5 分钟
在很多传统企业主眼中,所谓营销,就是拼命砸钱做推广。如何推广,打广告呗!可是又有多少人懂得营销的内涵,广告的本质,懂得如何打广告?以致似乎还没取得什么推广效果。

在很多传统企业主眼中,所谓营销,就是拼命砸钱做推广。

如何推广,打广告呗!

可是又有多少人懂得营销的内涵,广告的本质,懂得如何打广告?以致似乎还没取得什么推广效果,就发现口袋瘪了,没有更多的广告费可以挥霍了。冷静思考一番过后却还是搞不清楚,广告费都浪费在哪儿了?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营销的本质是传播,而广告是传播的路径之一。它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广泛、公开地向用户传递信息的手段。

当然,广告也意味着投入,而投入必然和产出有一定关联。打广告的人关心的是自己的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回报。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营销革命也随之而来。如今并非谁花钱越多,谁的广告就做得越响亮,名声就越大,消费者就越买账。

被浪费的那一半广告费去哪儿了?

与其说打广告是一种营销,不如说是一种投资。

那么,如果广告是投资,只要你的回报大于广告的投入,你的广告费就没有被浪费,这只是一个投入和产出比的问题。

「定位之父」里斯说过,「广告不是一项能带来回报的投资,广告是一种保险」。

史玉柱也说过,「广告是为三五年后的市场服务的」。

换言之,广告是你要维持自己的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所付出的代价,说到底是对品牌进行维护而不是塑造。那么,即便在将来,你打的广告也是不会有回报的,因为它只是曾经保护了你的品牌免受竞争的打击,一直存在于人们心中。从这个角度而言,广告的核心功能是传播信息,而非带来销售。例如,用户看到了某个产品正在减价的广告而购买了该产品,也只是「减价」让用户产生了购买行为,并不是广告。

无论如何,大部分广告主的期望,还是投入一块钱换回三五块钱甚至更多的回报。他们希望把漫天撒网的广告变成精准的目标投放出去,从而让「每一个子弹都消灭一个敌人」,这样才算是「把钱花到刀刃上」——这是无数企业主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然而在现实中,企业主还是在前仆后继地寻找问题的根源:

(1)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广告费的浪费?

(2)那一半广告费到底浪费在哪儿了?怎么做才能省下那一半广告费?

于是,在「互联网 +」时代,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如大数据分析、精准渗透、精准传播等。

在十几年前我们总能听说「广而告之」这个词,如今的广告则开始向「窄而告之」发展。因为「窄」才意味着更精准,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迈克尔·戈德海伯(Michaelh Goahber)曾发表过一篇叫《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在新的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产。」

迈克尔·戈德海伯认为,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信息丰富泛滥的社会,信息资源过剩。相比之下,唯独一种资源是企业稀缺的,那就是注意力。

因此,怎样支配用户的注意力,防止其涣散,同时如何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也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谓的「眼球经济」。「窄而告之」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论。至少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来看,在「不浪费」上,其满足了大部分企业主的需求。

然而,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企业主愿意大把烧钱,铺天盖地去投放广告,自以为这样的营销很精明?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们不妨做以下假设:

世界上的快乐是相似的,痛苦则各有各的版本,产品不同,营销方式不同,浪费的具体症结也就不同。「被浪费的那一半广告费去哪儿了」针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广告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影响行为,若想在消费者心中占据良好的排序,就要想办法让消费者产生「刺激」。这也是本书将在 Part3、Part4 中着重阐述总结的落地策略。

现在,与其纠结「被浪费的那一半广告费去哪儿了」的问题,不如继续探索互联网 + 新营销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斯宇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