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销售易,社交化--销售的关键在哪里?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5-20 20:46:19 热度: 222 作者: 刘宇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4594 字 阅读需要 16 分钟
做移动社交的 CRM 软件,销售易不走寻常路。

做移动社交的 CRM 软件,销售易不走寻常路。

深耕 CRM(客户关系管理)赛道的销售易,迎来了好时候。后疫情时期,不管是街边餐馆,还是上市公司,都在想方设法「连接」客户,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了客户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9 年前,微信刚诞生,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从跨国公司离职的史彦泽,笃定了「移动社交」将会是 CRM 新的发展方向,创办了销售易。

其间,史彦泽经历了创业两年拿不到融资、急速扩张导致资金紧张两次生死困境后,销售易终于等来了产业互联网的兴起。2019 年,销售易揽获腾讯 1.2 亿美元的战略融资,并与腾讯在产品层面进行了紧密合作,基于企业微信,开发了 CRM 企业微信版,以及针对汽车经销、家装家居、教育培训三大行业的解决方案。

销售易的主要目标客户为中大型企业,截至目前,拥有近 5000 家付费客户,包括联想集团、中国工商银行等世界 500 强企业,公司年营收达数亿元,2019 年增长超过 40%。

回顾一路走来的经历,「创业者」史彦泽告诉《21CBR》记者,感受最深的是曾经大平台资源没了,新环境面临问题实在太多,没有抱怨的对象,只能保持乐观心态。面对创业压力,史彦泽喜欢冥想和跑步,在他看来,创业就像长跑,「是一件喜欢且具有挑战的事情,但只要坚持,就能一路跑得很远」。

2011 年创业之前,我一直在企业服务领域,曾在 SAP 等跨国公司工作多年。

在海外工作那段时间,我看到北美软件行业发生了一个很大变化——Salesforce 的崛起,刚开始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家公司,很快随着 Salesforce 的发展,其「on demand 」,即按需售卖模式引发了业内模仿,包括 SAP 等大型软件企业,都推出了类似业务。

为什么 Salesforce 能领业界之先?Salesforce 是互联网软件,这是它跟当时 SAP 这类企业软件最大的区别。

Salesforce 是在 web1.0 时代背景下创办的,当时创始人出发点是把互联网与软件结合起来,不用到每一家企业安装部署。《云攻略》一书曾提及,Salesforce 创始人销售软件时,常要解释自家产品与传统安装软件的区别,为此创造了「Cloud」云的概念,客户按需开通就可以使用。

以上是我在北美市场的观察,后来回到 SAP 中国工作,我发现中国 CRM 市场要比北美的成熟度低很多,很多企业并不对客户进行精细化管理。当时中国的市场环境,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企业通常是把产品做出来,推到渠道里,再打广告做营销,都会有不错的收益。

中国成长为「世界工厂」后,企业服务领域,先是制造业对 ERP(企业资源计划)需求扩大了,大型制造企业想把生产供应链过程做得更好。对照美国市场的发展路径,中国的 CRM 市场也将会慢慢壮大。

2011 年,我选择从大公司出来创业,当时主要考虑到,距离 Salesforce 成立已过去 10 多年,互联网从 web1.0 到社交网络再到移动互联网,进行了数次更迭。中国用户开始大规模使用智能手机,如果将移动、社交技术与 CRM 相结合,就能够做出与 Salesforce 不一样的产品。

因为移动社交本身就是「连接」,所以我认为这个结合,能帮助企业与其客户连接起来。比如一家生产汽车的厂商,把车生产好,品牌打造好,产品推到 4S 店等经销渠道,但最终用户是谁,厂商并不清楚。如果基于社交和移动互联网概念,打造新的 CRM 软件,将经销商、用户与厂商建立连接,有点像当前的「企业微信」,不过彼时微信才刚刚起步。

这是一个全新的改变,CRM 市场一定会走到这一步。因为企业会关心自己的终端客户,用我的设备和服务是否满意,去形成一个互动型客户关系,而不只是简单记录。只有深度地连接客户,企业才能持续创新、增长。

刚创业时,公司取名「仁科互动」,即人与科技进行互动,体现我们对行业趋势的判断,要做互动型的 CRM 产品。

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我认为新的 CRM 产品底层架构是社交网络,而非传统软件中的「流程」,在 CRM 中,应当还原从企业到经销商再到客户的角色。

对于产品设定,我们很有信心,因为中国乃至海外市场都没有类似产品。不过,知易行难,这意味着根本没有人干过这事,组建团队时发现缺乏相应人才。

懂社交网络的人才,压根就不懂企业服务软件;懂企业服务软件,又不懂社交网络。当时,我们挖来搜狐「白社会」的产品架构师,出任技术合伙人,为销售易产品搭建架构;另一个技术合伙人,在一家日资 CRM 企业工作多年,有传统 CRM 行业经验。初期研发,技术和产品的两拨人就是在一起摸索研发,作为公司创始人、产品经理,我的职责就是考虑如何将这两者糅合得更好。

CRM 涉及销售、营销、服务等多个环节,创业初期,我们没有精力全都涉及,只能单点切入。我们选择了销售环节,因为销售与「移动」有很大相关性,销售人员经常在外面跑,移动化的 CRM 产品,销售人员拿着智能手机就能使用,符合他们在路上工作的特点。

我是一个 CRM 深度用户,又在企业服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岗位也是「销售」。所以,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基于对传统 CRM 痛点的了解,以及个人经验,7 个月时间就做出第一版产品。

不过,早期由于资本对 B2B 企业服务项目表现冷清,销售易融资很困难,前两年基本靠自己和朋友的资金,维系着 12 个人的创业团队。那段时间,对第一次创业的我来说,挑战还挺大,迟迟拿不到投资,有点绝望。

之前我在大公司上班,是挣钱的,现在每个月给员工发工资,要把积蓄拿出去。人到中年有家庭要照料,还不停地砸钱在创业项目上,当时再做几个月可能就撑不住,如果资金链断裂了,过去几年投入也就打水漂了。身边好多人劝我别干了,自己不甘心,觉得创业方向是对的,还是应该咬牙坚持。

2013 年年中,事情有了转机。红杉资本找上门来,当时没报太大希望,因为之前跟红杉资本联系过一次,也找了许多天使投资人,彼时最火的是消费级互联网,2B 领域投资者寥寥。

红杉资本正在看 2B 赛道,在这个行业里,销售易已积累上百家付费客户,商业模式上有了验证;与 Salesforce 相比,我们也有创新的地方;创始团队做软件出身,又懂销售。红杉资本很快敲定了 200 万美元的投资,金额不算多,但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次「补给」,团队开始大规模扩张,招研发、销售等人员。

到了 2014 年、2015 年,O2O 模式最为火爆的时候,一批 2B 领域的创业公司在资本助力下,勐推免费模式,期望可以迅速占领市场。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别人免费你收费,怎么做?投资方会给压力,说别家企业打广告、拿融资,又招了一大批销售到处铺产品,按照 2C 领域经验,规模小的企业很快会被淘汰。

销售易内部有过讨论,产品要不要免费,但最后还是没有跟风,我们觉得 CRM 软件,即便免费,很多企业也用不起来,不同行业的客户业务流程还不相同,不能拿一个标准产品塞给所有公司。

CRM 本质是一款管理产品,需要老板「逼着」员工用。即使是免费产品,如果在老板层面不使用,员工更不会自觉到使用一个软件来管理自己。

尽管因为市面上免费产品的冲击,销售易流失了一批客户,但业内对是否在 2B 领域采用 2C 烧钱换市场的打法,一直存疑。2017 年,我们获得了腾讯的投资,算从投资方层面认可了销售易的发展模式。

2014 年,腾讯开始关注 2B 赛道,与包括销售易在内的相关公司都聊了一遍,业内有传腾讯要投资销售易。由于早期我们不想站队,腾讯投资部门也在评估,双方实际上并没有合作。

后来我了解到,腾讯内部有个投资原则,当看不清楚一个领域,或意见有很大分歧时,他们不会立即出手,等看明白了,再去押注能赢的一方。

2016 年底,2C 打法在 2B 赛道验证失败,烧钱获客的 2B 创业公司,最终发现客户难留存,没能实现收入,而付费模式,虽然尚未盈利,但有正向现金流。

观察行业两年多的腾讯,在决定投资销售易时,微信已是国民级应用,我非常看重微信 B2C 的连接能力。我们在说服老投资人「站队」腾讯时,就强调未来腾讯这些能力一定会与销售易结合在一起,将公司内部流程与外部消费者的连接全部打通,这样的结合,比 Salesforce 的理念更超前。

与腾讯的合作,刚好与我们对 CRM 的技术愿景相匹配,腾讯对创始团队的控制力没那么强,对销售易仅是单纯财务投资。

2018 年 9 月,腾讯进行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推出新的 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加大在产业互联网上的投资力度,腾讯专门成立 2B 团队,思考在该领域如何布局。

在这个过程中,产业互联网业务越往前推进,企业就越能意识到与 CRM 的联系紧密。腾讯的 C2B 战略,是用微信把 C(顾客)跟 B(企业)连起来,但问题是,B 端最终要去沉淀、分析客户,这离不开 CRM。

腾讯随即对销售易加大投资,以 1.2 亿美元 E 轮投资,支持我们把 CRM 做好。在过去一年间,我们在与腾讯业务条线交流沟通,期待双方能建立从营销获客到保客精细化运营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除了资金外,腾讯也带来了更多客户。销售易以前主战场在 B2B 大企业上,腾讯平台积累的众多 2C 企业,成了销售易的新客源。

回望过去两年,尽管有腾讯加持,但销售易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比如犯过很多创业公司的通病——迅速扩张。

2017 年销售易上线了更多产品线,在销售云的基础上陆续发布了基于 PaaS 平台的客服云等三款新品,同时,销售易开始大规模招聘人才。2B 领域发展并不像 2C,砸钱能快速扩大规模。推进多个产品线,既会占据大量研发资金,商业化也是难题,新产品线如何卖出去。

可销售易又不得不进行多产品线布局。中国企业服务软件市场与美国不一样,美国市场每个业务线都有一大批公司占位,中国的行业生态实在太贫瘠了,客户需要单个企业能提供一整套服务体系。

公司战略没问题,只是节奏没把握对。两年时间内,公司员工从两三百人增长到五六百人,很多新人都不认识,企业文化、价值观受到冲击,管理的复杂度提高。

我与美国同行沟通发现,SaaS(软件即服务)公司每走过一个节点都会掉层皮,而销售易想同时做好几件难事,压力可想而知。对公司内部来说,员工士气受到影响,投资人方面,看到公司成本大幅度上涨,收入增幅有限,觉得公司效率不高。恰逢当时资本寒冬,问题被放大,继创业难融资后,销售易成长中面临第二次困境。

幸而腾讯加注投资,解决了资金问题,其他的坑,我们再一点点去填补。比如管理方面,建立起一套新的敏捷组织体系,把过去两三年一团乱麻的状况捋顺。

销售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都是在给未来做准备,一旦市场机会来临,能够快速抓住。2019 年,公司营收实现 40% 的增长,随着「内循环」概念的兴起,国产企业服务软件迎来新机遇,有些企业出于数据安全考虑,在考虑替换成国产品牌,在与世界级软件企业竞争中,销售易也收获了新的大企业客户。

国内企业家越来越重视对组织进行数字化改造,连接客户的能力已是重要竞争力,未来 5 年,企业一定会加大在 CRM 领域的投入。我和团队都相信,只要把产品和服务打磨好,每蹚过一个坑,壁垒就会高一层,后续企业收益自然越滚越多。


作者 杨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刘宇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