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公众号运营>正文

公众号运营的6个大坑,原创渠道:搜2小时资料+挖掘要点+创作+总结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5-29 16:03:37 热度: 560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3310 字 阅读需要 12 分钟
生产原创内容是所有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原创最容易吸引粉丝关注,获得粉丝的喜爱。比如。

生产原创内容是所有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原创最容易吸引粉丝关注,获得粉丝的喜爱。比如,2016 年 1 月 11 日在「微信之夜」盛典晚会上荣获「微信年度优秀媒体公众号」称号的广西日报微信公众号,就是因为坚持内容原创与创新才获得广大粉丝关注与支持的。

原创内容怎么产生

首先,公众号运营者在自身有存货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分享给大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你一定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即便是个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所了解的也比社会上的大部分人多。比如,一个学装饰设计的北大学生可以把一些建筑装饰设计方面的小知识结合自己的专业分享给大家,很多对装饰设计感兴趣的人都会看。只要他坚持下去,持续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兴趣,就能打造一个不错的自媒体公众号,造就自己的影响力磁场。

对于一些已经步入社会的公众号运营者,相关资源就更多了。你所从事的行业及有志于哪个行业,都是你可以写的东西,除非你没有用心去研究这个行业。

其次,你可以分享自己对于社会热点的看法或者分析。在各个领域内,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闻,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抑或是补充,只要你有自己的态度,就可以将这个态度扩展开来,创作成为一篇原创文章。

比如,某自媒体人看到拍拍微店即将上线的新闻,随即写了一篇对于微店功能与淘宝对比的文章发布在公众号上,获得了高点击率。针对行业内热点事件发表评论,这样的题材非常容易找到。公众号运营者只要留心挖掘,就可以找到大量的可以创作的内容。

最后,很多业内人士每天都会发布自己的文章,传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你看到业内人士发表的一篇文章,对其有不同看法,或者有一些想要补充说明的东西,就可以借机发挥成一篇文章。当然,从业内人士的文章中得到灵感,不是抄袭,而是由别人的文章入手创作自己的内容。

「三节课」的原创内容

下面我们以「三节课」微信公众号为例,看其团队生产原创内容的过程。「三节课」是从 2016 年 1 月开始正式运营的,最初的粉丝只有几千,但截至 2016 年 5 月 6 日,「三节课」纯粹依靠原创内容的力量已经做到了接近 10 万粉丝。尽管微信公众号已经越来越难做,而且「三节课」面向的用户群还是互联网从业者这个窄小的垂直群体,「三节课」微信公众号团队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如何生产出一篇优秀的、用户爱看爱传播的文章呢?就单篇内容来说,也存在一个小的生产流程,如图 5-22 所示。

图 5-22 单篇文章的生产流程

1.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是整个内容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多数情况下,只要选题和策划做得好,一篇优质内容的诞生就不在话下。换句话说,如果你的选题做得特别好,就算内容只有五六十分,用户的阅读量及传播情况等都不会太差。若你的选题策划做得太差,就算内容是 100 分,阅读量和传播量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三节课」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产就出现过很多次这种情况。比如,同样是讲内容运营,内容质量几乎一样,而其运营者从工作方法和概念入手,最终的阅读量只有两三千。虽然还是连载,但当其运营者切换写作思路,以「三节课微信公众号 5 个月做到 10 万粉丝」为中心去展开的时候,文章的阅读量便超过了 1.5 万。

下面我们结合「三节课」公众号中的一些实际案例来分享 8 种常见的选题策划方向。

(1)吐槽热点对象,比如,《据说这个产品的上线是阿里和腾讯合并的开始》《微信这么 NB 的产品,有没有哪里做得不好?》等。

(2)对经典事物的深度专业分析,比如,《昨夜国足世预赛出线,这款产品做出了教科书般的运营案例》《BAT 之痛:李彦宏的焦虑与百度的困局》《独角兽是怎样炼成的——最深度完整的滴滴出行成长路径分析》等。

(3)发表颠覆性言论,比如,《为什么我觉得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将是运营驱动的》《为什么我们用 2 年时间只做了 1500 个用户》等。

(4)对热点事件进行另类解读,比如,《papi 酱 2200 万拍卖会的始末思考,罗振宇的造势与做局》《支付宝的「关系」谋略,微信的「红包照片」阻击》等。

(5)盘点、数据或者预言类方向,比如,《2016 中国互联网产品经理生存现状盘点》《2015 年中国互联网十大产品事件盘点》《2016 年度十大互联网产品预言》等。

(6)解读能够引起共鸣的问题,比如《Ta 说:不花钱,给我从 0 做到 20 万。你怎么办?》等。

(7)娱乐类内容要与八卦星座等话题相结合,比如,《妹想到,最适合做产品经理的星座居然是它!》等。

(8)段子、精彩故事等消费娱乐型内容,比如,《老板让我 3 天内搞出来一个有爆点的 NB 活动,于是……》等。

我们在朋友圈里看到的大多数段子都属于第 8 种类型,包括顾爷、天才小熊猫等。这种原创内容对策划功力的要求最高。

2.搜集整理资料

相对于选题策划来说,搜集整理资料是比较简单的。比如,如果你确定了选题策划的方向为「什么星座更适合做产品」,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收集一下各位产品大佬们的星座;如果你确定的选题策划方向为「产品经理生存报告」,就得先做好问卷找人来填;如果你确定的选题策划方向为「papi 酱事件的复盘」,就需要把这件事从头到尾彻底扒一遍。这一步没有捷径和技巧,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干。

3.加工创作

这个部分涉及写作的基本功,需要我们长年累月的积累和反复练习。但很多人在这一部分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没有灵感,不知从何下手。「三节课」的运营者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们懂得收集灵感。灵感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为了防止没有写作的灵感,「三节课」的运营者会在日常生活中把随时得到的灵感记录在手机上。灵感主要源自于以下几种场景:交流、阅读、独自思考、经历一些特殊事情后的感悟。图 5-23 整个列表都是「三节课」的运营者收集下来的灵感。「三节课」推送的文章就常常来源于这些记录下来的灵感。

图 5-23 「三节课」的运营者记录下的灵感

其次,「三节课」的经验是先明确内容框架,再逐步填充细节。这个方法让他们的写作变得很顺畅。「三节课」的写作内容类型主要分两种,一是说明议论型,二是讲故事型。

如果是说明议论型内容,往往是高度结构化的,通常需要围绕着某个中心点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阐述。所以,你可以先搭建逻辑框架,按一种类似金字塔状的结构,拟订出来的逻辑框架为——

核心观点:……

论据一:……

论据二:……

论据三:……

讲故事型的内容一般更重视内容情节的转折起伏和细节刻画。从内容结构来说,这种类型不需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但是也需要一条故事主线。所以你需要把故事主线或主要情节先梳理出来,然后一步步将每一个情节充实好。「三节课」的《老板让我 3 天内搞出来一个有爆点的 NB 活动,于是……》这篇故事型内容拟订的大体故事情节框架为:

老板让我 3 天内策划一个 NB 活动,于是……

老板一般都不靠谱

在新年假即将到来的时候,我那个不靠谱的老板给了我一个需求

这个需求很奇葩:没资源、没主题、但是要爆

……

我想了一个方案

这个方案就是我要自掏血本

它就是 ×××××

为了我的苦逼,你就转发一下吧,又不会怀孕

这种「先搭框架,再填充内容」的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当你的框架构建好之后,你不用担心写到一半中断的问题,而且就算你把一篇文章分成几次来写也没有问题。

4.组织和呈现

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也叫内容编排。这一部分只要用心看看网上的很多排版教程就都可以搞定。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当有自己的某种固定编排风格,不能经常变换。因为用户阅读内容时会慢慢形成一些特别的认知和阅读习惯,假如你的编排风格一直在更换,一定会给用户带来阅读烦恼。

假如,「三节课」以前的文章都是用 16 号字、宋体、单倍行距,如果某天突然变成了 20 号字、黑体、双倍行距,很可能会导致用户出现不适应感,甚至果断取关。

事实上,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俗话说,美无处不在,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内容也是如此,可以写的内容有很多,但是这要求运营者有一颗敏感的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