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原创运营微信订阅号现在已成为了大家的共识,特别是 2014 年 7 月微信为粉丝超 10 万的账号提供广告资源,订阅号成了名副其实「会下蛋的鸡」后,运营一个属于自己的订阅号就成了许多人的创业冲动。
确实,订阅号是值得有媒体经验或编辑能力的人去创出一番新天地的,不过,并不是谁去注册一个订阅号就能成为微信广告的流量方的。这不,一两年前最早运营的订阅号不也有过半在竞争中倒下了?当然,一批新的懂得运营的订阅号却逆势兴起。
早期订阅号已夭折过半2012 年 8 月 18 日至笔者写本章时,屈指数来,微信订阅号出生时间已有 1 年 9 个月了。可是,早期的订阅号到现在还活在微信江湖中,但这样的账号也只有一半而已,因为另外的一半已夭折了。当然,这里所说的「死」,更准确点讲大多应指「僵尸」,而不是消失于世,因为它们的「尸体」还在。
据笔者研究发现,早期的微信订阅号主要有以下三种「死法」:
1)被「招安」而死。在微信出生大概一年之后,腾讯对公众号做出了重大调整:公众号分成订阅号与服务号两类,先前的公众号要是不升级为服务号的话,就默认为订阅号。当然,在服务强大功能的宣传攻势与诱导下,很多公众号「升级」。当然,这种「升级」后来被称为「升天」,「升」后的公众号几乎全军覆没,因为服务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样,会给自己带来利好,反而限制了自己账号信息的推送频率。
2)「富不过三代」而死。当初被「招安」的订阅号是有理想的订阅号,不过当时他们实力不强,他们想占有更好的平台,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可惜最终是腾讯让这部分人失望了。而当初大富大贵的草根大号,可不认「招安」这一套:一是这些人本来就精(要不,怎成大号呢?),知道服务号不是自己的菜;二是自己兵强马壮,自以为可以拥兵自重,自立为王了,不想受服务号的限制。当然,正因为在混乱时期,靠一些卖巧的「摇一摇」、「扔一扔」、「搜一搜」起家,这部分人最后还是因无视腾讯「过度」营销、内容过「度」等规则,而最终很多被处以「极刑」。当然,这种死法才是真正的死,因为公众号的「身份证」都被注销了。
3)因灰心而死。微信公众号刚出来那当儿,只要你随便搞个公众号,粉丝就会潮水般地涌进你的账号。那时,运营订阅号是不要经验的,什么选材、标题制作、内容编排……一切见鬼去吧。这从之前有关的微信营销的书籍里这方面的内容全面缺位就可见一斑了。在本书之前的微信营销书籍中,教人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扫一扫」、「摇一摇」、「扔一扔」、「搜一搜」,如「一」字一样,都是简单的小儿科。
可是,在微信用户数总量相对平衡的今天,在微信内容为王的当下,先前的订阅号发现,微信像微博一样要没落了,自己的粉丝非但不见长,反而是天天掉粉,从而失去了再花时间在订阅号上面编内容、运营的信心,不玩订阅号了。为什么笔者在这里不说这种死法是竞争而死呢?因为这些号主压根就不懂得在成熟环境下的微信运营之道。现在,用户手机里早已有更多的订阅号,号与号之间已展开粉丝的争宠战,失宠者要靠边站。知道了这些,就知道这些号只是没有先前优秀了,而不是自暴自弃的结果。
那么,一些不死不活的订阅号又该如何呢?这些号就是如上面提到过的那样,知道做营销运营已有竞争了,只是不懂得如何去竞争而已。所以,这些号的命运大多只能是苟且偷生!
攻城略地的新订阅号老的微信订阅号死的死,僵的僵,那么,微信订阅号不是已死,可在朋友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分享呢?当然,不是微信订阅号已死,而是一些没有定位、内容不精、编辑粗糙的老号或消失或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其实,在微信订阅号江湖,真实的订阅号生存状况应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也就是说,一批批早些的微信订阅号式微了,而一批又一批新注册的订阅号,却攻城略地,在不断地或蚕食或鲸吞着老订阅号的粉丝地盘。
在笔者的朋友圈子中,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一年多前,他在成都注册并运营着不下十个微信订阅号,仅专门的运营团队就六七个人,在当下的微信运营的投入上,不可谓不大。可据笔者了解,现在朋友的那些号几乎都处在不死不活的状态中。为什么?主要原因是运营的人才与之不匹配。不是说那些人不是人才,而是那些人不是运营自媒体的人才。同样是这个朋友,有一个号的运营人员在福州,运营人员有热情,对移动互联网认识较深。现在这个号因其早运营、有想法,而成了某个行业里的大号。
当然,笔者的朋友中,更多的人是 2014 年开年后介入微信订阅号的,可以说在先机上已算失去,然而正是这一批朋友,现在他们的订阅号,不说是大富大贵吧,至少也活得有滋有味的。就粉丝来说,运营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数量都在五六千这个范围,这对于一个企业类而非媒体类的订阅号来说,可算是一个很有成绩的战果了。
为什么风头正劲的多是新注册的订阅号?因为这些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精准的定位,都有专业的编辑团队,都有落地的策划人才,都有持之以恒的心态,都有认准一个理:在去中心化的移动互联网世界里,只有微信营销才是企业自己最后的菜。有了这种投入与认识,许多新注册的微信订阅号,以做产品一样的劲头做微信订阅号内容,以研究市场一样的钻劲研究订阅号营销。
运营订阅号已如此,重视程度已如此,那他们还有不成功、不超越的理由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8578
- 上一篇:公众号名字不利于推广怎么办
- 下一篇:深度营销:新环境下订阅号之道
阅读推荐
更多...- 营销活动要制订活动工作安排表 2022-07-01
- 建立销售成功的关键: 客户关系管理让的客户创造的利润 2023-03-13
- 创业者思维,用户思维 2023-07-16
- 针对客户真实需求,给予最优购买方案「销售技巧」 2023-03-04
- 「我再转转」:用产品的质量打动他——销售技巧 2023-03-04
- 回归价值本源:小程序带来怎样的商业机会? 2023-07-11
- 个性化销售胜过一概而论 2023-03-02
- 处理典型的销售异议「销售技巧」 2023-03-02
- 销售绝招:高情商推销员懂得把握提问分寸 2023-04-01
- 利用服务号提供客户服务,经典案例分析:招商银行与南航 2023-07-08
- 跨行创业,降维攻击未必灵 2023-07-16
- 4大内容,做好自媒体人应有的操作准备 2022-07-07
- 「销售技巧」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2023-02-28
- 新零售电商:重新构建人、货、场 2023-01-24
- 什么是顶级销售攻心术?赢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提高销售业绩 2023-05-21
- 微营销:粉丝经济时代,创业者如何做好微信营销 2023-07-13
- 销售绝招:完善衡量和报告系统 2023-04-01
- 顾客说你就是自卖自夸,我不信你,如何打消客户的疑虑?送你 4 招 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