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微信创业]怎样才能成为不讨厌的人?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7-11 18:32:34 热度: 239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3509 字 阅读需要 12 分钟
说实话,谁不想成为一个受人欢迎被人喜爱的人呢?——只是大多数人做不到而已。然而,就算「退而求其次」也依然是非常有价值的——不受欢迎不要紧,起码要做到不讨人厌。

说实话,谁不想成为一个受人欢迎被人喜爱的人呢?——只是大多数人做不到而已。然而,就算「退而求其次」也依然是非常有价值的——不受欢迎不要紧,起码要做到不讨人厌,对吧?不讨人厌都做不到的话,别说成为好商人了,干啥都不行啊!这很显然,很明确。

只要剔除掉「讨好型人格」,就可以让你瞬间变成「有基础、有能力随时『不卑不亢』的人」——如果你在任何时候都能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甚至做到最好,那么就不必讨好谁,或者说,没必要必须讨好谁;也许我们有时候也会去讨好一些人,但前提是我乐意!——讨好一下爸妈,讨好一下配偶,这很好啊!因为那可以是非常幸福的选择,不是吗?

不讨人厌的诀窍在哪里呢?只要再剔除一个恶习就好了,真的很简单,很直接:

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你肯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做不到「不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特征非常明显,且雷同:

  • 经常打断他人说话;
  • 不放过任何抬高自己的机会;
  • 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不惜一切代价;
  • 如若话题不在自己身上那么几乎全都是抱怨或者负面评价;

……

请注意:

绝大多数表现出此类特征的人们往往的确不知道自己竟然是这样的!

如果竟然有人当着他们的面毫不留情地指出他们的这种缺点(甚至「缺陷」),他们会极为真诚地「断然否认」;即便是他们在被指出之后,随后暗地里「认真反思」的时候,他们也很难相信自己竟然真的是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同样讨厌具备以上特征的人!

这就太有趣了!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一个人在一方面作为那样的人却同时在另外一方面无情地鄙视所有那样的人。

于是,我们要研究这些特征来自何处,也许它们是「症状」而不是「病因」——如果我们竟然可以找到「病因」,那么我们就有办法消除「症状」。这个类比的副作用在于,它有可能会引发一些人的抵触情绪,因为这个类比很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自己有病」,进而引发「逆火效应」,大脑里直接反馈的是无需思考且带着浓浓的火药味的:「你才有病呢!」

其实,「生病」这事儿确实不好,但,「得病」并不是病人的问题,要么是运气不好,要么干脆是一个人活着的过程中存在的正常现象而已——谁不是时不时得点「死不了的病」呢?「有病不知道」才可怜;「知道自己有病却坚持不治疗」,那就是完全没有任何道理的「虐待自己」了——更何况,我们这里提到的这个被类比为「病症」的东西,首先可治疗,其次治疗方案很简单,更重要的是,不花钱!——根本就不需要考虑是否可以走医保。

当然,如果我们认真研究的话,最终的结论会让我们极为释然:

  • 它甚至干脆就不是什么病;
  • 它只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若干阶段之一;
  • 只不过,很多人竟然停留在这些阶段之中,终生没有走出去过;
  • ……而已。

有一本和李笑来年龄一样大的书籍,1972 年出版,书名是 I'm OK, You're OK,中文译名就叫它《我行你也行》吧!这本书里的理论放到这里,会让你很快弄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具备以上我们提到的「令人极为讨厌的特征」。

任何正常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可能需要经过这四个阶段,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第四个阶段,有很多人停留在第三个阶段,有人停留在第二个阶段,甚至还有人干脆一直停留在第一个阶段:

  1. 你行,我不行(You're OK, I'm not OK.)
  2. 我不行,你也不行(I'm not OK, you're not OK either.)
  3. 我行,你不行(I'm OK, you're not OK.)
  4. 我行,你也行(I'm OK, and you're also OK.)

小时候,我们所有人都身处第一个阶段。那个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我们什么都不会,大人在我们眼里甚至接近神的位置。他们看起来什么都懂,他们看起来什么都会,他们力气比我们大,他们有着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权力……反正,他们很行,我们很不行——尤其是,每次对我们来说莫名其妙无法理解的惩罚出现的时候,我们就愈发地自卑,愈发地小心,可依然做不到事事顺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长大。幸运的是,我们作为正常人总是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不单指学校里的成绩),于是,我们脑子开始变得更好一些,身体也更强壮一些……结果呢?结果就步入了下一个阶段:嗯?虽然我的确不怎么样,可你实际上也并不怎么样嘛!哦!原来大家都这个臭德行啊!这个「发现」毁掉了很多人,因为他们误以为「既然如此就无须再进步了」。他们不知道的是,停止进步的代价巨大——从此之后终生处于第二个阶段里的人们开始「至死不渝」地「与全世界对抗」,无论表现有多么千差万别,骨子里就是相同的一句话而已:「反正,大家都一个德行,谁都别想在我面前装!」

身处第二个阶段里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种种令他人讨厌的特征。虽然,「我不行其实我也知道」,但,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能够证明你也不行」都是令我极度舒适的,甚至,不知不觉之间,那早已变成了任何时候的「首要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人不由自主地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他们的「发现」是:哦,原来「我很行,你们都不行啊!」——少数人的确因为时间的积累多少进步了一些,然而,更多的人是因为幻觉,他们并未意识到另外一个事实:年龄的增加不会确保知识的积累。入行更早一点,经验更丰富一点,甚至年龄更大一点,当然会有一定的优势,至少「显得有一定的优势」,可实际上,这并不能保证后起之秀用哪怕不是更聪明的脑子,但用更先进的方法,获得更多更快的进步。

在第三个阶段里的人是最焦虑的。因为他们其实就算是只是在潜意识里也知道自己的地位事实上「岌岌可危」。在孩子面前装装倒也不是很难,可是面对配偶、面对同事,那压力就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他们甚至会主动出击,看到「谁竟然有比我更行的苗头」,甚至哪怕是「谁竟然有行的苗头」,都要直接冲过去尽快打掉!以防「我行你不行」的幻觉被打碎。所以,他们的首要目标和第二个阶段里的人其实差不多,「反正要证明你不行」。至于「我自己到底行不行」,你管呢?只要我藏得足够好就行了么!于是,他们身上会表现出同样的种种令人讨厌的特征。

相对来看,第一个阶段和第四个阶段都是健康的,当然,最健康的是步入第四个阶段。虽然最终能够步入第四个阶段的人很少,但他们都一样,相对非常平和。他们对自己相当满意,在他们眼里别人也都不错,所以可以和平相处。你想想就知道了,觉得自己不错的同时也觉得别人不错的人,怎么可能「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将其打断而后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怎么可能「闲着没事儿就想着要抬高自己」?怎么可能「无论如何都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怎么可能「只要话题不在自己身上说出来的就全是负面话语」?

第一个阶段其实也是很健康的。因为那时候虽然难免有些压抑,但,对于「我不行」的感受是对事实的反应,所以也常常并无太多实际压力。并且,在第一个阶段的时候,更经常发生的反倒是,「恰恰因为不行所以就迅速去学了」!后来呢?后来也就真行了!

更令人欣慰的事实是:「所有人都一样,最多只是在某些领域里能够自如地处于第四个阶段」——在其他领域,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更多处于前三个阶段的某一个阶段之中。比如,李笑来。在投资领域,我常常的确处于第四个阶段,觉得自己不错,然后也经常遇到很多人也让我觉得相当不错,甚至比我强很多——并且,无论对方多强,也不会令我觉得自己不行。然而,在其他领域呢?比如,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我就实际上常常处于第一个阶段,因为很多人都处理得很好,我就是不行。诸如此类。

于是,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经常按以下思路整理自己的情绪就好了:

  • 我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 不行并不丢人,不行就学,学到做到为止;
  • 至于别人行还是不行,关我什么事儿?

就这么简单。如此这般,要么你在第四个阶段,要么你在第一个阶段——反正你就是不在「无论如何都会让你讨人厌的第二个或者第三个阶段」。说实话,这多少有点诡异!因为到最后,治疗「以自我为中心」的手段竟然是「在自己身上使劲」——只关注自己的成长,不与他人做无谓的比较。

天天都要反省自己:

  • 我今天表现出了什么「令人讨厌的症状」?
  • 为什么我忘了「不应该与他人乱比较」?
  • 下次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只关注自己的成长」?

如此这般,你就能在「不小心陷入第二或第三个阶段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意识到,然后还能及时跳出来。在第二或第三个阶段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浪费。因为无论是你的时间,还是你的精力,甚至是情绪,都对你毫无用处。毫无用处倒也罢了,它还会不断令你变成更讨人厌的人,这太可怕了。不招人喜欢倒也罢了,讨人厌不仅非常不好,还非常没必要。

关键在于,讨人厌的人那可是真的赚不到钱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8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