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创业模式

原创
发布时间: 2024-02-12 08:25:11 热度: 256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5007 字 阅读需要 17 分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创业模式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物联网创业通过深入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各个领域,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创业模式

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物联网创业通过深入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各个领域,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根据各方主次从属关系及客户价值不同,可以将物联网创业模式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智能终端服务模式。此模式指的是在特定的垂直行业中探寻用户需求,并有针对性设计对应的硬件,为用户提供服务。第二,云聚合模式。云聚合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以用户服务为中心,根据已有的运营平台和业务能力,针对目标市场,与使用者建立较长的互动关系,形成参与者共同创造价值的商务模式。第三,智慧物联网模式。随着互联网这一新兴信息技术日益成熟,近年来,基于物联网兴起的业务逐渐成为智慧城市的主流应用。依托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城市各种信息的透彻感和度量,借助各种应用系统的协同合作,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目标。物联网创业可以应用于城市物流、制造、交通、市政、水利等各个领域,有利于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

基于物联网创业模式的优点是以用户为中心,从一些需求迫切的行业入手,创业的成功率较高。缺点是创业者容易陷入技术开发的误区。另外,同类型的产品一旦被开发,创业者对产品的定位以及持续创业能力将受到挑战。

互联网创业实例分析 凯叔讲故事

王凯,凯叔讲故事创始人,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1979 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毕业后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小说演播艺术家,并为近千部电视剧和译制片的主要角色配音,包括《变形金刚》四部电影中的擎天柱、《海底总动员》中的锤头鲨、《汽车总动员》中的大卡车、《美女与野兽》中的野兽等。

2005 年,开始担任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栏目主持人。

2013 年,主持的《中华好诗词》成为古典文化类节目收视霸主。

2014 年 4 月,创办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以呵护童心为使命,致力打造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童年品牌。

2015 年年底「凯叔讲故事」公众号用户数量达到 400 万人,完成 A+ 轮融资。

2016 年 7 月 22 日凯叔讲故事 App 上线,年底用户数量达到 600 万人。

讲故事是对婴幼儿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刚性需求」;可是目前的亲子教育市场整体上依然处于战国纷争阶段。「凯叔讲故事」从中发现商机,却又不只是在「讲故事」。

王凯从小就爱讲故事,开始时并没想过要把自媒体品牌「凯叔讲故事」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可是做着做着,他发现,做这件事情具有极强的幸福感。因为他一直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所以几乎每次都是用户推着他在往前走;从这时起他开始考虑,有没有机会在我国的亲子教育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经过一番分析,王凯认为机会不大,但不是没有。道理很简单,因为我国的亲子教育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个荒蛮地带;即使是互联网一出现就有了亲子类的 BBS 网站,可是直到现在亲子教育市场互联网化依然很低。为什么?其中的原因值得反思。

王凯介绍说,他的社群里已经不仅仅是「85 后」父母了,「90 后」父母也越来越多。虽然无论「85 后」还是「90 后」父母,都非常重视亲子关系;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些父母本身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没有亲身体会过如何在家里陪伴另一个人。而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则会更多地从网上寻求帮助。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亲子教育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儿歌类,它的特点是制作成本高,编曲、作曲、动画齐全,每分钟制作成本高达 8000 元,可是应用前却不十分明确;二是传统的 BBS 资讯网站,其特点是黏性弱,无法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联系;三是动画片和游戏,它的特点是虽然孩子喜欢并参与,但究竟能达到多大的教育效果则很难说,更不用说其中的糟粕成分了。

经过慎重思考,王凯选择了他最擅长的讲故事。在他看来,孩子最喜欢听故事,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切入亲子教育市场,更便于双方建立充分的依赖和信任,并且制作成本还低。在我国,家长在孩子睡前讲段故事的传统由来已久。这也是父母和孩子彼此都能接受的最健康、最绿色的学习和娱乐选择。王凯认为,如果把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会广受欢迎,而且还能充分巩固与用户间的黏性。

为了验证这一设想,王凯决定先从自己的女儿身上开始做实验。他首先给女儿讲故事,发现效果不错,这大大增加了他的创业信心。于是,在 2014 年 4 月,他干脆建立了一个公众账号,就算是把这件事情正式做起来了。

目前,凯叔讲故事平均每天的播放量已经突破 40 万人次,这在总共 50 万用户的社群中可谓比例非常高了,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亲子教育市场的庞大需求。并且,也开始有出版社找上门来与他合作。因为出版社发现,王凯的故事提到哪一本书,这个绘本的当月销量在全国就会翻一番,最多时会翻 3 倍。王凯也从中进一步发现了商机,在社群里开始卖书了,一方面为用户精心挑选自己认为好的精彩绘本,另一方面会在里面收录王凯的声音,这就是他的「凯叔 inside」的战略。

案例点评:王凯的创业之所以能够成功,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敏锐地发现了市场机会;二是充分结合了个人的兴趣和专长;三是以用户为中心,与客户建立了紧密的互动关系;四是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打造了「社交群体化运营 + 粉丝供养内容」的创新模式。

据王凯介绍,他似乎从幼儿园开始就特别爱讲故事。上了小学、初中后,除了讲故事还说评书,大学毕业后开始做配音工作,也给电台讲小说。后来在中央电视台主持《财富故事会》和《商道》,这两个节目实际上依然是在讲故事。但讲着讲着,内心不安分的他,终于在 2013 年 3 月辞了职,打算「换一个活法」。他在家里休息了两个月,刚出生的二女儿自然还不会缠着他讲故事,可是大女儿却从来不肯放过他,只要他在家就要缠着听故事,每天晚上睡觉前必定要再听几个小故事才能入睡已经成了「规定动作」。

有经验的父母知道,给孩子讲故事特别费神,不但要精心挑选合适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还要回答无数个「为什么」。这时候王凯就想,我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只给孩子一个人讲是不是有点「亏」了?于是,他干脆记录下来放在微博上与大家一起分享。结果,听的人越来越多,他由此萌发了专心做这件事的想法,开始了凯叔讲故事微信公众号的自媒体运作。

凯叔讲故事一切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在确定故事内容时充分咨询和参考用户建议,这样自然而然就会受到更多用户欢迎,并形成牢固的黏性。

例如,有时候因为他的故事讲得过于生动,而孩子听故事一般都在睡觉之前,这样就会听了一个又一个、听了一遍又一遍,最终兴奋得睡不着觉。怎么办,就有用户投诉了。这时候王凯就要改革。有一次在故事讲完后,他说:「宝贝,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凯叔给你读一首诗。」什么诗呢?虽然要是经典的,却又不能是孩子熟悉的,否则又会调动起他们的兴奋感。这时候把一首孩子有点陌生的律诗一连读上 7 遍,一遍比一遍声音小,到最后若有若无,并且一连 7 天都是重复这首诗,就能起到很好的催眠作用。有家长反映说,孩子一般听到第三遍时就睡着了;奇妙的是,孩子似乎倒头就睡、没怎么听,可是第二天照样能背出来。

在创业过程中,王凯借助网络平台,打造了「社交群体化运营 + 粉丝供养内容」的新模式,充分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例如,小孩子都对画画有着强烈的兴趣,王凯就将画画与讲故事巧妙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激起了孩子和家长的参与热情。王凯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客户端 App(见图 12-4)把点播率较高的故事放到社群里,并对这个故事提出 A、B、C、D 四个任务,每个任务都设有不同的角色和场景。王凯要求孩子听过故事了之后,按照自己的想象把它画出来,然后让爸爸妈妈用手机拍下来传给他。画成什么样的都没关系,关键是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图 12-4 凯叔讲故事 App

当用户只有 1 万多的时候,王凯收回的作品就有 800 多幅。这时候他在其中按照每个元素挑选一幅最有趣的画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做成一部动画片发给大家。这样的动画片不但孩子喜欢看,家长也十分痴迷,王凯也因此积累了更多的忠实粉丝。

「西少爷」肉夹馍

传统的肉夹馍生意究竟能做多大?一般认为,顶多是多支起几个路边摊点而已。可是「西少爷」肉夹馍店却能在短短几个月内红遍全国。创始人孟兵认为,「互联网 +」在这其中的功劳要「占 100%」。

2014 年 4 月,西安交通大学的 4 位校友、全部出生于 1989 年的互联网「码农」,在北京开始用互联网思维做肉夹馍销售。因为他们都毕业于陕西的西安交通大学,都很年轻,所以把店名取为「西少爷」。

这场「互联网 +」的跨界经营让他们收获着实不小。2014 年 4 月 8 日在北京开业当天,就卖出 1500 个肉夹馍,当年全年总销售量超过 100 万个。

随后,「西少爷」就像一阵旋风刮遍北京城,并且引起媒体的足够关注,甚至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

创始人之一的孟兵出生于陕西省兴平市,2011 年毕业后在深圳腾讯公司开始「码农」工作,收入不错,年薪 30 万元左右,但是很累,这不是他所想要的生活。两年后,他在大学同学聚会上遇到一批处境相同的同学,于是大家便有了自主创业的冲动。做什么好呢?大家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做老本行 IT。然而,孟兵团队的创业之路异常艰辛,最难的时候别说交不起房租,就连饭都吃不上。前途迷茫时他们想到在西安读书时吃的肉夹馍,突然眼前一亮,为何不乘「互联网 +」的东风做大众喜爱的肉夹馍生意呢?

说干就干,他们通过众筹,并加上部分积蓄,凑齐了四五十万元的启动资金,同时拜师学艺。在学做肉夹馍的过程中,创业团队光做实验就用掉了 2500 千克面粉和 1000 千克猪肉。功夫不负有心人,「西少爷」终于完全掌握了做肉夹馍的要领,迈出了开店前最为坚实的一步。

「西少爷」的首家门店选址在北京 IT 公司云集的五道口,紧靠网易和搜狐公司大楼。「西少爷」将目标首先瞄准了和创始人此前有着相同工作背景的年轻人,推出了「凭互联网公司的工牌和名片吃一周」的口号。同时规定消费者只要在朋友圈里转发「西少爷」的一篇《我为什么辞职去卖肉夹馍》的文章,就可以免费领到一张价值 8 元的肉夹馍赠券。结果,「西少爷肉夹馍」的门店前排起了长龙,甚至一直延伸了好几百米。由于顾客实在太多,做出的肉夹馍根本不够卖,无奈之下,「西少爷」规定每位排队顾客只能限买一个。

2014 年 11 月,「西少爷」的市场估价已经超过 4000 万元,最高时达到 8000 万元,吸引了众多风险投资机构,A 轮风险投资高达几千万美元。当年,它被国内多个机构评为 2014 年度最佳创业品牌,并且获得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还引来了清控科创等风险投资的注资。

案例点评:「西少爷肉夹馍」创业的成功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用发散性思维选对了正确的创业项目。「西少爷」的四位创始人此前创办过 IT 企业,本以为这是他们的拿手好戏,结果却经营惨淡、步履维艰。他们为何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反而没有做好?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创业的表面,而没有看到实质。他们后来是采用发散思维,从 IT 思维发散出去,瞄准陕西的传统食品肉夹馍,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二是精确的配方、独特的制作流程、严格的食材卫生与标准化管理。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产品和服务必须标准化,最好还要有制定这种标准的话语权。以前做肉夹馍有没有标准无人知晓,但「西少爷」做到了。就在开业后不久,他们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产品质量标准,严格限定馍的直径、质量、烘焙时间、肉的分量、调味料用量,确保顾客在北京所有店面买到的肉夹馍完全一样。当然,他们的这本肉夹馍操作规范手册是从来不对外示人的,这已经成为他们知识产权的一部分。

三是以互联网思维做中式快餐,充分发挥互联网乘数效应。「西少爷」把第一家店专门开在了互联网公司密集的地区,通过促销策略吸引了第一批顾客。在排队过程中,顾客一边等待,一边发微博、微信照片与外界互动。顾客通过自媒体的自发宣传,极大地提高了「西少爷肉夹馍」的知名度,也激起了更多消费者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望。

与此同时,「西少爷肉夹馍」的创业者们还积极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通过走访附近的人群,进行市场调研和人流统计,并借助此前在互联网行业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大大推动了销售的提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