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好奇、改变、选择:小红书流量变现的 个关键

原创
发布时间: 2022-06-28 11:18:24 热度: 201 作者: 运营小能手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640 字 阅读需要 6 分钟
疯狂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当我们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和流量,就要开启探索商业变现之路。小红书平台作为内容类电商,流量变现离不开3个关键_——好奇、改变和选择。

疯狂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当我们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和流量,就要开启探索商业变现之路。小红书平台作为内容类电商,流量变现离不开 3 个关键 _——好奇、改变和选择。

怎样才能使更多的流量变现?

那我们先不妨思考一下社区电商实现转化的本质是什么?

小红书从 2017 年开始力邀明星入驻,提升的其实是只是流量,这个作用力不是直接用到转化率上。而去年淘宝因「好评造假黑色产业链」被曝光,也从侧面说明了电商平台在做内容时,为了提高转化率是何等绞尽脑汁。

如果我们把电商与实体零售中的销售环节做个比对,不难发现:其实内容电商就像是一个销售人员,职责是想吸引顾客、卖出商品,而转化率就是让销售员成功售出商品的概率。

下面我将逐一分析、对比各个内容类电商流量变现方式的优劣势,来分析小红书流量变现的商业运作逻辑。

有效提高转化的引流到底怎么做?

在寻找流量变现的逻辑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音响城销售的故事。

——八九十年代的电脑城、音响城里通常有这样两种常见的销售方式:

第一种是:销售人员站在店门口,看到有人经过就递上一张传单并问对方:买音响吗?这种销售模式在当时的年代占到 99%。销售人员看似比谁都勤奋、餐风露宿,万般辛苦。结果呢?「传单销售」、「扑街销售」只换来「守株待兔」。

第二种是:销售人员喜欢用听起来高大上的产品信息吸引(甚至有些忽悠人的意味)客户,说:「这位先生/女士,我们这是进口的德国货,进来试试下吧?」

此时,如果你是顾客听了销售人员的话进店,对方会继续问:「您想听」

如果顾客进店,店员会询问第一个问题:先生听 AV(影音)还是 Hifi(高保真)?——对方目的很明显是想区分你是发烧友还是想随便听听。随后为你挑选曲目开始播放,如果此时你觉得效果确实不错,于是你开始确信:我的确应该换个更好点儿的音响设备了。

最后,对方为了吸引你购买会主动给你一点价格优惠,但你最后一定会买吗?不一定!这中间可能还取决于更多的因素。

所以,我们看到,这种最传统的销售如果想成功,销售的过程涉及到 3 个关键:

  1. 好奇——引起顾客的兴趣和注意;
  2. 改变——让顾客坚信自己需要这个产品;
  3. 选择——让顾客做出购买决定并支付订单。

对应到两种销售的行为,可以对比为:

回到今天的时代,你有没有发现如今很多电商首页 Banner 的广告栏里推送的相关品牌信息,就好比上述案例中音响店员的「扑街销售」,只要你进店,不管你是否真的需要就开始对你营销,影响了你的体验感不说,转化率也很低。

下面我们结合几家知名做内容的电商和销售过程中的这 3 个关键点,来看看他们在寻找转化率期间都是怎么做的。

如下表所示:

加载中...

通过对比:

我们看到小红书做转化的方式是——在引起「好奇」这一环节中,通过明星效应种草、兴趣标签带来了巨大流量,对于后边用户做出「改变」的环节起到了铺垫作用。

反观天猫虽然凭借淘宝巨大的用户流量,有着较强的电商运营能力,但是在前面两个环节做的却不够彻底。这也是我们在本书开篇讨论的为什么阿里选择领投小红书的问题。因为相比小红书和大众点评,阿里是「强电商、弱内容」。

而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电商追求转化率,其实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为何缺一不可?

在第一步在引发好奇阶段,用户此时其实还属于「闲逛」的状态,可以说是没有消费心理或者是兴趣。如果这时有兴趣这种驱动力在引导行用户的行为,就会引发「改变」,这个环节其实是对用户心理的一个过渡——从没兴趣到想购买。

反观现在很多内容电商往往只是在流量端做文章,之所以不易成功,原因就是用户「闲逛」和「购买」的心理需求不同,不能确保都能形成转化。

据我观察,目前市场上只有少数属于感性消费的模式可以跳过引发「改变」这个环节的,如游戏市场和粉丝经济。

尽管所有企业都希望用户一直出于感性消费中,但能做到的几乎很少见。

所以我们在寻求转化、流量变现的过程中,也更应该遵循好奇→改变→选择这个路径来挖掘更多流量变现的可能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运营小能手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