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如何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做创意?

原创
发布时间: 2022-07-29 20:14:35 热度: 182 作者: 谭淼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706 字 阅读需要 6 分钟
各位插坐的同学大家好,我是特别害怕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来想创意的蒙古大夫。今天却偏偏要跟大家聊聊如何组织头脑风暴。什么是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创意人最后的遮羞布。

各位插坐的同学大家好,我是特别害怕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来想创意的蒙古大夫。今天却偏偏要跟大家聊聊如何组织头脑风暴。

什么是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创意人最后的遮羞布。你通过分析的方式得不到解决方案的时候,就组织一些人,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对一个项目需求,不设限制的自由讨论,这就是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的英文缩写是 BS。这个缩写差不多能代表我对这种创意方法的基本态度。我不否认坐一屋子的人大家鸡一嘴鸭一嘴的漫谈,在随意讨论的过程中灵光乍现,想到了一个牛逼的创意,最后执行出来叫好又叫座。

也许会有这样的好事发生。但是对于一个年薪百万的 CMO 而言,这种失控状态下的作业方式,并不能确保创意产品的稳定生产,而且会让大家养成一种表面上自由自在、实际上没什么责任感的工作心态。所以并不可取。

那么可取的方法是什么?有几种改良版的头脑风暴工作法分享给大家。

一、组织头脑风暴的会议,不能是「激情犯罪」,而要事先预谋。

什么激情犯罪?就是突然脑门一热,叫十个人来开个会,智力民工们被抓壮丁到现场,临时想。

在没有对项目背景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你能指望大家想出什么好东西来?所以组织头脑风暴会议,至少提前通知,把项目背景整理清楚,发给参会人员,约定必须先熟悉相关资料,然后带着问题和想法来「头脑风暴」。

人的工作习惯是需要「训练」的。习惯了在头脑风暴的时候事先把要表达的观点都整理清楚,会大大提升创意效率。千万不要临时开会,然后大家对项目一知半解,三个小时的会议两个小时都在现场百度查各种资料。没有意义。

二、组织头脑风暴的会议,不适合讨论策略等主干问题,只适合讨论具体的创意表现形式。

开过头脑风暴会议的同学也许会有这样一个察觉,有些 BS 会议感觉相谈甚欢,有些感觉就是尬聊。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开到尬聊的,往往是把一些不适合公共讨论的议题作为了 BS 的对象,比如定位,比如营销策略。这些其实更适合有经验的专家独立完成。

作为一次头脑风暴的组织者,你最好先把这些框架的问题想清楚了,然后让大家来质疑,唱反调,论证你的结论是否正确。或者是围绕确定的方向,让大家来讨论具体的创意表现形式即可。比如要做一首广告嘻哈歌曲,歌曲内容是什么?

三、发挥头脑风暴的团队价值,就要「强迫」每一个人发言。

我对头脑风暴之所以有偏见,是从创意结果输出的角度看,它的效率太低。如果从团队能力养成的角度,头脑风暴又是个很好的学习方式。

但无论什么时候,你会发现,主动发言的人总是就那么两个人,大部分人就愿意做沉默的大多数。

所以,一个非常残忍也非常有效的方式,就是每次头脑风暴的时候,都点名让参会人员挨个发言,让每一个人都有紧张感,倒逼着他们事先去做一点点功课。尽量引导大家去公开表达一个逻辑完整的观点,我想到这个创意,消费者洞察是什么,可参考的案例是什么。

即便是没有新鲜的想法,哪怕分享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案例,或是一个报告也可以。

四、好嘴头不如烂笔头。头脑风暴会议,比话聊更重要的是文字记录,而且是板书。

表达的形式越容易,人们越是不上心。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其实是比较差的,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

落成文字,就会好很多。

所以,一个成功的、胜利的头脑风暴会议,一定要有一个逻辑清晰、语言凝练的板书。谁想到了什么创意,发表了什么观点,随时在板书上进行增删。这样确保后面发言的人,能对照着板书,有的放矢,别人讲过的观点就别再重复,只讲不同观点或新的内容。这也是提升头脑风暴效率非常有用的一种方式。

五、每次会议要有具体成果的产出,但要严格控制时间,避免疲劳战。

其实不止头脑风暴,所有的会议都应该严格控制时间。每个人的发言三分钟,整体会议不超过两个小时,能不晚上通宵开会就不开,你的 deadline 就是准点下班六点钟。

会议结束前是好是坏必须有一些大家认可的结果。这些工作原则能确定下来,大家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良性的预期。反之,每次开会都是马拉松,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很容易养成拖沓的坏毛病。

以上就是我们对头脑风暴创意法的一些补充性建议。总结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事先准备、人人参与、讨论干货、现场板书、控制时间。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谭淼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