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销售团队管理」搭系统:启动组织中隐形的动力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3-04 10:26:38 热度: 228 作者: 营销刘宁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2769 字 阅读需要 10 分钟
* 为了能拟定目标和方针,一个管理者必须对公司内部作业情况以及外在市场环境相当了解才行。——青木武一

在旅悦集团创办之初,我遇到了很多问题。虽然团队中的骨干都是跟了我多年的兄弟,但依然难以保证集团内部的所有人都能够理解我们的梦想和方向,并自发前行。甚至在一些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和我们的初衷相悖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始考虑搭系统,启动组织中隐形的动力。

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是「家庭系统排列」的创始人。他对组织中的隐形动力——系统良知,是这样定义的:「在团队和组织中,有一股特别的力量在引导个体和组织,让他们不是走向目标就是走上岔路,这个就叫作系统良知(与道德无关),这是一种个体和个体之间形成的无意识认知。当管理行为符合系统认知的方向,团队趋于平衡、和谐。如果不符合方向,系统将自我修正,团队将失衡,产生冲突、矛盾,直至毁灭。」

路先生刚进公司 10 个月,但已经是团队中的业务骨干,表现非常突出。因为他所在团队的主管晋升到其他部门,路先生被提拔为团队的领导,接手「战队」。这个团队除了他以外还有几名同事。

A:业务骨干(「五年陈」员工,颇有影响力)。

B:默默耕耘(「三年陈」员工,业绩中游,为人踏实诚恳)。

C:积极配合(「两年陈」员工,业绩不理想,积极向上,但有点着急)。

D:新手上路(进入公司半年,工作还没有什么章法)。

E:业务骨干(是路先生刚进公司时的师傅,业绩好,一直和路先生关系不错)。

「战队」是本地排名第一的团队,也是一支老牌劲旅,获得过很多的荣誉。路先生接手后很想做出成绩,于是第二天就开了第一次小组会议。那次会议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自己是一个干实事的人,所以会带领大家创造一个新的高度。大家都是兄弟,不用分得那么清楚。以后不管是老人还是新人,自己一定会一视同仁,请大家务必全力配合。

第二,建议改原来团队的名字,原来的主管在新人培养和骨干培养上做得不够,接下来自己会有所改进。

第三,批评某个已被开除的不达标的成员,说他不适合继续留在团队。

紧张地开完第一次小组会后,路先生如释重负,心想终于走上了一条管理之路,但是又觉得开完会后,团队一点都不兴奋,路先生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对……

为什么路先生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他这次会议的内容没能遵循系统良知的运作法则。

(1)人人都有归属权利

团队中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权利来归属于这个团队。也就是说,团队内的每一位成员,不论身份、入职时间、过往经历等,都平等地占有一个席位。有的成员能力强、业绩好,有的成员很努力却进步缓慢,有的成员性格激进……即使这样,每个人拥有的归属权利也不会发生改变。每个人都必须被同等接纳,享受同等尊重。路先生犯的错误是认为那名不达标成员不适合待在团队。他忽视了那名不达标成员的归属权利,这无疑招致其他员工的不理解。

(2)拥有职权者优先

很多团队都会出现团队主管能力不强但员工能力强的现象。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出现难以服众的情况。就像是路先生刚刚上任,如果管理不当,团队很容易就出现不和谐的情况。而路先生急于召开会议,规划安排,某种程度上也是急于证明自己,因为他在上任之前没有得到扶持,更没有享受过优先权。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临时「上位」的情况对于管理者来说很不利。我建议,如果你想帮扶一位管理者上位,就要全力支持他,即便他短期内有错误,也要给他绝对的优先权。相信你的支持会给他带来一股很强的力量,让他更顺利地完成事情。

(3)施与受的平衡

施予和承受是要平衡的,否则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复杂、掰扯不清。很多管理者施予很少,却要下属承受很多,时间久了,下属内心会不平衡,进而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例如路先生认为公司对那名不达标的成员付出很多。因为立场不同,这句话很难获得一致认同,甚至会导致个别员工为那名成员抱屈,进而影响团队的工作氛围。

除此之外,团队也要鼓励发扬「感恩文化」,员工为公司付出了很多心力,即便管理者给员工支付了报酬和福利,依旧要对员工表达感谢,哪怕是从说一句简单的「谢谢」入手。

(4)先到者序位优于后到者

在一个团队里,管理者能将「先到者序位优于后到者」作为既定的规矩继承下去,能省下很多的潜在问题,也不会激起新员工的负面情绪,因为他们也会变成老员工。路先生犯的错误就是新人、老人一视同仁,结果新老员工都不开心。

(5)必须承认事实原貌

在案例中,路先生不承认事实原貌的地方在于,他说那名不达标的成员不适合成为「战队」的一员。但即便他的表现确实不达标,路先生再讲述出来也要遵循「有功有失」的原则,全面客观地评价成员。

管理者辞退员工时的表述也大有文章,因为其他员工感受最直接的就是管理者辞退了谁、惩罚了谁、晋升了谁。因此管理者在介绍时必须要承认事实原貌,将此次通报当成是一次文化传播的好机会,否则下属会觉得管理者是一个「翻脸不认人」的上司。

基于以上系统认知规则,管理者如何运用系统动力来做管理?

第一,同以前的同级同事私下直接进行沟通,消除紧张气氛。理解以前同级同事的心情,并不是每一位同事都为你的升迁感到高兴,给一点时间让他们适应。不少管理者一经提升就喜形于色,当然这也无可厚非,不过晋升者获得提升之后还是要体察他人的心情。私下进行交流,一方面削弱了上下级关系,让尚未晋升的同事有个心理缓冲;另一方面能够更有效地传达你的真诚。

第二,尊重上任领导,并电话沟通,虚心求教,邀请回来开欢送会。我以前跟员工说过这样的话:「其实你刚接手 3 个月内的团队业绩不是你的业绩,而是上任管理者的惯性遗留,要用这段时间来观察、学习和人相处。」即便你得到晋升,管理新团队,还是要对上任管理者打下的江山保持必要的尊重。遇事要及时虚心请教,态度端正、真诚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立刻并公开地应对这一改变,告诉团队成员你很希望赢得他们的尊重。因为你是他们的新任管理者,鉴于他们对上任管理者仍心怀情谊,并且尚未适应你的到来,此时你主动展现你的真诚友好是非常重要的。表达要走心,真诚地告诉他们,你即将要与他们一起工作,很希望大家能坦诚相处,得到彼此的尊重。

第四,对于前成员的离开表示遗憾,分别在法、理、情的角度予以公开沟通。不少管理者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决心,会不留情面地批评前成员,对其过往积极优秀的表现加以否定。其实这是损人不利己的表现。正确的做法应是从法、理、情的角度进行公开沟通,不偏不倚,进行公正、客观、如实的评价。

第五,尽量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要过度改变自己的行为,拒绝虚伪的民主。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见过一些管理者其实本人性格比较严肃,却为了赢得员工的心而一时假装活泼热情,目的暂时达到后又恢复本性,对员工的态度很严肃。这样的行为反倒让员工觉得你很虚伪,得不偿失。

启动组织中隐形的动力对于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我的个人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有搭好系统,尊重运行规则,才能有效地管理好团队,发挥效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营销刘宁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