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利用订阅号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经典案例分析:央视新闻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7-08 18:11:52 热度: 232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335 字 阅读需要 5 分钟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于2013年4月1日上线,截至2013年7月11日用户数达到了70万,每天收到用户回复3000条以上。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于 2013 年 4 月 1 日上线,截至 2013 年 7 月 11 日用户数达到了 70 万,每天收到用户回复 3000 条以上,在微信媒体公众账号的用户数和活跃度名列前茅。面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新闻,「央视新闻」微信会向受众进行推送,并将最新进展更新在自定义菜单,用户回复关键词可索取新闻的最新进展。该公众号还为频道的节目征集线索和评论,并选择用户的精彩回复反哺给屏幕,另外还使用主持人语音的方式推介重点节目,或提出互动话题,邀请用户参与互动。

综观央视新闻公众账号运营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央视新闻」利用微信主要做了四件事。

1.推送频道优质资源

「央视新闻」公众账号编辑团队经过多次调整,先后向订户推送过央视主持人口播语音信息、独家视频信息,最终形成了目前「早晚推送精选新闻图文专题,随时推送重大突发新闻独家资源,以图文素材为主,注重多媒体搭配」的推送模式。

在日常精选新闻的选取上,「央视新闻」一般为订户选择四条消息,包括一条重大新闻、一条央视的独家报道、一条民生消息、一条网络热点信息。在实际操作上还会灵活变通,比如新闻中心重点项目的推介、互动话题等。下一阶段,编辑团队已经达成共识,将更加注重公众账号的消息质量,严格控制推送次数和推送消息的数量。

2.和电视节目开展互动

电视媒体封闭的传播形态使它在新媒体环境下流失了一部分受众。无论将微信定位为即时通信工具还是具有潜力的社交媒体,依托强关系的互动性都是微信最突出的特征之一,这为弥补传统电视节目互动性不足提供了一条解决思路。

在 2013 年两会期间,「央视新闻」与晚间的《24 小时》节目组进行合作,推出「微观两会」,每天对一个两会热点话题征集微信评论,每天的回复量都在 2 万 ~3 万。与微博互动的「留言板」效果不同,在微信平台上的互动更为私密,类似于「小纸条」的功能。从编辑团队的整理结果看,相比微博的网友评论来说,微信网友的回复质量要更高。

3.增强突发新闻的报道时效

微信在重大突发性新闻面前展现出了惊人的力量。以「央视新闻」频道对于「4·20」芦山地震的报道为例,「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于当日 8 时 09 分发出了地震的第一条微博。经过简单编辑,第一条微信信息「四川雅安发生 5.9 级地震」于 8 时 16 分向所有订户推送,在媒体微信账号中是最快的。随后,「央视新闻」又陆续推送了其他 6 条信息给订户。考虑到微信消息在发送的同时几乎就被接收,在当日订户接收到有关地震报道的信息中,「央视新闻」推送的信息在客观上占有一定的优先度。

与此同时,「央视新闻」频道在 20 日晚间将微信二维码挂在了电视屏幕上,吸引观众关注微信直播消息。这期间,「央视新闻」公众账号订户增加了 10 万,微信辅助地震新闻报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打通客户端,让订户自主选择接收

利用微信推送的信息流量不能太大,否则会对订户带来过大的信息负担和经济负担。与此相比,新闻客户端对新闻的容量更大,但在编辑方法和内容呈现上和微信精选新闻的编辑方式比较相近。「央视新闻」已经通过技术手段将微信与新闻客户端打通,订户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导入到客户端详细浏览,由被动接收转为主动地、有选择性地接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8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