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微信创业]连本地内容都做不好咋办?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7-11 18:32:26 热度: 227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3750 字 阅读需要 13 分钟
做本地号很不错!然而,我知道。

做本地号很不错!然而,我知道,更多的平民面临的其实是看起来更为尴尬的问题:

不仅

  • 没什么货可卖

  • 没什么课可讲

甚至

  • 连本地内容也做不好

——难道就没有出路了吗?怎么可能就没有出路了嘛!了不起,我们再用一次「退而求其次」的策略呗!弄不好,依然处处有惊喜呢!

在继续之前,先说说另外一件事儿:

商业能力是完全独立于传统教育体系之外的——弄不好,读书读多了反倒有可能被剥夺了商业能力的成长呢!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家楼下的胡同口,有一对夫妇开始每到傍晚就蹲在街边卖烤羊肉串——只有一支烤炉架的那种。据说,两口子连初中都没有读完。到了我考上大学离开老家的那一年,1991 年,他们两口子终于攒足了钱,有了自己的门店,三十平方米左右,立了个牌子,叫「丰茂烤串」。许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我还是会时不时带着朋友去吃他们家的烤串,总是要到店排队很久才能吃上。丰茂在全国有多少家连锁店我不知道,反正我老家延吉市里有很多家,北京至少七八家,上海也有——甚至,2014 年我去美国的时候,在旧金山和洛杉矶都找到了它的分店!

2013 年已经通过投资获得财富自由的我,曾经多次向家人慨叹:若是我现在依然教书为生,一年赚个五六十万元的税后收入,那么,虽然内心可能依然是个自傲的人,可实际上,从商业能力这个层面上去比较的话,我还真不如人家初中没毕业就去卖烤串的人呢!

所以吧,任何时候,平民都是有机会的,不是吗?你想想看,若是你让王兴、张一鸣、马云、马化腾这种精英去开个串店什么的,可行吗?估计也开不明白。别说开了,他们压根就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这也常常引发我另外一个慨叹:

  • 向上总是竞争越来越惨烈的;
  • 向下总有越来越开阔的空间。

话说回来,如果我们再一次应用「退而求其次」的策略,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如果我竟然连本地内容(地区号)都做不好的话,那么,我就做个「小区号」算了!

什么叫「小区号」呢?你的微信通讯录里有 5000 个位置。平均来看,普通人(即,平民)的微信通讯录里有大约三五百个联系人——当然是未经任何商业思维筛选过的,因为绝大多数人只不过是把微信当作一个「熟人通信工具」使用而已。

那么,你现在可以做一件事:

花上一段时间,在你的微信通讯录里不断添加以你的住所为中心的附近的居民——至少 1,000 位,5,000 位更好;能再多的话,了不起就再买一个手机,再买一个手机号码,再注册一个新的微信号嘛!

如此这般,你的微信号就变成了「小区号」!如此这般之后,相当于是:

在一分钱没花的情况下,你给自己建设了一个容纳了 1,000 人、5,000 人,甚至更多人存在且不断来来往往的「广场」。

更有意义的是,你哪是免费建设了一个「广场」而已啊!在这个「广场」里,你还有微信为你提供的各种「屏幕」——朋友圈、视频号以及微信小商店,还有未来必然出现的直播间,你说这个「小区号」是否有很大的长期商业价值?如果有,那再倒过头来认真问自己一次:「这事儿是否值得我努力去做?」

很多人对 1,000 人究竟是多少人,完全没有概念和感知,也不知道 1,000 人意味着什么。

在北京,有一个居住区,叫「天通苑」,里面有 16 个分区,654 栋楼,常住人口将近 50 万——你看,一栋那么高的居民楼里,平均来看也不过住着 800 人不到。天通苑的地铁站,据说是全世界最拥挤的、人流量最大的地铁站,到了高峰时刻,差不多长这样:

在这张照片里,正在排队的人,差不多就是 1,000 人。通过这样的视觉震撼,你现在能反应过来了:若是你竟然需要在物理世界里建设一个能容纳 1,000 人的大广场,你究竟需要投入多少钱、多长时间才能建造那么大的一个建筑?反正,若是 1,000 人肩并肩胸靠背地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的话,占地面积也会超过 450 平方米;若是能够正常走动,相互之间有一点空隙,像上图那样,那就得要 1,000 平方米左右;若是像商场那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空间的话,那么,想要同时容纳 1,000 人,那就得有 5,000 多平方米才凑合着够用——中小城市里的百货中心差不多也就是这个规模。

我的意思是说,你只不过是用了你的时间和精力而已,在完全不需要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你居然可以建造一个跟你们老家本地百货商场差不多的商业空间!——你说,你说!你快说!这事儿是不是太划算了呢?

所以说,永远不要抱怨这个世界不给你机会!机会这东西,随时随地都存在;只不过,大多数人看不到而已,或者刻薄一点讲,那就是「大多数人根本不配看得到」。

你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想:「嗯,是,听起来不错……可,就算是我按照你说的做了,且做到了,又怎样呢?我咋赚钱呢?」

让我们花两分钟时间学习一个新的商业思维模式,很简单、很容易理解,因为它只不过是一个概念而已,然后,你就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这个概念叫——等等!开始计时!120 秒!倒计时!——客户终生价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简称CLV):

所谓「客户终生价值」就是指你在一个购买你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客户身上一辈子能赚到的利润。

一分钟过去了,再用一分钟把这句话反复朗读若干遍吧!

完事儿!你!毕!业!了!因为这个概念在你脑子里是否存在,对你接下来的所有思考、所有决策、所有行动都有巨大的影响。仅仅「有」和「没有」这个概念之间的差异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再看看这张图:

在这个示意图中,你最终的利润,无非是两个指标的乘积(或者,在图中括出来的面积)。你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 CLV 越高,你的客户数量越多,乘积越大——就这么简单。

当你想要预估一个生意能不能做的时候,你只要想想你的最终利润(就是图中你能画出来的方块面积)能够大幅度超过你的投入(成本)就可以了——或者,反过来讲,那个方块的面积大小决定了你是否值得投入。

很简单是吧?不过,如此简单的概念及其应用,在绝大多数平民的脑壳里是压根不存在的——所以才出现「天下无论多烂的生意竟然都有人在认真地做」的情况。他们不做最重要的思考,所以,每次都只能像赌博一样,投入自己的身家去赌,赌赢了也不知道是咋赢的(即便赢了也无法扩大再成长),赌输了也不知道是咋输的(赌输了当然要怪自己命不好)……这就是真相,很多很多人终其一生只不过是认真地做了一个积极向上非常努力的赌徒而已。

对「客户终生价值」(CLV)这个概念的深入思考是至关重要的,你要问:

  • 客户数量是不是有天花板存在?
  • 这个商品或者服务的客户终生价值究竟有多大?
  • 客户终生价值和客户数量的乘积是多少?
  • 我要投入多少换取这个乘积呢?
  • 我有什么办法可以尽可能提高客户数量呢?
  • 我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大客户终生价值呢?

……

进而,这些问题会引发你对很多事物的理解发生变化甚至逆转。你会发现的,有些客单价比较高的商品,实际上「客户终生价值」并不高,比如,那些看起来很贵的线下各类补习班课程——因为人们只会购买它一次,并且,这种课程的客户人数还明显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反倒是「丰茂串店」这种生意更吓人,首先是因为它的客户有可能越来越多;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客户好像每次花的钱都并不太多,可这些客户时不时就要来吃一顿。所以,丰茂串店的生意里,客户终生价值实际上要比那些高考英语补习班强太多了!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同样的思考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所以,在这里,我不会、也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或者「最佳选择」——不过,我倒是可以分享一个我当初的思考结果。

在我们国家刚刚改革开放,推行市场经济的时候,全国上下所有地方都出现了所谓的「夜市」。然后,家家户户都为了多赚一点钱(当时被戏谑为「捞点外快」)去夜市里练摊。平民么!总是「不选」或者「乱选」,所以十有八九都会「选错」,所以,夜市里卖什么的都有。过了一小段时间,夜市就不那么热闹了——因为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赚到什么钱!当然,这也并不奇怪,选错了还能赚到钱,那才叫真的奇怪呢。

然而,商业并没有因为大多数平民凑了凑热闹没赚到啥钱就散了而停止发展。很快,百货大楼火了起来,随后各地都出现了除了「大百货」之外的「二百货」「三百货」甚至「五百货」……后来,就开始出现各种专门品类的大市场,比如,菜市场、宠物市场、鲜花市场……再后来,就出现了各种专卖店,先是各种杂牌服装店出现,然后全部倒掉,被替换成了「品牌服装专卖店」,并且连锁。而街边常年屹立不倒,几十年如一日地经营着的,还真的没有多少品类,就那么几个:餐馆、便利店、眼镜铺、金店、药店、典当行、烟酒专卖店、咖啡店……如果你略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不是偶然,因为这些品类的「客户终生价值」都非常高,与客户数量的乘积也非常大!

那接下来我的结论就简单了:这些「长生」或者「常胜」的品类中,有哪一个是我能做且能做好的呢?后来,我的结论是,药店不错啊!并且,都不用做什么调研,仅凭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出结论,在店里卖避孕套(保健品)肯定比卖感冒药(医药)更赚钱啊——别笑,我还真的有所行动呢!

好了,这个章节,就到此为止。然而,通过这个章节,你能理解为什么李笑来会坚持认为教育是最伟大的布施了吧?而你,我猜,也一定感受到了认知提升的惊人效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8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