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组建团队,产品打磨(上)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7-13 21:08:41 热度: 239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5327 字 阅读需要 18 分钟
我们常和创业者说:要把大块的时间用在产品上,产品为王,产品是团队能力的集中体现,要以匠人的心态打磨好产品。有了优质的产品,创业者说话才会比较有底气。

们常和创业者说:要把大块的时间用在产品上,产品为王,产品是团队能力的集中体现,要以匠人的心态打磨好产品。有了优质的产品,创业者说话才会比较有底气,对外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增加很多粉丝,并以此作为和投资人谈判的基础。对内可以安抚团队,提升团队斗志,证明团队实力。团队在进行产品打磨的过程中,首先要找准用户群体,了解用户的需求。之后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产品规划和产品设计,并在样品成型之后进行产品测试,收集真实的用户反馈,根据反馈不断优化产品,提升客户体验。

产品规划

一、关于用户

关于用户的重要性,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第一,用户永远是对的。

第二,用户是产品存在的前提,是公司设立的理由。

第三,用户是我们所有决策的基础。

用户是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根基。公司和产品是相偎相依的关系,产品是公司的核心,是一个公司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而公司生产产品的目的自然是希望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付费的行为。既然产品是提供给用户使用的,那么,没有什么比用户的反馈更加有用的了。一款产品的精准用户群体所表达的观点一定是对的,并且是团队后续研发改进产品功能的依据。团队所有的决策都是围绕用户产生的,只有用户真心喜欢这个产品、并且愿意传播让更多的人体验这个产品,他们才会愿意为此而付费。

那么,怎么才能在企业初创期找到精准的用户群体呢?答案是找到用户的聚集区。比如一个项目是做大学生分期付款的,那么它的用户群体是在大学校园。一个项目针对的用户群体一定可以把他们精准地定位到某一个特定的场景中。在约谈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创业团队不能描述用户的特征,或者很笼统回复为白领女性。其实,对于投资人来说,白领女性不是一个准确的定位,比如白领女性的年龄范围、收入情况如何,有没有可以形容的词语或者人物画像,把白领女性再缩小,找到一个更为有力的定位,并联想到这些用户会主动到哪里去,哪里是她们频繁出没的地方。

二、关于需求

1.刚需胜过好产品。

产品的诞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提高工作或者生活的效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此过程中,人的需求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刚需。当下,一个产品的价值表现在有多少用户愿意为它付费,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这个产品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用户的问题。产品的质量很重要。一款产品,功能完备,质量过关,可以称得上一个好产品,但是如果不和用户需求相结合,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多大的价值,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是习惯在传统市场生存的人转到创新市场之初不能适应的关键点。在传统市场里面,需求是被验证过的,产品生产出来就会有人买。而在创新市场,需求是未被验证过的,不是生产出来一个功能极全的产品就能够获得用户的喜爱,很可能会无人问津。

2.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任何产品和设计都是“耍流氓”。

大家总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我们可以把恋爱方面的事情换到产品设计上,任何产品都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用户进行调研,分析他们真实的需求是什么,以需求指导产品的开发。

3.需求必须是真实存在的用户痛点,也不要对自己“耍流氓”,不要臆想需求。

痛点和痒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痛点是刚需,是必须解决的;痒点是可解决可不解决的,不是核心问题。是不是刚需痛点,以用户是否愿意为此持续付费来判断。创业者需要找到的就是这些真实存在的用户痛点,而非伪需求。有些创业者喜欢在家里琢磨用户痛点,自以为自己琢磨出来的都是真实存在的需求,实际上只不过是在对自己“耍流氓”,没有对需求进行过验证,没有进行过充分的用户调研。比如说有些创业者研发出一款 APP,主要做司机间的社交,觉得司机在路上开车,无聊的时候可以呼叫周围的司机聊天解闷。如果周围的车发生了突发情况,还可以提醒司机注意或者在大堵车的时候呼叫前面的司机,找到堵车的原因或者一起聊天排解烦躁的情绪。乍听起来,很好很实用,实际上这是伪需求。如果你是一个司机,在开车途中聊天本身就是一件极危险的事情,不管是手动控制手机还是语音控制手机。一般来说,如果车上有乘客,司机还是偏向和乘客寒暄几句,和周围的司机并没有社交的需求。即使是遇到大堵车的情况,有道路交通广播的方式可以播报,事实上并不需要一款 APP 来解决。

三、关于 APP 产品

创业初期,对于创始团队来说,专注最重要。在前期考虑好产品功能、用户群体,找到突破口,一刀切入,稳准狠,正中用户要害。移动互联网是聚焦一点的战争,让用户记住“你”是谁,一点足以。你所开发的 APP 产品只做一件事,并努力把它做好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想面面俱到,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有的创业者常常想做类似微信的 APP,认为微信可以社交,可以支付,还可以做企业推广,简直是 Super App 。但是对于一般初创公司,人力、物力、财力都不足,也没有腾讯做背后的靠山,只要想好做 Only APP 就好了。况且微信发展初期,也并非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微信成立之初适应了以 Talkbox 为代表的社交市场发展趋势,目标打造即时通信,增加语音对讲功能,让好友间的社交更快速、更便捷,之后在积累大量用户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功能。

创业者在产品早期有时会犯“大而全”的错误,抱着完美主义的思想,认为我既然开发了一款产品,就要把它做到最好了再投放市场,于是把产品各个可以想到的功能都加上,觉得这个功能可以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那个功能可以满足那类人群的需求。实际上在初期,创业者的时间精力资源都极为有限,专攻一个功能一个需求就好了,这个功能一定能解决这个刚需,匹配起来,让用户记住你,就可以在市场上打开局面了。

四、产品设计

1.以用户为中心,直击人性,做好场景还原。

设计的原点是“人”,是场景和体验,不是功能、不是分类、不是列表。产品设计之初,需要根据产品描述一个用户故事场景或画面,通过问题来还原使用场景,把自己当作用户,有的放矢地进行场景还原。

模拟故事可以考虑以下几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即:什么人,在什么场景下,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什么目的使用这个产品,期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怎么使用这个产品,用完之后是否立刻解决了出现的问题。要注意这个场景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臆想出来进行的模拟。可以把这个场景放在真实的环境中,让目标用户去真实体验。

在场景还原的过程中,需要产品经理做好角色扮演的工作,基于用户的维度进行思考行事,模拟用户的行为,具有一颗同理心,了解真正目标用户的思维变化,不是刻意模仿,而是真正变为产品的受众群体。业界很多大佬也比较推崇这样的思维方法。张小龙说把产品做简单,就需要自己先变傻。现在的人们处在生活节奏极快的都市里面,很怕麻烦,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学会使用这个产品,也就放弃掉了。此时产品经理需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傻子,想想用户怎么使用才会方便,有更好的用户体验,然后进一步改进产品。周鸿祎也说过类似的话,做产品体验,先把自己切换成二傻子模式再说。如果产品经理真的把自己当作用户,从用户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可以看到自己产品的很多破绽,同时可以看到更多的机会。

产品要想达到稳准狠、直戳用户内心的目的,就必须打到人性深处。佛教中提到了人的六大弱点——贪(贪婪、执着),嗔(生气、愤怒),痴(愚痴、痴迷),妒(妒忌、嫉妒),慢(傲慢、炫耀),疑(怀疑、否定),与西方天主教所指的人的七宗罪有些相似。微信里面有很多基于人性弱点的产品观,比如:人是懒惰的,人是跟风的,人是没有耐心的。举例来说,风靡一时的抢红包,使微信的用户数和用户黏性达到了一个高点。红包不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礼节,更是反映了人们喜欢占小便宜的心理,一分一毛的红包,抢到了也很开心,如果抢到一块以上的红包,就兴奋得不得了。团购网站的盛行,也是抓住了人们希望用更少的钱买到优质服务的心理。而游戏的盛行,也是由于抓住了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有的人希望借游戏打发空闲时间;有的人本就争强好胜,于是不断地玩,不断地闯关,希望达到在朋友圈吹嘘的目的;有的人有好奇的心理,想看看再往下玩会有什么不同。根据不同的心理,游戏又分为了不同的类型,使不同的人群找到各自所爱。

2.回归本质,从用户需求出发,切忌厚此薄彼。

先好用再好看,产品设计先解决“好用”的事,再努力让界面好看。产品设计之初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想要好看,又想要好用。先集中精力把主要的事情解决,再考虑界面好看的问题。不好用的产品,就好比花拳绣腿,再好看,也不能使用户产生应有的黏性。

同时,在做产品的过程中,既要脚踏实地,也要时不时仰望星空。在迷茫的情况下,回归本源,回到事情的本质,把握核心的诉求,尤其是在研究产品、分析需求的时候,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就像更快的马的例子,我们不是要一匹更快的马,而是要更快地到达目的地,工具不一定是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需要经历简单、复杂、简单的升华三个阶段。对业务本身的掌握,是理解最核心的业务流程和机制,对需求本质的理解是了解用户背后真正的诉求和目的。这就对产品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把自己带入到用户的心理中,更需要在该行业有自己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3.跨界模仿。

设计是个综合的事情,也可以说是门综合的艺术。电商平台里面的购物车,就很好地模拟了线下购买场景中的使用场景,既贴合业务场景又易于用户理解,用户使用之初还会觉得亲切有趣。产品经理设计产品时不要一门心思闷头设计,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看了。行业与行业之间,有些东西是相通的。跨行业借鉴,同行业吸取,多走出去,看看生活。

4.产品流程简化。

每增加用户一步操作,就增加了用户流失的风险。从用户带着目的使用这个产品之初到完成使用,最好不要超过三步。现在的技术很发达,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数据监测和预测用户的行为,看看他们是怎么进行操作的,在哪一步停止了,替用户做准备或帮助用户操作。让产品更简单高效,让用户的使用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快速解决问题,是产品设计优化和迭代的常用方法之一。作为产品经理要时刻记住:用户是懒惰的,不要挑战用户的智商。

5.创新组合。

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组合是产品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比如在 iPhone 手机诞生之前,成熟的触屏技术、软件技术和手机技术都是已经存在的,但是乔布斯通过艺术的方式把这几个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开创了手机的新时代。

APP 开发注意点

一、在设计之前画流程图

即使一个最简单的 APP,都需要一个思虑周全的流程图,来确保 APP 在设计开发之初是合乎逻辑的,这样在开发过程中省去了很多推倒重来的时间。并且在画流程图梳理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思考开发预算和预计花费时间。同时,我们要确保 APP 的核心功能在产品首页醒目的位置显现出来,而不是埋没于多层导航元素之下。

二、用户需要快速进入产品页面

APP 加载时间过长,会让用户觉得这个产品并没有开发好,甚至会使用户对产品的信任感受损,必然会出现十分糟糕的用户体验。即使需要用户等待一段时间,也不要让用户看到空白的屏幕,使用加载指示条或者一个小动画,会好很多。如果加入一个进度指示条,让用户知道还有多长时间才能加载完会更好。但是,对于产品设计者,不要随意使用介绍动画。用户在首次打开 APP 的时候,给用户一个动画介绍是个不错的想法,但是不要太过火了。这些动画的出现必然会延迟用户打开 APP 的时间。如果没有精美又抓人心的设计,尽量不要让用户空等。

三、注意文字使用

APP 界面很小,寸土寸金,一页只能显示下 6~10 个列表,一行只能显示 10~16 个字。如果文字过长,一定要定义一下处理方式。最合理的方式还是要精简文字内容,缩短文字为佳。由于 APP 是在碎片时间片段式阅读的,因此 APP 界面上的文字表意要相当明了,准确地传达信息,不要啰唆,并且尽可能使用用户的语言,增加用户的亲切感。

四、功能引导

很多用户在使用 APP 之初并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款 APP 产品,故在用户使用产品之初,要加入功能引导的功能。但是很多设计团队在设置功能引导的时候又极易喜欢用漂亮的引导界面告诉用户新增的功能或隐藏的应用。但是不是所有的应用、所有的功能都需要花哨的引导的。如果是通用的功能、非重点的模块,根本就不需要引导;如果是功能告知,只需要轻量级的引导;如果是版本更新说明,可以使用说明书式的引导,但是要言简意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9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