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创业是个什么鬼?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7-14 07:55:41 热度: 220 作者: 刘宇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3283 字 阅读需要 11 分钟
一味地增加员工、扩充门面,而不改善编制,好景是维持不了多久的。——松下幸之助

这是一个全民创业的季节,空气里到处都是钱在烧的味道。

「现在是创业的最好时期!」

「难道你就不想自己出来做点什么?」

创业正成为一场全民运动,每个人耳边都会传来同学李雷和韩梅梅、同事马加薪、隔壁老王一夜暴富的创业传奇。

人人都想成为中国合伙人,你要是穿得不像一条技术狗,手上没几本商业计划书,不背一台苹果电脑坐在咖啡馆里,不摁两下 PPT,言必称痛点、O2O、融资,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唿。

现在就连上个厕所都要「互联网 +」了,浮躁、炒作、过度包装、欺骗、伪概念,弥漫在创业圈,90% 的大学生创业失败,许多人不到一年就死在创业路上——被情怀作死、被团队分歧内耗死、被投资人虐死、被一根筋的思维蠢死、被巨头欺负死、被市场鄙视死、被键盘侠骂死……

创业正成为一场新的「大跃进」,因为在一些地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定了指标、下了任务,甚至搞起了摊派,要求在一定时间段内,引导培育出多少名「创业明星」与「创新典范」来,「大干快上出政绩」。

许多人 21 岁不是出门远行,而是休学、辞职创业。可是,人生并不是一场生意,并非人人适合创业,你要经营的不是生意,而是更好的自己。在全民「砸锅卖铁」创业的狂热与迷失之中,我们需要来一桶冰。

一杯 3W 咖啡,让北京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成为创业者朝拜的圣地。

「很多不安分守己的人都在中关村这条街上聚集,就像当年的延安。」一位投资人说。

这条街上的数十家咖啡馆里,挤满了拖着行李箱赶来的创业信徒,他们一边介绍自己的项目,一边搭建团队,一边寻找创业孵化器、创投机构融资。

创业热成为考研热、留学热、公务员热之后的第四热,中关村开始 21 岁创业的新热潮。「不少学生大三时就开始创业,他们具有技术优势,思维方式和国际接轨,做事不墨守成规,因为年轻也不惧失败,这些人当中很可能会产生中国的乔布斯。」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称,这是中关村的「21 岁现象」。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的新形势下,总得让年轻人有点事做,而创业这场「新上山下乡」运动可以避免他们无所事事、喝酒闹事,而且走出去,甩出合伙人的名号,总比宅男、腐女更有逼格。

北京、深圳、广州、上海、重庆、成都、西安、杭州、天津,处处都有创业街,处处都有创客空间,处处都有创业咖啡馆。杭州有家创业咖啡馆的公告板上,贴满了寻找技术狗和合伙人的小纸条:「苦逼的兄弟,还在打工吗?入伙吧!做联合创始人!只要你技术够牛!」

创业之所以热起来,除了政府和高校层面的推动之外,还有资本的力量。热钱太多,而好项目太少,房产、股市不再是获益最佳的投资通道,私募市场上科技板块异常活跃,甚至很多传统行业的土豪也加入进来,做起了砸钱给你的天使。只要有好项目,求你拿走我的钱,遍地开花撒网捞鱼总能捞着几条鱼仔,买十个鸡蛋一起孵,总能孵出一只鸡仔来。

没有人能数得清中国目前到底有多少名创业者或多少家创业团队,因为每一天都有前仆后继者,有人正在死去,有人正在重生。

有一组数据或可窥见一斑,目前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超 1600 家,大学科技园 115 家,在孵化的企业 8 万多家,就业人数 170 多万人,全国活跃的创投机构 1000 多家,资本总量超 3500 亿元。

加载中...

IT 桔子统计,2014 年拿到天使轮投资的公司达 812 家,拿到 A 轮的达 846 家,拿到 B 轮的有 225 家。而事实上,过去一年实际拿到天使轮、A 轮和 B 轮的公司要远远高于上面这些数字。

浮躁,是这个全民创业时代最大的问题。

「95% 的创业者,都选择进入互联网行业。无论是做 App,还是淘宝开网店、社区 O2O,或者其他垂直细分领域,无数创业者都是什么热,就一窝蜂涌入,最后 95% 的创业者死在创业的沙滩上。」一位投资人说。

互联网是见证奇迹的地方,也是诞生神话的地方,太多的热钱在这里熊熊燃烧,坐过免费专车、快车的你,一定尝到过钱在烧的好处。

所有的人都在咖啡馆里、路演台上大谈梦想,所有的人都想成为创业教父,每个人都认为失败的那个一定不会是自己。而据清科集团报告,2005 年以来,VC、PE 参与投资的互联网公司达上千家,而目前已经上市的企业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都是昙花一现。

浮躁与泡沫化每一天都在入侵你的生活,扰乱你曾经坚信的勤劳致富的价值观。

「大学生开发手机软件毕业即成千万富翁」、「大学生摆摊卖饼日赚 600 元」的新闻每天都在蛊惑着你别窝在写字间里做苦逼的打工仔,快递辞职信,出来自己当老板!

你的朋友圈也正进入安利模式,似乎你身边的每个朋友都在忙着开微店、做淘宝发大财。他们不是在微信朋友圈里卖面膜,就是在做母婴用品和奶粉代购,或者是在卖进口水果、有机食品。

以前在朋友圈晒美食的都转而开始晒半夜空旷的办公室、白板、H5 以及抄袭来的各种创业宣言。鸡汤界也凭借创业潮,在被人唾弃的濒死之际终于重新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以前靠给单身狗做心理按摩为生,现在都变成鞭策还在上班的加班狗递交辞呈。

有位投资人说:「我这几年什么都没干,就是一拨一拨地见 90 后创业者,听他们海阔天空并献上自己的膝盖。」一位以演讲为职业的 90 后女创业者,通过各种媒体作秀来炒作自己,三里屯的实体店开不到一年就关张大吉,结果却能到处传经布道「互联网思维」和「90 后思维」。一大拨 90 后创业明星依靠浮夸和造假捞金,骗取粉丝和用户。

有人为了包装自己,编造学历、编造履历,把 1 万用户说成 1 亿,把 300 万投资说成 3000 万,把「人民币」改成「美元」。有 90 后创业明星夸海口,「将会拿出一亿利润分给员工」,最后表示「臣妾做不到」而低头道歉。

如果说浮躁创业有三宗罪,第一宗就是创业者变身成了「PPT 演讲达人」,每一天不是想着怎样做好生意,而是寻思怎么躺在漂亮的 PPT 上讲好故事,忽悠到百万投资。

创业不是听几场演讲,喝几杯咖啡,读几本《从 0 到 1》《创业维艰》《超级合作者》就能躺着圈钱发大财。

人人爱问创业导师李开复:我该去应聘大公司,还是自己创业?我很想创业,去哪里找伙伴?父母不支持,我该怎么办?我有很好的点子,没钱没技术怎么办?我要做个合伙人,该去哪里融资找钱?

李导师给热血创业青年泼了几桶冷水:创业是艰苦的,你不但要比就业加倍辛苦,自己不拿薪水,还要掏钱或借钱,四处碰壁,而且即便一切做得很好,最后失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今天在杂志封面受到追捧的创业者,完全可能几年后公司不再风光甚至倒闭了。全世界没有一个创业家是靠空想而成功的。如果有点子,你不是去融资找钱,你要先自己去验证市场,产生盈利来养活团队。

创业导师俞敏洪的建议是:创业要守正出奇。守正就是坚持底线,坚持做能够给社会长远带来正确影响的事情。出奇就是要想办法用一些最新的、最让人意料不到的方法把你的商业做成功。俞敏洪曾去参观日本一个有 400 年历史、专门做手工鹿皮制品的小作坊,它的定单定到十年后。「这么多定单,为什么不机械化、流水线作业?你一下子就能赚 10 倍,还能上市,市值好几百倍。他说我们就是坚守,坚守的就是品质,坚守自己的有限产出,无限品牌。」

为了劝创业青年少打点鸡血,马云在从巴西回国的路上,在手机上戳了 45 分钟,告诫青年:一夜暴富成名的事基本上是电视剧里的故事,好生意都需要时间和心血来积聚打造。

「很多人跟我说现在生意难做,我想说,做生意其实是在做自己。」

马云戳:几乎所有优秀的创业者都是在走路、吃饭、洗澡、睡觉做梦甚至上厕所时都在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担忧中品味零星的希望。

这几年,做成功的淘宝店主基本上是那些把开个店当自己乐趣的「奇葩人士」。他们觉得买卖就是一种乐趣和交流方式。花大钱砸市场而不是靠创意、靠耐心、靠服务去发现「知己」市场,那是愚蠢的自杀行为,但不想投入一点点小钱就想找到「知己」也是幼稚行为。

正如马云所言,对创业者来说,你要学会相处的不是生意,是未来,是明天的生活方式;你要经营的不是生意,而是更好的自己。 (李金锋摘自《新周刊》)


作者 何雄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刘宇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9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