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创业者要少混圈子,多泡用户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7-16 16:45:43 热度: 197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537 字 阅读需要 6 分钟
现在每个地方、每个行业都会经常主办创业论坛,各类圈子——「创业路演会」「创业红酒会」「创业论坛会」等遍地开花。名人、名媛、名嘴高光亮相。

现在每个地方、每个行业都会经常主办创业论坛,各类圈子——「创业路演会」「创业红酒会」「创业论坛会」等遍地开花。名人、名媛、名嘴高光亮相,主题演讲、现场 PK、导师点评好不热闹。参与其中含金量很高的活动,的确能提高个人见识、结交朋友、所得颇丰。但是如果一个创业者把精力放在大量参加这样的「圈子」聚会里,只怕会在饭局里迷失,忘记了创业者应该把更多精力和用户放在一起。

现在很多没有资源的人做「资源整合」,没有资本的人做「资本运作」,没有人脉的人做「圈子平台」。其实资源只有「交换」才能产生价值,如果你自己没有值得与他人交换的资源,凭什么整合别人的资源呢?

「资源」和「信息」是两回事,很多人把「信息」当作资源来看待。你认识谁,跟谁吃过饭,和谁聊过天,与这个人是不是你的资源完全是两码事。对于创业者来说,你所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人都只是「信息」而已:比如某人有原厂的某个设备、某人控制了某个市场渠道、某人手头有很多资金需要寻找出路等。你能否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资源」,取决于你能提供何种资源/信息来与之交换,而且具有(至少短期内的)「不可替代性」。

我们之所以不提倡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资源和资源交换能力太弱了,远远不是几个「创业导师」就能够 HOLD 住的。打工可以训练你运作资源的能力,比如企业内部资源、外部资源,行业的内部资源、外部资源等。很多在企业打工后出来创业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源,足够他们和其他人进行资源交换。从这点来说,打工的时候尽量地向管理和销售岗位上转型,对于将来创业还是很有好处的。

我们认为好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应该落实 60% 的资源、圈子、资金等,也就是完成个人准备。如果等开始创业才开始去准备,恐怕已经晚了。

作为创业者来说,需要跟各类人等打交道,但是不能让自己迷失在各种圈子之中。有的朋友一年到头也难得联系一次,但是只要有需求必定帮忙;有的「朋友」天天在一起胡吃海喝,关键时候都跑得没影。所谓自己的资源,就是不怎么费心也能维持好的资源。无论是什么人,都还是愿意跟有品质、有能力、有口碑的人交朋友,所以提升自己才是整合资源的前提。

实际上混圈子也有混圈子的规则,总体而言就是两条:

1.对等原则:你有什么样的体量和能力,才能和对等的人交往,实力不足就不要过度曝光,最好老老实实把实力做强。

2.交换原则:信息和资源只有「交换」才能产生价值,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资源就能得到基本等价的信息/资源。如果你手头什么东西都没有,纯粹抱着「学习」的态度去混圈子,很可能一无所获,就是在浪费自己和大家的时间。

如何判断一个聚会/圈子的质量及个人定位呢?在职场上有一句话「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重大的事情不开会、特别重大的事情一个人说了算」。一个总是开大会很少开小会的人,往往不会是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其实圈子也是这样:越是很多人参加的会议,越是很难产生短期效果,最多是互相递张名片,混个脸熟。真正好的、有价值的聚会,往往人数不会太多,也许一张桌子就能坐下,大家是做深入探讨而非泛泛而谈。

很多擅长演讲的「大师」只做大型宣讲,很少做小范围交流,这样的「大师」很可能是「伪大师」。越是大型交流越好控场,就越容易做成「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只有小范围的交流才会涉及创业和企业运营管理的细节,有深度思考和交流,考验大师的实战含金量。任何「包装」也抵抗不了那种深入的、近距离的交流。

我们不得不提醒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如果把 80% 的精力放在打磨产品、接触用户、搞定现金流客户,把 20% 的精力放在各种资源应酬,才会形成一个好的现象。真正值得创业者去拥抱的是用户,是产品,是市场,而不是圈子、人脉和大佬指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