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创新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9-06 16:16:08 热度: 306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8735 字 阅读需要 30 分钟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一般意义上说,生涯就是生活。比如日常生活也是一种生涯。如果更抽象一些,目的性也更明确一些,那就是目前西方较为通用的说法。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一般意义上说,生涯就是生活。比如日常生活也是一种生涯。如果更抽象一些,目的性也更明确一些,那就是目前西方较为通用的说法,即美国的生涯理论专家萨柏认为,「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它统合了一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它还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所有有报酬或无报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位之外还包括与工作有关的各种角色。

职业生涯(Career)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其一生要稳定从事哪种职业类型、扮演何种职业角色,都可以在此之前做出设想和规划,这就是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要把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二、创新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其重要性

创新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能力素质、需求等内部因素及资源、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想、追求确定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制订相应的计划,以期能更好地推动创新创业。

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进「双创」的时代,不管是创新还是创业,都是一件复杂而艰巨的事情。每个想成为创新创业者的人在做出决定前,都需要了解创新创业的需求、条件,了解创新创业者将要面对的风险和挑战,并为之做好充足的准备。因此,创新创业者要想取得成功,除了个人要具备相应的特质外,还应有个人发展和提升规划、创新创业规划,以应对要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有人也许会说,不做职业生涯规划也能成功,那些政治领袖、名人、企业家、职业经理,他们未必都有职业生涯规划,为何他们的人生那么辉煌呢?是,不做职业生涯规划,有些人的事业也可能会取得成功,但其成功的概率并不高。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有明确目标并不懈追求的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人的行动就有了更强的目的性、指向性和计划性,事业取得成功的把握无疑会更大。

★ 案例 3-13

孙正义的 50 年人生计划

日本软银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孙正义指出:「成功不会在几年内就降临,它需要多年的努力。我建议每个人都准备好自己的清单,来决定你的人生该怎样走,然后全心全意做你决定好的事情。99% 的人走一步看一步,所以他们只能取得一般性的成功;而早早就树立愿景的人,往往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他在 19 岁就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列出了未来 50 年自己的人生计划。在 20 岁时,投身于自己向往的行业并宣布自己的存在。

在 30 岁时,积累足够的资金尝试做一个大的项目,资金的规模应在 1 亿美元以上。

在 40 岁时,拥有至少 1000 亿日元的资产,选好投资、经营的行业,并全力以赴,在这个行业里力争做到第一名。

在 50 岁时,在世界范围内有所影响,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在 60 岁时,获得标志性的事业成功。

在 70 岁时,选好自己的接班人,准备把事业交给下一任。

孙正义年少时就立下如此大志。他制订的这个野心勃勃的「50 年计划」,遭受了很多人的嘲笑。但是他认为,如果他许下一个宏大的愿望,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并有着高昂的激情和卓越的远见的话,他的人生就会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精彩。后来的事实证明,孙正义的理想并不是空想。当孙正义的人生画卷徐徐展开时,竟然几乎都是按照他的这个「50 年计划」所设计的轨道运行的,那些当初的梦想,正在一个一个成为现实。

风不会把没有目标的船吹向成功的彼岸,人生比建造房屋更需要蓝图。孙正义用他的事迹告诉我们,职业生涯规划有它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发挥自己的

优势,争取获得更多更好的回报,也有助于我们发挥潜力,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三、创新创业者的自我认知与探索 (一)自我认知的定义

自我认知指的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二)创新创业者自我认知的维度及其测试

1.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它也是一个人的情感依托所在。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很投入,即使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的。如果一个人选择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吻合,那么枯燥的工作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就会产生一种动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欲望,它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和追求。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认为「兴趣是创新之源、成功之本」。他之所以能在物理领域的规范场理论取得最高成就,就是因为他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研究生的时候,对规范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n Jobs)研发了诸多影响世界的数字产品与技术,他的成功也在于他找到了且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感兴趣的电子学领域。

目前,关于职业兴趣测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它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John Holland)根据他本人大量的职业咨询经验及其职业类型理论编制的测评工具。霍兰德认为,个人职业兴趣特性与职业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根据兴趣的不同,人格可分为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传统型(C)、实用型(R)六个维度,每个人的特性都是这六个维度的不同程度组合,如图 3-8 所示。

图 3-8 霍兰德人格类型图

霍兰德认为企业型(E)特性的人更适合进入创新创业领域。这种特性的人的特点为: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和抱负;为人务实,习惯以利益得失、权力、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

职业兴趣测量

2.性格

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认为性格与职业环境的匹配是形成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的基础。如果从业者从事自己性格偏好的职业,那么他会在工作中释放出最高的激情,发挥出最完美的自己。但如果一个人的性格与职业不相符甚至有很大的冲突,那么,即使进入了这一岗位,他也会觉得工作是一种折磨,对工作不认可会导致职业倦怠,也就不会有成就可言。创新创业领域也一样,性格对创新创业的成败有重要影响。因此,每一个创新创业者在规划或者重新选择自己的道路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适合做什么,真正喜欢什么,可能会厌恶什么。只有在对性格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创新创业活动才能避免走弯路和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在众多的性格测试工具中,MBTI 职业性格测试是国际最为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作为一种对个性的判断和分析,它是一个理论模型,从纷繁复杂的个性特征中,归纳提炼出四个关键要素——动力、信息收集、决策方式、生活方式,以此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把不同个性的人区别开来。

MBTI 从四个维度考察个人的偏好倾向,以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四个维度,分别是:

精力支配:外向 E(Extraversion)—内向 I(Introversion)。

认识世界:实感 S(Sensing)—直觉 N(Intuition)。

判断事物:思维 T(Thinking)—情感 F(Feeling)。

生活态度:判断 J(Judging)—知觉 P(Perceiving)。

MBTI 性格类型与职业匹配表如表 3-5 所示。

表 3-5 MBTI 性格类型与职业匹配表

MBTI 职业性格测试结果表明,INTJ(内倾、知觉、思维、判断)型性格的人比较适合从事创新性的工作,而 ENTP(外倾、直觉、思维、知觉)型性格的人更适合从事创业活动。

创业个性测试

3.能力

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职业的成就和事业能否持续扩大与发展。对创新者而言,创新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能力、创新机会的捕捉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能是其核心能力。而创业者由于其面对环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能力要求更广泛。关于创业能力的构成模型,国外学者通过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做了积极的探索。其中 Baum(1994)认为创业能力包含自我管理能力、知识能力、认知能力、机会识别能力、机遇发展能力、行政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等。

创业能力测评

4.心理成熟度

为什么有些人才华横溢却不能笑傲人生?为什么有些人稍遇挫折就灰心丧气?这里涉及一个心理成熟度的问题。心理成熟的个体在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会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一个人要想顺利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竞技状态,那些心智成熟的人往往最容易获得世俗的成功,更能早日达成心中的理想与愿景。

创新创业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它要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忍受常人难于忍受的困苦。创新创业者往往要具备不怕挫折、不畏险阻、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和自控能力,没有成熟心理的人是难于胜任创新创业重任的。

心理压力测试

5.环境

这里的环境认知是对社会自我的认知和职业环境的认知。社会自我的认知是指对人的社会因素的认识,包括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和状况、人际关系、可利用资源等;职业环境认知包括对社会环境、行业环境、地域环境、企业环境的认知。一个人的职业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支撑,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创新者与创业者都要受到政策法规环境、科技环境、资金环境、人才环境、产业环境、市场环境等的影响。两者的环境支撑有相似性,但也有所不同。创新者的环境支撑一般来自企业或职能部门的内部,获取难度较小,而创业者的环境支撑一般来自市场,获取难度较大;创新者受环境影响的涉及面要小,面临的风险也较小,而创业者面临的环境影响是全面的,任何一个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

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创新创业者在兴趣、性格、能力、心理成熟度四个方面的自我认知,只能证明一个人是否具备创新创业的特质,但不能明确回答他是否可以做创新者或创业者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在具备基本特质的前提下,环境因素决定了创新创业者的职业方向选择。

人、环境与职业的匹配可以用 SWOT 分析法进行测试。SWOT 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矩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SWOT 分析中的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如图 3-9 所示。其中,优势与劣势是对自身条件的分析,机会与威胁是对外部环境的分析。SWOT 分析法是职业生涯规划常用的自我分析工具。

图 3-9 SWOT 分析模型

(1)对个人自身条件的优势与弱势可从以下这些项进行分析:

① 职业爱好:自己喜欢与不喜欢做的事情;

② 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深度、特长的学科;

③ 工作态度:对工作执着上进的程度;

④ 与人交往能力:交往意愿、交往范围、交往深度、合作经验;

⑤ 自己的资金、家庭、朋友的支持程度。

(2)对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可从以下这些项进行分析:

① 国际环境:行业的开放性、外资情况、全球经济情况;

② 国内环境:政策导向、人口结构、GDP;

③ 所在的具体地区或城市情况;

④ 学校的情况、专业的情况;

⑤ 行业情况:行业特性、行业景气度、行业发展趋势、竞争程度、上下游产业价值链;

⑥ 企业的发展状况:老板、高级管理者、企业文化和制度、产品和市场、竞争对手;

⑦ 岗位就业情况:岗位发展趋势、竞争程度、待遇水平。

SWOT 分析法必须建立在对自身与外部环境的深入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自身的了解可以通过自我分析、他人评价、科学测试等方法来达到,而对外部环境的了解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参观与见习、讨论、访谈等形式来达到。(扫描封底二维码,查看视频「创业人生方向设计画布」。)

四、创新创业者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一)机会评估

机会评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基础上的机会评估,通过了解自己、审视自己,包括自己的性格、特长、学识、智商、爱好、情商、技能、思维方式等,弄清自己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与道路;二是建立在环境认知基础上的机会评估,即充分了解自身所处环境的特点,分析职业环境的发展变化,明确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等等。只有对自我内部因素和对环境外部因素进行了充分了解和把握,才能做到科学、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路线,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

(二)确定目标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对应的职业生涯目标也应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我们在确定目标时,首先要根据个人的性格、气质、专业和价值观,并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确定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再对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分段细化,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组织环境制定相应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1.人生规划

一般人的职业生涯时长为 40 年左右,对应的人生目标时长也是 40 年左右。例如,规划 60 岁成为一个有数亿资产的公司董事。

2.长期规划

规划时长 5~10 年,对应的是长期目标。例如,规划 30 岁时成为一家中型公司的部门经理,规划 40 岁时成为一家大型公司的副总经理,等等。

3.中期规划

规划时长 2~5 年,对应的是中期目标。例如,规划到中小型公司不同业务部门任职,并有所成就。

4.短期规划

规划时长 2 年以内,对应的是短期目标。例如,2 年内掌握哪些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等等。

(三)制订行动计划与措施。

制定职业生涯目标后,关键是要付诸行动。没有落实目标的行动,目标就无法实现,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而要行动,就得有具体措施和计划,主要包括时间分配、工作安排、学习培训等方面的措施。例如,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如何开发自身的潜能?如何分配时间?分哪些步骤?采取什么措施?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

(四)实践尝试与能力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职业规划毕竟是一种主观的评估和预测,它与实际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或者不相符。因此,职业规划必须有实践环节,每个人在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后,都应尝试在所选职业领域实践锻炼一段时间,一是验证规划中各种评估的准确性,二是在实践中学习,拓展知识,提高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各种储备。

(五)反馈与调整

在人生的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我们与原来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与规划有所偏差,这时就需要对职业生涯目标与规划进行评估和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过程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断认识过程,也是对社会的不断认识过程,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科学、有效的有力保障。

复习思考

1.什么是创新者?什么是创业者?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2.创新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创业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3.什么是团队?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要注意哪些问题?

4.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5.什么是创新创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创新创业者应怎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拓展训练

团队建设素质拓展培训活动

一、认识团队:(20 分钟)

游戏一:齐心站立。

时间:15 分钟。

人数:每组 12 人。

道具:报纸若干。

游戏规则:

1.让队员先以两人为单位,背靠背坐在地上,双手反扣着,然后一起利用背力和手腕力同时站立起来。

2.完成第一组后,每小组人数变成四个,同样背靠背,双手反扣,但这次是反扣隔壁人的手,然后小组成员同样利用背力和手腕力同时撑起来。

3.对完成快的小组可以增加人数,用同样的游戏规则同时将全组人撑起来,完成时间最快和人数最多的小组获胜。

4.此项游戏强调的是同时站起来,而且不能用手撑地或者利用其他的辅助工具,若只是陆陆续续地站起来就要重新开始。

5.各组在游戏前可以先商量对策。

游戏意义: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到团队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区别,通过体验小团队与大团队对游戏的影响,从而认识团队中每个成员的重要性。

小组分享(5 分钟):为什么一个人站起来没问题,两个人以上站起来所面对的困难就越来越大,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组建团队:30 分钟

游戏:团队共建。

时间:20 分钟。

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 12 人一组。

道具:各种颜料和彩笔若干,空白小旗若干,旗杆若干。

游戏规则:

1.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设计本组的队名、队歌、队旗和本队口号,队名、队旗图案设计和本队口号要在空白小旗中反映出来,并要推选一人对本组的队名和队旗的创意进行简单介绍。

2.各组要设计自己队的一个造型,并作展示。

3.各组选一人作为本队的队长,负责组织接下来的各项活动。

游戏意义:发挥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和创造性,齐心打造一个特色团队,从而让新生体验建立团队的快乐。

小组分享(10 分钟):本小组在团队建设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看了其他队的展示后,发现其他队的优势在哪里?本队以后在团队建设中要怎样去做进一步努力?

三、融入团队:40 分钟

游戏一:传呼啦圈。

时间:10 分钟。

人数:每组 12~15 人。

道具:呼啦圈数个。

游戏规则:

1.小组成员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在其中一个人手臂上套上一个呼啦圈。

2.各小组成员在不用手的情况下,将呼啦圈穿过每个人的身体,再将呼啦圈传回第一队员身上,用时最短的队胜出。

游戏二:集体摸高。

时间:10 分钟。

人数:每组 12~15 人。

道具:玻璃绳若干,小铃铛若干。

游戏规则:

1.在课室离地面 3 米处挂一小铃铛,小组的每个队员必须在其他队员的帮助下摸到小铃铛。

2.摸高队员不能借用其他工具,也不能用跳的方式。

3.各组可在活动开始前进行思考和沟通,要确保队员安全,在征得小组老师同意后方可开始游戏。

4.游戏中用时最少的一组获胜。

游戏意义:

1.游戏一让新生在活动中认识团队成员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2.游戏二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条件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团队完成任务就要有人做出牺牲,有人承担责任。

游戏三:生死电网

时间:15 分钟。

人数:每组 12~15 人。

道具:网绳、垫子。

场地:室外。

游戏规则:

1.在两棵树之间用绳子织起的网,有大小形状都不规则的十几个洞口。

2.设想绳子为高压网丝,在规定的时间内,队员要互相配合在不碰触到网的情况下全部穿过去。

3.每次穿过的洞口不能再过人,而碰到「高压网」就表示任务失败,需要重新再来。

4.过网过程中会有敌机出现、侦查员出现,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能言语交流,不能坠下悬崖。反之,表示任务失败,需要重新再来。

游戏意义:培养员工合理计划、有效组织、统一行动、亲密协作的意识;认识合理分工与服从组织安排的重要性;相互协调和精心操作,才能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感受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和做事的方式。

小组分享(5 分钟):大家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什么是使团队制胜的法宝?团队活动中做好计划有什么作用?团队成员怎样保障计划实施?

活动设计

创业团队访谈

具体要求:

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 5~10 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访谈。

2.调研对象为校外中小企业创业团队(最好选择不同领域的创业团队),各小组自行确定访谈对象。

3.小组成员拟定采访提纲(重点了解团队组建过程、团队管理与决策、团队职责权利分配机制、团队成员的融合与调整等问题)。

4.小组成员共同撰写访谈报告,制作汇报材料(最好用 PPT)。

5.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汇报(每组汇报时间为 15 分钟)。

参考文献

[1]刘沁玲,陈文华.创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李伟,张世辉.创新创业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郭金玫,珠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4]杨敏,陈龙春.大学生创业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5]李肖鸣.创业基础慕课学习评价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6]薛永基.创业基础、理念、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7]杨波,雷达.创业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8]张国才.团队建设与领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9]文德.团队正能量[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10]杨敏.创新与创业指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11]刘志阳,李斌,任荣伟,等.创业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12]孙俊岭,李莹.创新精神的典范与背景考察[M].北京:中国青少年音像出版社,2004.

[13]叶文振.大学生创业导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

[14]张福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