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公众号+小程序」将成标配打法,七大原则提升应用体验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9-11 09:09:36 热度: 266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3235 字 阅读需要 11 分钟
■黄永轩(易简集团总裁)从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时间里,传统媒体一枝独秀。那个时候广告公司做生意很简单,到某座城市出趟差。

■ 黄永轩(易简集团总裁)

从 1995 年到 2005 年,这十年时间里,传统媒体一枝独秀。那个时候广告公司做生意很简单,到某座城市出趟差,和当地电视台的广告主任谈一下合同,谈妥了就可以投放广告了。

从 2005 年到 2015 年,互联网开始崛起,但它和传统媒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2004 年某省级电视台全年收入不到 5 亿元,到了 2015 年则是 198 亿元,到了 2018 年就掉到 70 亿元了。另一家省级电视台 2014 年收入是 4.5 亿元,仅能维持电视台运营。2014 年年底招标,结果竟然没有人来应标,台长当时非常意外,之后的 2015 年电视台收入更是不到 2 亿元,而到了 2017 年收入甚至不到 1 亿元。

也就是说,2015 年之前,传统电视台日子还过得去,但到了 2015 年传统电视行业就突然崩盘了。从 2015 年到 2025 年这十年间最大的媒体便是微信,「公众号 + 小程序」则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版块。

七大应用原则玩转小程序

小程序有七大应用原则。

第一个是组合原则。一个主体认证 50 个小程序,50 个小程序的界面切换和底层数据互联互通,无缝跳转。少即是多、多即是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个企业不会开 50 个公众号,也不会去建 50 个网站,但它可能会去做 50 个小程序,并且这些小程序之间是联通的,页面可以互相跳转,即小程序的组合。

第二个是社交原则。小程序的基础在于微信生态,必须构建于微信生态之中,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如果某个项目的创始人没有太多微信生态的背景就做小程序,我认为这个企业不值得投。那么如何与微信流量对接?做好微信社交是关键。有一款名为「包你说」的小程序,它的设计很简单,用户 A 在朋友圈发一个红包,用户 B 读一遍就可以拿到红包,然后平台收一点手续费,完全是 C2C 的打法,现在这个小程序的流水和利润非常可观。

第三个是产品原则。小程序是生产工具,而制造生产工具的目的是要生产出产品。小程序要搭建出一个消费场景,绝大多数的消费体验可以在小程序搭建出的场景里完成。广东省刚刚上线一款名为「粤省事」的小程序,社保、公积金、交通、出入境签证等所有办事流程都可以在上面轻巧地完成,非常方便。

第四个是简洁原则。一个功能一个小程序,用完即走,下次再来。外交部的小程序「外交部 12308」,大家出国都要用到它。这个小程序只有一个界面,大家如果出国后护照丢了,在该界面上输入护照号码,然后就可以找到当地使馆电话求助,就这么一个功能。广州推出的小程序「羊城通」可以用于在广州坐地铁和坐快速公交(BRT),无需买票。很多中老年微信用户看不懂太复杂的程序,我们只需告诉他们要做什么事用哪个小程序就行了。

第五个是高效原则。所思即所见,所见即所得。随时更改,随时调整。如果不动框架的话,用户界面(UI)方面怎么改都行,现在还可以远程测试。

第六个是数据原则。小程序提供精准用户画像、用户留存,由于目前在主动推送方面还有限制,所以「公众号 + 小程序」是目前解决数据管理的优选方案。

第七个是开放原则。不同主体的小程序之间可以相互关联,一个小程序可以关联 500 个公众号,也可以关联 500 个 App。没有开放的心态,就应用不好小程序。以前打开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用户不好退出去,所以在没有小程序之前,电商找易简合作我们都拒绝了。

小程序塑造新商业,三个条件成必要

公众号改变了中国媒体,而小程序野心更大,想彻底改变中国商业。

2018 年,中国零售业发生巨大变化,线上巨头以数据和资金优势大举进军线下。腾讯投了五六百亿元,阿里巴巴投了 1500 亿元,小米在 2018 年已经开了 295 家「小米之家」。巨头往线下走的逻辑很简单,他们有数据优势,而线下企业虽然留存了多年数据,但并不知道怎么利用。腾讯总结过,无论新零售、还是智慧零售,其核心是以用户(消费者)为中心,通过数据驱动,改造生活(消费)场景和优化消费体验,最终达成消费效率的提升。

华东地区是阿里巴巴的「地头」,它投的「盒马鲜生」是硬造了一个消费场景,通过消费场景来塑造生活场景。而腾讯在华南地区则是反过来,它已经有了生活场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做消费场景。两种路径,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所以我更看好腾讯的发展。

我认为,所谓新商业,必须符合三个必要条件。

(1)必须有融合线上线下的生活场景——变革土壤。这一点至关重要。阿里巴巴和腾讯差就差在一个微信上。微信有生活场景,没有变革土壤哪来的新商业?

(2)必须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场景工具——生产工具、场景构建。上海邮政公司先前想利用报亭卖早餐,因为报亭本身有几平方米空间,所处地段也好,但这个事情最后没有做起来,因为没有工具可以教会摊主做早点,也没有工具让消费者知道报刊亭还可以卖早点。

(3)必须有无处不在的线下触点连接——即得性、部分体验性。

现在看来,只有微信能融合线上线下的生活场景,只有小程序才能低成本高效率地构建消费场景、提升用户体验,只有线下实体才能解决即得性的商业完成。将这三者打通,便是新商业。

马化腾说,腾讯不做零售,甚至不做商业,只做底层,把机会让给所有的合作伙伴。腾讯正在通过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社交广告、移动支付、腾讯云和安全能力这七件「武器」,不断为零售企业提供「水电煤」和「工具箱」。

小程序项目的判断逻辑

判断小程序是好是坏,值不值得投,有三条标准。

(1)极低的制作成本、维护成本和运营成本。凡是慢的、重的、贵的应用级小程序,一定是错的。

(2)快速的社交传播。凡是不能形成社交裂变的应用级小程序,一定是平庸的.

(3)精准的用户留存、用户画像。凡是不能对数据深挖、打通、利用的应用级小程序,一定是肤浅的。

2018 年,我比较看好小程序在电商、工具、游戏和零售四个方向上的发展。我看过游戏类小程序的后台数据,非常惊人,独立访客量(UV)从 1 万人次到 50 万人次再到 500 万人次,也就一个星期的事情。在小程序平台上,最好的游戏通常都是最简单的游戏,目前做小程序游戏做得好的很多都是从 H5 过来的人,做重度游戏的人一个都来不了,因为做 H5 的人对微信生态很熟悉。

做公众号,粉丝人数过百万就可以举杯庆祝了,过千万那就更不得了,过千万的大号全中国也没多少。但小程序用户数量过百万没什么了不得的,如果没有过千万位的用户,在市场上就完全没有位置,因为小程序的商业转化并不好。

判断小程序的真实用户数,除了看后台数据,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判断。用户打开任何一款小程序,如果发现只有两三个好友在用,那就说明它的用户数非常有限,如果发现有超过 30% 的好友用过,那就说明它是一款现象级的应用。

小程序目前最大的流量入口是公众号,公众号所能触达的用户数没有上限,但小程序是有限制的,不能太主动地触达用户,只有在用户触达的时候小程序才可以反向找到用户,所以「公众号 + 小程序」是标配打法。如果有家企业公众号做得好,小程序也做得好,那它就是一家优质企业,太懂微信生态了。

黄永轩 易简集团总裁。拥有二十多年媒体及广告从业经验。2013 年开始专注微信生态的媒体及商业研究发展,微信公众号行业大号「微果酱」创始人,著有《公众号思维》,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行业见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