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微信创业]微信传播机制独特在哪里?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7-11 18:32:30 热度: 227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3296 字 阅读需要 11 分钟
微信视频号的内容传播方式,以及它的推荐算法,都与看起来差不多的其他短视频平台不同——这个巨大的差异来自它的底层:微信有全网唯一最全的熟人社交关系网络。

微信视频号的内容传播方式,以及它的推荐算法,都与看起来差不多的其他短视频平台不同——这个巨大的差异来自它的底层:

微信有全网唯一最全的熟人社交关系网络。

你用你的微信号发布视频号内容之后,接下来的若干天里,你的视频号内容大致会按照以下步骤传播:

  • 在第一个 24 小时里,算法会将这个内容推荐给你的微信通讯录里的人看——他们是你的一度人脉,强关系。算法会评估,有多少人打开这个视频?有多少人看到最后?有多少人点赞?有多少人转发?有多少人收藏?有多少人评论?……如若相对来看指标不错的话,那么,就进入下一轮推送。
  • 在第二个 24 小时里,算法会将那些第一个 24 小时里表现不错的内容,推荐给你的二度人脉——就是你朋友的朋友们。这些人要么在你的微信通讯录里的人的微信通讯录里,要么在一些与你共同所在的各种微信群里。比如,你和我可能并不是微信通讯录好友,但,你和我共同在一个群里,那么,你和我也算是二度人脉。之后,还是一样,用第一个 24 小时一样的那一堆指标来衡量,看看表现如何?
  • 在第三个 24 小时里,算法会将那些在第二个 24 小时里依然表现不错的内容推荐给你的三度人脉……
  • 以此类推,直至六度人脉。

理论上,如果你的内容竟然被传播到六度人脉,那么,你的内容(或者说,干脆是你本身)已经触达了整个世界。

六度分隔理论(英文名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认为世界上任何互不相识的两人,只需要很少的中间人就能建立联系。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于 1967 年根据这个概念做过一次连锁性实验,尝试证明平均只需要六步就可以联系任何两个互不相识的人。

——维基百科《六度分隔理论》

以上我向你讲述的「微信视频号内容传播方式」并非所谓的「内部消息」——我个人也没有任何渠道去了解微信视频号团队是如何写算法的,他们也不会告诉任何人任何细节。但是,基于「微信有全网唯一最全的熟人社交关系网络」这个事实,以上的推测只能说「非常合情合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咖」开通视频号之后发现内容传播范围很狭小的重要原因:

大咖们是最大程度上把微信当作「私密社交工具」使用的。例如,明星、知名投资人、知名作家等等,都很珍惜自己的时间,很珍惜自己的空间,不愿意被各种消息所打扰——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他们的通讯录里的人很少很少,于是,他们冲进来做视频号的时候,第一个 24 小时就吃亏了!

另外一个常见的「大咖几乎必然犯的错误」是「用助理的微信号发视频号内容」——小助理的通讯录质量肯定相对差啊!于是,又是「吃了亏都不知道咋吃的亏」的结局。

那么,你现在应该马上反应过来了:

你的微信通讯录里好友人数越多,你做视频号就越有优势。

这几乎是必然的结论。甲乙二人同时做视频号,在质量内容相对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甲的微信通讯录里有 5000+ 好友,而与此同时,乙的微信通讯录里只有区区 150 人的话,那么,乙在第一轮筛选中,就已经开始吃亏了。而甲的内容呢?第一轮就能够传播给更多人,那么,后面每一轮都相对更有优势。

有一个数字,叫作邓巴数(Dunber's Number),这个数字是150。而「邓巴定律」也叫「150 定律」。绝大多数人一生能够维护的强关系人脉的人数,大约是 150。换言之,绝大多数人的一度人脉平均来看,也的确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值。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的微信通讯录好友人数都在 150 以上,因为你的通讯录里总是有一些并不是太熟悉,甚至到后来早都忘了是谁当初是为什么加上的人。根据张小龙在 2020 年的公开课上所讲,目前微信 12 亿用户中,绝大多数人的通讯录好友人数平均为 500 左右。

然而,有另外一个数字你可能需要更加重视。也是在同一个公开课上,张小龙提到,有大约 100 万用户的微信通讯录好友人数超过了 5,000——也就是说总计有大约千分之一不到的用户,是「微信通讯录好友人数超级大户」。理论上来讲,他们是已然「坐拥最大屏幕」的人群。很可惜的是,这里面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也因此压根就没有想过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论去开发那「已然属于自己的资源」。

等等!千万不要读到这里,就觉得自己突然明白了点什么,就开始着急忙慌地去琢磨如何给自己的微信通讯录填满 5,000 人,甚至拉起一个大群开始互加——不要做无用功。无论做什么事情,尤其是那些格外有价值的事情,都不是通过单一线索就可以搞定的。决定最后成功的因素总是有很多,至少多于一个,所以,「了解相对全面之后再开始行动」总是更好的策略——说文绉绉一点就是要「三思而后行」。

有一些人的微信通讯录早就满了,可是,当他们开始做视频号的时候,还是发现自己的内容传播很差,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最大嫌疑是内容质量差——这个不用再多费口舌了。

第二,你的微信通讯录里虽然有很多人,但他们不是你的内容的「受众」。例如,明明你是想做本地内容的,可你的微信通讯录里的 5,000 人是在网上乱加进来的,跟你那「本地」全无关系。

第三,这个原因最为严重:你的微信通讯录好友中,真正认同你的人的比例太小!——所以他们并不愿意为你的内容点赞、不会转发你的内容,甚至,他们压根就没关注过你!

2017 年的时候,比特币价格暴涨,很多人,真的有很多很多人都跑来找我,话里话外颇有些怪罪的意思:「咱们这么好的朋友!你怎么当初就压根没告诉我呢?」——可实际上,李笑来真的很无辜。因为,在中文世界里,几乎第一篇关于比特币的文章《此物一出天下反》,就是李笑来写的,并且,当时李笑来还是直接把它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我没藏着掖着啊!我告诉全世界了啊!

当然,那个时候的我并不知道另外一个真相:我的大多数朋友并不会阅读我的博客文章的!当然,他们也没告诉我他们根本就不看我的博客的——也可以理解,谁愿意当面说这事儿啊!

如果,最终你发现你的通讯录好友之中真正认同你的人比例很小,那么,我刚刚是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于是,有一个结论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坦然接受了:

任何有效的人脉都不是天然存在的,都不是自然形成的。任何有效的人脉,都只有通过耐心积累、刻意打造、长期经营才可能最终获得。

随意形成的人脉,从来都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起码,很难形成真正的商业价值。

在「耐心积累、刻意打造、长期经营」之前,我们需要掌握怎样的「最少必要知识」才能开始起步呢?一共四个字就足够了——反正也不是李笑来发明的,说实话,这东西也轮不着李笑来发明,因为古人都知道:

识人断物

这四个字,说的是两件事。「识人」,才能打造积累经营有效人脉;「断物」,才能通过看透趋势进而获得它的加持——当然,我们早就已经用过这四个字了,甚至早就算是掌握了这四个字,还记得吗?

  • 识人:我们已经知道真正的好商人是什么样的——他们只做公平交易;
  • 断物:我们在看到趋势的时候已经分析过——完整的微信商业生态已然形成。

好了,抽时间仔细审视一下自己的微信通讯录吧,做个表格,给其中的每一个人打分。评价一下他们各自对「公平交易」这个概念的理解,思考一下他们的过往行为是否表现了对「公平交易」这个核心概念的认知、判断以及行为,最高 5 分,最低 1 分。

有一个结论是非常干脆的:

打分在 4 分以下的人,事实上不值得你作为一个商人在他们身上浪费一分一秒。

不过,有更严峻的问题。「识人」,不只要去识别他人,更要认真识别自己。给自己打打分吧:

  • 别人会给我打 4 分以上吗?
  • 有多少人会给我打 4 分以上?
  • 给我打 4 分的比例到底有多高?

这个问题,你自己回答还真没用——无论你多么想让自己客观起来。我们每个人对自己都有各式各样的幻觉。你想啊,竟然有 80% 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平均水准以上呢!所以,你得四处打听一下,甚至可能需要设计一些有技巧的评测——如果对方的答案让你失望,请务必提醒自己:

你自己的答案是幻觉——人家给你的答案才更可能是真相。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8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