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有趣的实例:「硅谷小子」大战底特律汽车巨头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7-16 15:37:31 热度: 196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192 字 阅读需要 4 分钟
目前全球知名的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其最初的创业团队主要是来自美国硅谷的工程师。他们提出用IT理念来制造汽车,而不是采用以底特律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厂商的设计思维。

目前全球知名的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其最初的创业团队主要是来自美国硅谷的工程师。他们提出用 IT 理念来制造汽车,而不是采用以底特律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厂商的设计思维。因此,特斯拉的故事常常被看成是一个「硅谷小子」大战底特律巨头的故事。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企业是如何成为创业界璀璨夺目的明日之星的。

创业初期,特斯拉公司尝试以「山寨」的造车方式降低成本、缩短制造周期。但是,缺乏研发资金让特斯拉公司无法生产出可以被驾驶人士普遍接受的电动汽车。当时的特斯拉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既没有产品,也没有持续研发产品的资金,处于一个尴尬的、进退两难的局面之中。

对大部分创业企业来说,这几乎是一个绝境。但这个时候,特斯拉做了一个无比英明的选择——它选择了一个细分市场,一个可以快速进入并赢尽口碑的桥头堡。

2004 年,特斯拉公司经由合作伙伴的介绍,成功寻找到 PayPal 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成为它的第一个客户,而且还获得马斯克投资的 630 万美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及产品生产,马斯克甚至亲自出任董事长一职,这让特斯拉公司的知名度大幅提升。而马斯克利用自己的人脉,成功游说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及 eBay 第一任总裁杰夫·斯科尔等硅谷名人进行资助。得到启动资金当然是好事,但特斯拉的最终目的并不在此,而是要让这一批世界级的高科技大佬们都使用它的产品(注意:这就是它的桥头堡——硅谷的创业家们)。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2008 年 2 月特斯拉交付第一批电动汽车 Roadster 时,特意巧妙地为以 7 辆车作为「创始人系列」提供给马斯克和其他出资人。很快,这批名人成了其他客户的「参照」和「标杆」,这个桥头堡也毫无悬念地被一举攻下。

特斯拉团队选择桥头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两点:第一,他们是硅谷的工程师,熟悉硅谷的生态圈和人脉,对这个细分市场是有把握的;第二,他们深知这个桥头堡人数少,但影响力巨大。而另一方面,底特律汽车巨头们根本不把这些人当作一回事,因为这个细分市场的体量实在太小太小了!

为了争取这些人成为参照客户,特斯拉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在硅谷新贵中大力推广它的产品,并不在乎这些人是真正的使用者还是仅仅有投资兴趣的人。这些人所代表的硅谷创新思维将会使电动汽车与最潮流的创新科技画上等号,从而使特斯拉电动汽车成为全球的科技新贵及富豪追捧的全新产品——借由特斯拉汽车,客户可以凸显自己支持创新和环保的良好形象,并彰显不凡的生活品位及优越的社会地位。很快,特斯拉便收获了预想中的口碑,成为风靡一时的创业新贵。在这个故事里面,马斯克毫无疑问是特斯拉的「贵人」。这位贵人是特斯拉的第一个客户,还出任了特斯拉董事长,成为「硅谷小子」的引路人。当然,他也为公司带来丰厚的资金支持和丰富的人脉资源。

特斯拉的成功,正是是杰弗里·摩尔「鸿沟理论」的一个典型例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9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