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有大局观的帅才
原创创业者的背景千差万别,他们很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有做技术出身的、财务出身的、销售出身的,等等。他们创业的勇气和底气来自于对本专业的精通,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带有原来专业的思维模式,而这一点有可能会带来困扰。在工作中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跨部门沟通能力,这样对于创业来说是帮助很大的。
很多职场精英会站在本岗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技术专家认为:「我们的产品技术这么先进,销售随便做都能签大单。」销售主管则认为:「公司就是靠我们销售团队在外面打单养活,我们才是前线,公司其他部门都是后方。」市场部门则认为:「要不是我们市场和品牌宣传做得好,你们销售根本没办法跟客户建立联系。」财务总监则认为:「我们今年又帮公司减少了 ×× 万的成本,员工年终奖发得多就靠我们了。」生产主管则说:「要不是我们的产品质量把关做得好,物料和供应链成本控制得严,公司运营根本就是无源之水。」售后部门的主管则说:「得了吧!要不是我们售后的兄弟们在外面起早贪黑地帮你们『擦屁股』,天天装孙子被客户骂,大家都得玩完!」
如果创业者的工作经历比较单一,会容易有上述偏颇的看法。在一些大企业中员工会有轮岗制度,员工和高管都可以在几个不同的部门间进行轮岗,实现企业与个人的综合发展。比如华为规定「技术专家如果想要走向战略岗位,必须要有几年的市场一线经验」以及「没有海外一线工作经验的人不得重用」,这也很有道理。
我们曾经见过一个企业的创始人,他是做财务高管出身,用财务管理的那套方法来管理公司各个部门,包括销售部门。后果是企业的销售员来一批走一批,企业发展一直不见起色,而老板还认为自己「管理非常规范,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我们也经常遇到一些技术的大牛(的确是响当当)创业,聊技术和产品都很棒,但是聊到将来的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则说:「我们的产品很好的,市场销路不是问题。」一般遇到这样的「大牛创业者」,合作基本上就很难进行下去。因为他们只关注自己的事情,甚至是故意只关注自己的事情,而对于自己专业之外的事情和他人的努力视而不见。
不仅仅要有业务板块的大局观,还得有创业团队生命周期的大局观。创业团队在不同阶段都会遇到的问题就是管理问题,尤其是当事业有所起色,已经融到资金,正需要大发展的时候,管理上的短板就会暴露出来,而且管理几乎没有现成的答案。虽然现在外面有很多讲大公司管理经验方面的书,但是很多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企业的每一项制度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原因,很多东西只有当事人才清楚。
外面有很多关于华为、联想、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管理变革方面的书,这些书对于开阔眼界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对于创业者的实际操作则往往作用不大。每一个大公司都有一次甚至几次转型,每次转型都是一次「破茧成蝶」的过程。创业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描述「现在这只蝴蝶多么漂亮」,他们更需要了解「破茧成蝶」的过程和关键点在哪里。尤其是企业还是「茧」的时候如何生存和发展,有机会熬到「成蝶」的那一天。这些「内幕」,除非是亲身参与过那个企业变革的主导者愿意分享,外人极少能写出当中的关键点。
我们经常讲「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要注意中国国情」。而华为当时强推「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集成产品开发)的时候,恰恰是「让国情符合理论」。任正非反复强调要「削足适履」,凡是不适应 IPD 思维的人都应该离开领导岗位。IPD 是一套比较特殊的体系,当时能玩转 IPD 的公司极少,IBM 是其中之一,而 IBM 自己却并不是通信设备制造商。作为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华为要拜 IBM 为师学 IPD,当时很多人将信将疑,怪话连篇(比如「跟着篮球教练学游泳,不淹死才怪」等),IPD 让华为的管理提升了一大截,唱赞歌的很多,却不知道刚刚开始推 IPD 的时候,曾经一度让客户和市场非常不满,甚至影响了客户关系——以往可以按照客户需求快速开发,「打个电话发个邮件就搞定」,现在不仅产品开发需要层层审批,而且发货时间也慢了不少。只有亲历者才会知道是如何「摆平」这些事的。
创业者一定要想清楚。管理 5~10 个人、20~50 个人、100~200 个人、500~1000 个人的方式是有很大区别的,每个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要对组织进行调整。生产型管理、销售型管理、研发技术型管理等企业模式也很不一样。有的产业是「大鱼吃小鱼」,必须做大做强才能生存;有的产业是「快鱼吃慢鱼」,必须船小好掉头。
很多技术工作者总想着做一辈子的技术,并不想做到多高的职位,因为这样「很单纯」。实际上在工作中,越是想「单纯」的人做事情就越是难成功,而且越做越复杂。只有你懂一点大局观,学会协调各方面的资源来为你服务,做事就越简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9785
- 上一篇:用柔软的身段去争取利益
- 下一篇:不自量力,孤军奋战做蛋糕
阅读推荐
更多...- 形象给力业绩倍增,让业绩高速增长! 2023-03-05
- 协调者无尾熊型:如何借假修真,快速建立起信任--实现业绩的突破 2023-04-14
- 公司创业:创新驱动型创业 2023-10-08
-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及层次 2023-09-06
- 客户拖欠尾款,怎么办?不吵不闹,5 招让他乖乖就范 2023-05-22
- 小红书KOL 养成第三步:多一份热爱,注一片匠心 2022-06-28
- 高手阶段:掌握微商文案的决胜技巧 2022-07-21
- 朋友圈分享的9大技巧 2023-07-02
- 细节决定成败,轻松提高销售业绩 2023-04-16
- 微信营销的步骤、方法、技巧与禁忌,微信营销的10大禁忌 2023-07-08
- 【成功案例3】微信加:搭建商家营销服务平台 2023-07-09
- 微信上的实现方法 2023-07-15
-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2023-09-11
- 售后服务就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让客户满意——销售技巧 2023-03-04
- 二维码的微营销案例 2023-07-16
- 完美的售后服务是留住客户的法宝,为您的生意带来巨大成功 2023-04-01
- 有礼“赢”遍市场:玩转赠品促销 2023-07-13
- [微信创业]建造展示自己的舞台 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