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先做「团伙」,后建「团队」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7-16 16:46:02 热度: 213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483 字 阅读需要 5 分钟
几乎每一个创业者都会为寻找合伙人而发愁,甚至觉得比寻找结婚对象还要难。如果你准备创业了才开始寻找合伙人那就已经太晚了。

几乎每一个创业者都会为寻找合伙人而发愁,甚至觉得比寻找结婚对象还要难。如果你准备创业了才开始寻找合伙人那就已经太晚了,就像一个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人直接去相亲结婚一样,只能靠运气。但如果过早考虑「组建创业团队」,那就是一个太沉重的话题。我们的建议是可以先做「团伙」,后建「团队」。

所谓「团伙」,其实就是项目制的临时性组织,先从做项目开始,如果合作不好,无论成败,项目结束,团伙会自动解散,两不相欠;如果合作得好,可以继续合作,如果连续几个项目合作之后都感觉不错,并且已经有了可持续盈利的模式和方向,再考虑形成一个创业的团队。当然组成团队之后也有「反目成仇」的,也有互相合作了好些年,虽然做成的项目不多,但是感情越来越好,信任度越来越高的。跟有些人合作,哪怕项目失败了你心里也没啥委屈;跟有些人合作,哪怕项目做成了你也憋得慌。

一个好的合伙人他的特征是「自动自发」和「承担责任」,而这些是在日常交往中就能体现出来的。想想看,平常工作的时候,谁的点子最多?项目成功的时候,谁在感谢同事和伙伴?项目失败的时候,谁愿意最先站出来做自我检讨?「响鼓不用重锤」,谁做事最让同事和伙伴们省心?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校里面打比赛的时候,谁总是在指责别人,又是谁在高喊「我来」?谁在领先的时候喊大家集中注意力?谁在落后的时候用鼓掌激励大家……可以观察和寻找合伙人的机会太多太多了!一个从来不开口说「对不起」和「谢谢你」的人,恐怕这辈子都不会有什么机会。

合伙人不是「找来的」,而是「修来的」,你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修这个缘分。如果你能给别人留下「刻苦」和「靠谱」的印象,你自然就会吸引到类似特质的合伙人。

案例:小李和小张是老同学,在读大学的时候,小李是学生会主席,敢说敢干,亲和力强;小张是宣传部部长,写得一手好文章,也是辩论大赛的金牌辩手。二人配合相得益彰,承担了学校包括百年校庆在内的几次大规模活动,深受学校老师和校友的好评。毕业后小李就开始创业,而小张进入一家大型企业做销售。

经过几年的发展,小李的公司越做越大,管理上急需帮手,这个时候他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小张。而小张也正处于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也正在考虑继续升职还是创业,现在小李正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二人一拍即合。因为他们二人曾经在学校工作时积累下来的良好口碑,过去的老师、同学和校友都很关注这一对「黄金搭档」的创业项目,各种资源和人才不断地向他们的企业汇聚,现在发展得蒸蒸日上。

一个找不到合伙人的创业者可能并不适合创业,至少现在不适合创业。原因不外乎如下几条:

1.自我认知不清,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合伙人;

2.不善交际,朋友圈很小,不能提供合伙人选;

3.对人苛求,所谓「人至察则无徒」。

不要和那些被「逼着」才干活的人合作,那样会极度分散你的精力。有「完美型」人格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工作超出预期。当然这种人对其他人的要求也很高,合作意识偏弱。如果你的合作者无须你帮忙也能把事情做好,那他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合作伙伴。而且,宁愿和一个有私心但是能把事办好的人合作,也不要和一个办不好事情的「老好人」合作。

雷军说他的小米团队「没有 KPI」,那是因为他的团队成员有过多年的 KPI 考核所形成的工作习惯,不需要领导定义考核指标,他们内心就存在一个高指标,此时「不考核」就是对他们能量的最大释放。

此外,团队成员一定要「多元化」,工作能力和背景要能够互补,但是在创业初期同一个事情有且只能有一个人来负责和接口。比如某个合伙人负责技术,那么所有与技术开发相关的工作和外部资源都应该由这个人接触和评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