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具有学科特色的院系级创新实践基地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8-23 19:27:40 热度: 227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2760 字 阅读需要 10 分钟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是学生开展科技制作、学术沟通、成果交流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有无决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否开展。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是学生开展科技制作、学术沟通、成果交流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有无决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否开展,其规模决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否全面展开,其设备资产的先进性决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技术水平。因而,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保证和基本前提。

一、创新实践基地的定义

表面上看,创新实践基地容易被理解为一个类似实验室的实体,只是从教学实验室转换为提供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场所或空间,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也只是为了建设另一种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的实验软硬环境。但实际上,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是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根本目的。从教学实验、实习转变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不仅仅只是一个物化的空间或原有实验室空间功能的转变,而是通过基地建设,将基地中从事实践创新活动的大学生、指导创新实践活动的教师、具体的实践创新活动项目和基地运作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建设融为一体,使原有的仅限于实验软硬环境的建设提升到实践育人系统的基地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是将人、项目、环境和管理集合为一体的系统性建设。

二、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

(一)培养途径和方法

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一些创新实验项目;在课余时间开设一些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开放性创新实验;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给学生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从社会实践中得到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

(二)建设思路

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实践基地的软硬件资源,使这些资源能得到共享和有效利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理念;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运行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

(三)师资队伍建设

具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完成培养创新性人才目标的保证,基地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师资培训,努力提高基地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可聘请基地外人员担任基地教师,或采用软性引进的方式来充实基地师资。

(四)项目建设

具有一个数量充足、质量有保证的大学生创新实验或实践项目库是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有效运转的保障,基地必须花大力气建立内容充实、目的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各种创新实验或实践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来获得相应的成果。

三、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模式

(一)开放性实验模式

开放性实验模式就是基于基地拥有的创新实验或实践项目库,由学生进行选择与申请,通过基地审核同意,进入基地,在基地的组织下开展创新实验或实践项目。有的项目可先由教师进行培训指导,然后让学生自主实践;有的项目可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只做适当指导。总的来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必须强调实践项目开展的自主性。完成实践项目后,成果应提交基地进行验收,合格后可给予一定的创新学分进行激励。

(二)兴趣学习小组或大学生协会模式

构建自主学习实验项目体系,设置自主学习实验项目咨询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与设计实验项目方案,构建个人能力培养体系。成立自主学习实验兴趣小组或学生协会,选定组长和会长,定期进行实验活动,老成员带新成员,持续发展,并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进行实验指导。建立自主学习实验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实验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以及自主学习开放性实验的有效管理。在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

(三)学科竞赛模式

随着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具有创新性的学科竞赛涌现了出来,如电子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电子商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ERP 沙盘竞赛、统计调研竞赛等。这些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认真参与的学生,从中可以获得课堂教学中无法获得的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基地应设立各学科竞赛分基地,开展各项学科竞赛活动。

(四)校政企联动模式

目前,学校、政府和企业都在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校投资新建、扩建了许多实验室、实践基地,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创新实践项目,因此,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可积极运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政府的政策和企业实践项目,构建校政企联动模式,提供创新实践平台,让大学生能在这个平台上接触社会、进行训练,成长成才。

四、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机制

(一)设立公选开放性实验项目

依据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结合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软硬件情况、师资情况及特色,开设让学生公选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如在经济与管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可设立证券模拟交易、国贸单证、多媒体设计、EXCEL 建模等多个公选开放性实验项目。

(二)允许设立自选项目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应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学科,从自身特点和兴趣出发,自行选题和设计实验实践项目方案并付诸实施,通过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努力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自选项目可结合各学科竞赛来设计,也可结合学生兴趣或学生和老师的科研项目来设计。

(三)项目申报与实施

公选开放性实验项目,一般可在每学期初由应新实践基地组织申报。各班由学习委员负责,组织学生填写「开放性实验项目申请表」,并以班级为单位将申报表上交基地,得到基地审批同意后,于规定的时间内在教师指导下有序地进入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并以「教师讲授 + 学生自主实验 + 教师辅导」的模式进行。实验完成后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提交相关实验作品,基地进行验收。

自选项目可以以个人或组为单位随时向基地申报,填写「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申报的项目要求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具有可行性。填写的训练计划申报表得到基地审批同意后,方可进入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可自己聘请或由基地推荐指导教师,实践活动完成后提交相应作品或技术成果,由基地组织验收。

(四)项目成果的管理

项目成果的存档。项目验收后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作品或论文等成果,由基地存档,并登记成册。可根据学校规定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与奖励,同时也允许实践项目的失败与不完全成功,重点强调过程的训练与所得。

优秀项目的推荐。对于好的作品和成果,优先推荐其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对参加开放性实践项目取得优秀成果的学生优先考虑评奖评优。

指导教师的考核。为激励教师参加开放性实践项目的指导,基地要对开放性实践项目进行合格验收,核实教师的指导工作量,并按教师指导工作量发放一定的课时津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