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从:未来互联网产品的诞生、发展、演变和创新(中)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7-13 10:36:18 热度: 218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2876 字 阅读需要 10 分钟
↘展望未来(1)回顾过去纵观互联网产品的整个发展过程,可以从中得出结论:产品的发展都始终围绕人性这个核心。人性是人类天然具有的一种基本精神属性。

↘ 展望未来

(1)回顾过去

纵观互联网产品的整个发展过程,可以从中得出结论:产品的发展都始终围绕人性这个核心。人性是人类天然具有的一种基本精神属性,主要包括 3 个层面,即食欲、性欲和精神。

★ 人性

站在人性的角度来看。

·信息是人类在互联网中最基本的诉求,就相当于人性的食欲层面;

·社交是人类在互联网领域满足了基本的信息诉求之后需要的第二种诉求,人类对社交的需求就相当于人性中的性欲层面;

·合作是一种精神属性的行为,合作的产生也是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因此合作就相当于人性的精神层面。

互联网产品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满足用户的食欲—满足用户的性欲—最后是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这就为未来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就是朝着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方向不断前进。

★ 电商

电商的发展也会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基础性电商(满足食欲层次的需求)—O2O(满足性欲层次的需求)—个性化(满足精神层次的需求)。也就是说电商发展初期是以标准化商品为主,中期以层次较高的非标准化商品或服务为主,后期则主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随着阿里的上市,电商也逐渐从基础电商进化到了 O2O 发展阶段。

O2O 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开花,催生了个性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而今,O2O 领域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平台之争,如微信公众号、百度直达号以及搜狐快站等。

★ 生活

在人们的生活领域,生活的升级也与人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从媒体中获得信息就是满足基本的需求,而后满足娱乐需求,最后是享受商业提供的服务。这也是传统生活的一个升级过程:媒体上升到自媒体(实现食欲层次的升级)—娱乐升级到生活化(实现性欲层次的升级)—互联网思维的提升(实现精神层次的升级)。

★ 社交网络

从社交网络的发展来看,熟人社交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社交需求,也就是食欲层次的满足;陌生人社交是满足人们比较高层次的社交需求,也就是性欲层次的需求;场景关系社交则是满足人们精神层次的社交需求。

互联网企业做社交网络产品要三思而后行。微信在熟人社交中具有垄断性的地位,因此去做这一方面的产品成功的希望很渺茫;而要做陌生人社交的话,首先应该思考与陌陌相比你有哪些优势,如果优势比较明显,并且产品的影响力可以赶超陌陌,那就可以去做;相对于前两个已经成为红海的领域,场景关系社交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在这一方面可能会产生更多有趣的产品。

(2)社交的 3 个层级(图 6-9)

图 6-9 社交的 3 个层级

★ 社交媒体(浅层意识)

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 )即允许人们进行撰写、分享、评价以及议论的网站和技术。社交媒体是人们互相分享经验、观点和见解的重要工具和平台,如微信、微博、论坛等都属于社交媒体。互联网的发展为社交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社交媒体呈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社交媒体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为人们提供新鲜的信息资讯,制造了生活中人们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的话题。社交媒体重视大众的力量和参与,集结大众的智慧。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这种可以充分利用用户碎片化时间的社交媒体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虽然这类产品抓住了用户的碎片时间,但是依然不能让用户形成对产品的足够黏性,即使积累了用户的数据,也仅仅是浅层意识的数据,对用户的个人沉淀意义不大。

★ 社交网络(中层意识)

社交网络(SNS)是专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这个词汇最早来源于 Facebook,腾讯 QQ 本身就是一种即时通信工具,而社交网络中最顶层的状态就是即时通信。社交网络以人为本,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例如,在书店,我们买到了一本很喜欢的书,即使这本书再旧也不舍得扔掉,因为这本书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它可能会变成我们的个人财产永远留在书架上。而书有丰富的内涵,具有条理清晰的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当我们看完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的知识就会内化成为我们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基本逻辑。

社交媒体与社交网络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交媒体是以物为核心,而社交网络则主要是以人为核心。两者之所以都称之为社交是因为双方都是建立在六度空间理论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商场购物的时候,做出购买决策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本身,这就是以物为中心。例如,很多顾客选择去某一个餐厅吃饭是因为有朋友在那里,跟餐厅本身的关系不大,所以说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社交网络的价值,因为它与社交媒体相比,可以更多地发挥人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

社交网络的重要价值,也让很多社交媒体开始尝试向社交网络转型。微博曾经就模仿人人网推出过一个版本,豆瓣也曾经推出过豆瓣说,但是最终这两个产品都没有获得成功。这个过程就比较符合降维理论,低级维度的产品要想做高级维度很难,但是如果高级维度的产品要做低级维度就比较容易,因此社交媒体比社交网络的维度要低。例如,微信公众号的运作就是将社交媒体嵌套在了社交网络中。社交网络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真实反映,网络游戏也是一种社交网络,与其他社交网络不同的是,网络游戏为用户制造了一种新的社交场景。如果游戏的场景能够满足用户的某种诉求的话,那么用户就会将自己当成这个场景中的一个角色,从而转变成为网络游戏中的付费用户,场景社交也就发挥了它的价值。

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社交产品将逐渐朝着场景化、垂直化以及 O2O 化的方向发展。

★ 社交情感(深层意识)

社交场景丰富多样,但是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却只有一个自己,因此社交情感更接近人的内心。未来社交将会在情感和精神层面有更多的发展,例如,爱部落网就是一个轻日记网站。在这个网站上,人们可以记录每一天的点滴琐事,记录下自己的心情,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日记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主题下的日记,是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的;另一种则是隐私主题下的日记,这是写给自己看和回味的。

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灵的寄托,是人们最真实的一种记忆,因此在情感基础上的社交,也最容易建立比较牢固的感情。社交情感的发展也可以衍生出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的产品,例如在爱部落中的话题街和圈儿,就是一种社交网络产品,周刊就是一种社交媒体产品。

未来在互联网领域,会出现更多基于情感的社交产品,类似于已经上线的 nicomimi。同时也可以利用情感大数据对用户进行社交的智能推荐,社交场景也会更加多样化。此外,社交场景应用也会有更多发展,不再局限于手机和个人电脑上,在独立的智能硬件上也可以使用,未来社交情感将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人性的三层级理论也可以适用于社交的 3 个层级:社交媒体的发展可以满足基本的食欲层次的诉求,社交网络的发展满足性欲层次的诉求,而社交情感的发展满足精神层次的诉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