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你们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7-16 16:46:22 热度: 215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3452 字 阅读需要 12 分钟
只有对项目非常了解的人,才能提出合适的需求。就像一个对自己很了解的人,才知道自己应该找什么样的伴侣。有的人介绍项目时,将项目介绍得几近完美。

只有对项目非常了解的人,才能提出合适的需求。就像一个对自己很了解的人,才知道自己应该找什么样的伴侣。有的人介绍项目时,将项目介绍得几近完美,而当别人问他「有什么需求」的时候,他要么会一时语塞,要么说「只要给我 1000 万,我就能把这个项目做起来」「我的产品好得很,找几个销售人员就能够拿下全国市场」等,妄自菲薄和妄尊自大瞬间转换,这样都是不靠谱的表现。

 技术需求与开发外包

创业者首先要明白,技术和技术团队在项目当中究竟占多大的分量,技术是整个项目的补充,还是构建项目的基础?如果你只是在淘宝网卖产品,那么你多半不需要很牛的技术开发人员;但如果你是自己建了一个电商平台并且自己运营,那么你们团队中必须要有很懂网络平台技术的人。这个人应该具备一个成熟的产品经理或者系统架构师的水平,清楚地知道哪些东西必须自己开发,哪些可以外包开发,哪些可以直接采用成熟的产品模块,并且由他来提出具体的技术需求。

系统开发到底要不要外包?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其实很多外包团队现在苦于转型无门,做外包越来越难。而需求方既想通过外包来降低成本,又不敢让外包团队了解太多核心内幕。但是自己养开发团队成本也很高——一个开发人员的工资是销售员底薪的好几倍。

我们的建议是:创业团队要想提出恰当的技术需求,一定要有 1~2 个技术成员成为核心合伙人(比如一个负责硬件,一个负责软件;或者一个负责前端,一个负责服务器端;或者一个负责 IOS,一个负责安卓等)。寻找这样核心团队,不要吝啬于花钱,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得好,后期的运营和维护成本才会降低。

而对于从事开发外包类型的创业团队来说,一方面在诚信的基础上做好本职的外包开发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寻找机会,从外包方逐步向架构设计方和运营方转型。这样才能够保持合理的团队经营利润。团队的人才结构也要从纯技术团队向「技术 + 管理 + 运营」的综合型团队转型。

 市场需求与渠道合作

很多技术类创业团队,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成本进行产品开发,自认为做了一个天下第一的好产品,然后就开始自信满满地寻找市场渠道和销售人员。但是当他们和销售人员、市场渠道方打交道的时候,却发现双方的沟通不在一个频道上。如果你的产品设计从一开始就没有瞄准市场的需求,那么你在做市场推广的时候,就会非常困难,而这个与你的产品是否先进、质量是否上乘、成本是否很低并没有多大关系。

销售和渠道的思路很「简单直接」,他们只关心你的产品好不好卖,以及怎么拿提成?如何拿?怎样判断产品是否好卖呢?这就要从这几个维度考虑:

1.市面上有没有类似的产品?——如果是空白市场,一般没有人愿意直接触碰,除非有人愿意砸钱做各种营销推广活动。

2.行业市场中有没有形成垄断寡头?——如果有很强势的垄断寡头,无论你的产品价格多么低,质量多么好,他们也不敢冒进。

3.如果行业中有很多类似的产品,但是没有形成垄断寡头,那么这类产品好卖吗?不好卖的原因是什么?

4.你的产品跟行业中已经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产品相比,优势在哪里?销售和渠道眼中的「优势」就是指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你的成本比市场普遍要低,中间渠道所能拿到的提成和返点高。

5.如何建设你的品牌?有的人认为「我的产品成本低,因为我不做广告」,其实这种思想是错的。如果你不做广告,那么别人获得你的产品信息的成本就非常高,不可能找到好的渠道。有的产品天天在电视上轰炸式地做广告,其实不光是做给用户看,也是做给渠道商看(想想那些一夜之间轰炸所有媒体的广告,比如脑白金)。

……

了解市场和渠道心中所想,那我们提市场渠道的需求就会相对简单,无非描述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我们的客户到底是谁?比如「30~45 岁的职场女性」、比如「高考前 3 个月需要冲刺辅导的学生」、比如「年营业额在 1~2 个亿,企业规模在 50~100 人之间的高科技小型企业」等,让人一眼就能够迅速画像,迅速判断市场潜力。

2.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最简单的说法是:我们不比市场上那些知名产品的质量差,而我们给你们的价格是他们的 1/3,你们的对外报价比他们低 20%。市场渠道的思维模式类似于「打土豪、分田地」,越是简单直接,沟通就越是顺畅。

3.关于企业品牌,造势、做活动、请嘉宾等都会被品牌带来直接效益。不要以为做广告是乱花钱,做广告有时候是给渠道看的,让他们相信我们的实力,否则不做广告带来的渠道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才是无穷大!

 人才需求与团队建设

很多企业热衷于招聘「全才」,要求这个人才精通技术、市场、管理、团队建设等。很多创业老板重金从大公司挖一个大牛过来之后,就做甩手掌柜,这样肯定是不对的。

红花也得绿叶配,无论多美的花,在不适合它生长的环境中也不能存活。做花草树木的移植尚且需要把泥土一起移到新地方,何况挖人呢?一个年薪百万的总监,他的副手和助手是什么级别的?月薪 3000?几个年薪百万的人在一起开项目分析会,做他们的会议记录的人年薪应该至少在十万到数十万的级别,否则月薪 3000 的人能明白他们说话的内容吗?

很多人才挑选公司,不仅是看公司的薪酬,也需要看公司现在的员工的薪酬。老板对现有员工的态度,就是老板今后对你的态度,无论他现在对你的态度多么好。

公司在选择人才之前,一定要对他「画像」,就是说他必须具备哪几个能力,如果缺少这个能力就不符合岗位需求。比如找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就要求他必须在 BAT 等公司做过类似产品的产品经理,而且做过 15 人以上的开发团队的负责人不低于两年。

 帮我的项目合理估值?

先看看两个常见的场景:

场景 1:在看到「×× 项目融资 ×× 万美金,估值 ×× 亿美金」的消息传来时,很多人都会琢磨「他的项目凭什么值那么多钱?我的项目值多少钱?怎么评估我的项目呢?」

场景 2:今天下午就要见投资人了,我该怎样向他开口要钱呢?要 500 万还是 1000 万?给他多少股份?投资人压价怎么办?

每一个创业者都不能绕开项目「估值」问题,但是如果创业者整日想着「估值」,就可能本末倒置!估值是你这个项目运作的好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其实,「我的项目值多少钱?」这个问题应该分解为下面几个小问题,把这几个小问题回答清楚了,估值就有谱了。

1.我想做成什么事?(符合 SMART 原则,数据和时间点清晰可验证)

2.做这件事需要花多少钱?(财务预算符合常识)

3.做这件事已经花了多少钱?(前期财务报表经得起查)

4.业界的平均水平如何?(竞争分析,可以做 SWOT)

5.出让股份比例是多少?

下面逐一分析作答。

1.我想做成什么事?(符合 SMART 原则)

答:我想用半年时间,让我的 APP 用户从 50 万拓展到 500 万。(时间点、目标务必清晰而且有时间点和具体的数据支持,一般来说融资的底线就是半年到一年需要花的钱)

2.这个项目需要花多少钱?(财务预算)

答: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需要:

市场人才储备:3 个月到位市场总监 1 位,线上营销 10 位,线下拓展 20 位。

技术人才储备:研发人员 8 位,维护人员 5 位,加上现有的人员工资共 ×× 万元。

市场拓展活动:每个月 3 场,每场预算 ×× 万元,合计 ×× 万元。

新增省外办事处 5 个,每个需要 ×× 万元。

其他费用 ×× 万元。

以上工作合计需要 ×× 万元。

3.项目目前已经花了多少钱?(前期财务报表,天使轮可以不需要,但是 A 轮、B 轮肯定要提供)

答:为了获得现有的 50 万用户,我们付出了 1 年时间,研发费用 200 万元,市场推广费用 500 万元,获得每个用户的成本是 12 元。

换言之半年内用户量到 500 万可能要花 6000 万元,这个数据必须和问题 2 的财务预算一致!或者说明后期的用户拓展会越来越容易/难,因此财务预算会有偏差。

能提供前期详细的财务报表。

4.业界的平均水平如何?(对比 SWOT 分析)

答:业界获得用户的平均成本是 30 元,远高于我们。换言之我们获得的用户量如果倒给别人可以直接赚钱!(如果我们获得用户成本比业界平均水平高,那我们的项目运作很可能会有问题,换言之做的事情是「亏本」买卖,融资就会变得很困难)

5.出让股份。

从天使轮到 A 轮、B 轮,创业者应该都是该项目的最大股东。几轮融资下来的出让比例之和一般不超过 49%。换言之,每次融资出让比例应该在 15% 左右(10%~20% 都可以,看情况而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