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微信是个好东西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7-14 07:56:37 热度: 188 作者: 刘宇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1554 字 阅读需要 6 分钟
我总是站在顾客的角度看待即将推出的产品或服务,因为我就是顾客。我就像一个厨师,喜欢品尝食物。如果不好吃,我就不要它。——查尔斯·斯瓦布
加载中...

方鸿儒先生在《我不玩微信》(本刊 2017 年 1 月原创版)中表示不玩微信的理是:过频、过滥、屏幕小、费时间、伤身。

前几年,大孙子就帮我注册了微信。这些年玩微信的体验告诉我,方先生不玩微信的理由不成立。

不存在过频问题。微信是自媒体之一,是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像手中的笔,横竖撇捺提篆隶楷行草,都得随己意而定,同理,微信想频就频,想不频就不频。对自己不想「频」却「被频」的情况时,我的解决办法,一是慎进朋友圈;二是花 98 元买了一部不具上微信功能的「老年机」,不想「被频」的时候关掉智能机只开「老年机」,即或对方想「频」也「频」不到我了。打开智能机时,如果「被频」,就有话则说,无话则不说。总之,频与否主动权在己。方先生说到的「老友之交贵乎淡」,与微信交流频不频不是一回事,前者讲的是真正的友谊不应混入利益得失的浑水,后者说的是微信往来的次数和时间长短。因为微信是「虚拟传书」(文字交流),「隔空喊话」(语音交流),远程打照面(视频交流),毋须现实谋面,也就无需烟酒茶和打牌搓麻,用不上权衡利益的筹码,微信环境,最是有利于君子之交淡如水。

不存在过滥问题。信息早就「爆炸」了,确实是又「多」又「滥」。但信息接收器——眼和耳,是自己的,它「爆炸」它的,接收什么信息,接收多少,一切随心所欲,哪里会「过滥」?预防「夹带私货,发送广告」不难,凡不明身份者或不乐于与交者邀请加「微友」,一律拒绝!已成「微友」的也可以加入「黑名单」,看不到他。也就是说,「微友」门户的锁钥在握,「夹带私货,发送广告」者都不可能非法闯入。

「屏幕太小」问题很好解决。可以同时把微信「安」到电脑上(是大孙子帮我「安」的)。坐在电脑前,一边浏览新闻或一边写文章,顺便兼顾微信,三管齐下,不亦乐乎。方先生不妨求助于晚辈也把微信「安」到电脑上试试。

关于「了无时间」问题。时间是属于自己的,没时间就不玩,时间充裕就多玩一会,时间紧就少玩一会。「玩」微信是个见缝插针的事情,谁也不会更没有谁强迫花成片的时间玩微信。我有 40 多个「微友」,大家都忙自己的事,没见谁死缠着谁陪聊的。我一天平均花在微信上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有沉溺于微信的,那大概是些自控能力差的人吧。

不存在微信「伤身」的问题。方先生怕「玩」微信伤身,令我大惑不解。霍金对人工智能确实有过担心,他最近又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终结人类文明!」(4 月 28 日霍金在 GMIC 大会上发表的演讲)问题是,绝大多数人工智能产品是伤不到人的,大到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小到电视、电脑、手机、家用电器,是不会伤人的;有可能发生事故,那不是人工智能的错而是人的错。就是说,「伤身」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是否遵守「人工智能定律」。如果,旁若无人地玩微信,夜以继日地玩,玩疯了,玩魔了,脸不洗,须不刮,蓬头垢面,衣冠不整,吃喝也无规律,这种玩法,岂止玩到「伤」,简直就是作死!这能怪罪微信吗?即如酒色伤身,能怪罪醇酒美人吗?于一个缺乏节制能力的人而言,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杀器。老年人自控能力比年轻人强很多,「玩」微信「伤」不到自己的。

微信是顺风耳千里眼,与远在天涯海角的亲戚和微友实时交流,非常方便,也很划算,文字、语音、视频交流都不花钱。微信确确实实是个非常好的东西。

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玩微信终归是小事一桩,我之所以还要正儿八经地议论一番,是因为这涉及到是否与时俱进的问题。经济社会与科技文明的发展日新月异,稍有懈怠,就会与时代拉开距离。

曾经我感觉与世界渐行渐远,自打「玩」上了微信,觉得又渐行渐近了。人人都得与时俱进,老年人更得与时俱进,否则,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玩微信是与时俱进最简便的途径。尚未学会使用微信的朋友们赶紧学吧,不玩微信很可惜。


作者 梦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刘宇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9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