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的「一站式」服务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8-23 19:28:06 热度: 232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4042 字 阅读需要 14 分钟
「一站式」服务(One-stopService)源自商务活动中的资源外包服务,是指企业一次性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一条龙」服务。

「一站式」服务(One-stop Service)源自商务活动中的资源外包服务,是指企业一次性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一条龙」服务。由于这种创新的服务形式能为企业带来很好的预期价值,因此发展迅速,并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最先将这一概念引入她倡导的政府改革中,并产生了政府部门「集中」办公或「一站式」办公的概念。在这种服务模式中,政府将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业务集中到一处,企业和公民的事务申请可以在一个指定的地点全部办完,再也不必奔波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再也不必等待各个流程的工作结果。浙江省金华市是我国第一个设立「一站式」行政服务机构的地方政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各类「行政服务中心」「行政许可大厅」等都属于这种运行模式。

一、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的背景

作为典型的工科高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在每年的大大小小的科技活动中,都能赢得 100 多项国家级的奖项。但是证书没有生产力,奖牌换不来就业机会,如何让科技创新变成生产力,如何让天天泡在实验室的学生走进市场是考验创业服务的难点。借鉴欧洲大学「一站式」事务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将科技创新赛事、创业事务代理、创业教育(见习)、创业孵化等分散的工作整合到「一站式」服务平台中,依靠制度创新和流程改造,让现有的场地、资金、设备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创业团队,让现有的师资、技术和公共关系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创业项目,依托学校的科技力量与社会声誉帮助大学生进行成功创业、品质创业。

建立「服务型政府」,「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的新目标。民生为本,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是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最大的政治。如何有效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智慧和决心。对此,各级人社部门都在进行深度思考和有益探索。

为什么国家近几年相继出台的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难以落实到毕业生身上,服务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这是人社部门多年的难解之惑。人们经过反思,终于发现主要症结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分段和分散管理。高校负责毕业生离校前的相关工作,人社部门负责毕业生离校后的相关工作,还有部分职能分散在组织、教育、工商等其他部门。

二是毕业生离校便流失。毕业生离校后不到人社部门报到,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SYB 创业培训、求职登记、就业推荐、各种补贴、就业困难毕业生扶持等各类政策和资金扶持难以找到落实对象,更谈不上主动服务,当接力棒交到人社部门时已经错失了最佳服务时段。而毕业生离校前,人社部门的政策和服务又难以越过高校的围墙落到毕业生身上。

为了更好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学校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整合服务资源,构建「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第一,在服务内容上,创新整合毕业生就业创业所涉业务,体现「一站式」理念。

在涉及毕业生就业的毕业生报到、改派、档案接收、户口转接、求职登记、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提炼出就业见习、见习基地、基层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培训、就业失业登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指导、权益维护、贷款贴息、社会保险咨询等 12 个服务项目,并将这些服务项目集中到「一站式」服务大厅内,实现服务的集中和优化。从创业项目的收集到微型企业孵化成功,「一站式」服务大厅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从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同时,将涉及毕业生的服务拓展到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多部门联动的形式,保证每一位到访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得到相关咨询服务和「一对一」的帮助,避免了毕业生「一事多次跑」或「一事多处跑」的现象,拓展了就业渠道,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搭建功能完善的服务平台。

第二,在组织架构上,完善「一站式」服务大厅管理制度,让服务更规范。

「一站式」服务大厅从管理制度、服务项目,到工作流程、工作计划、工作职责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关标准,形成约束机制,让为毕业生服务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在时间上前移服务,「一站式」服务大厅将就业工作前移至毕业生离校前,一方面,为就业工作赢得更充分的时间,另一方面,政府联合高校共同促进毕业生就业。在空间上转移服务,建立校园工作站。「一站式」服务大厅在高校建立校园工作站,并将「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各个服务项目挪入校园工作站,在工作站完成基础性工作。同时,在各工作站投资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宣传栏,让毕业生在校内也能获得相应的就业服务。细化服务,着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延伸出「八送」服务,让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一站到底」。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一站式」服务大厅着力通过各类活动载体,为毕业生送政策、送岗位、送指导、送体验、送见习、送培训、送扶持、送服务。

二、「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的工作举措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定制创业学习卡片,建设创业教育的「一站式」规划平台

学校要清楚,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创业,并且没有一门课程叫作「创业成功学」。学校应将创业教育更多地定位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而不是要求一定要创业,但是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课程体验创业的不易,了解创业过程,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学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层次需求不同的特点,建设了「创业生涯工作坊」,由学校的创业辅导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结合学习任务,给每个来工作坊的同学开出个性化的「创业学习规划卡片」。每个学期统计学生的选择意向,组织企业家、工程师、政府官员和专业教室开设课程、讲座和沙龙。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格式化」到「差异化」,「创业生涯工作坊」正在变成未来企业家的成长俱乐部。

(二)以科技创新为种子,以校友资源为催化剂,打造创业团队的「一站式」孵化器

学校选派青年博士入驻大学生创新基地,将科技创新创业的种子播到大学生中去。学校创新校友回报母校的机制,创办校友会创业基金,毕业校友每个月为母校捐出十块钱,利用创业基金聘请优秀创业导师和行业技术先锋将创业的最新咨询第一时间带到校园。学校 MBA 中心和 CSIP(信息产业部电子电路与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预约式创业咨询和创业产品市场论证服务。创业团队就是靠着这样的孵化器,保持着创业者的务实与企业家的敏锐。

(三)「一站式」创新创业的服务框架与职能划分

通过分析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实际需求,「一站式」服务大厅总结经验,创新服务方式,开拓「就业服务一站式、政校企学对接一平台、创业服务一条龙、技能培训服务一体化、点线面一结合」的服务模式。

(四)「一站式」服务大厅将服务前移

一是多种形式送政策,采取多种形式把政策送到毕业生手中,改变枯燥的政策解读为生动的服务,让毕业生在体验中立体了解政策。多维度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如采取「网络 + 实体、校内 + 社会、座谈 + 体验、个体 + 群体」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让各就业相关群体了解就业政策。

二是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送岗位,开发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把岗位送到毕业生手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降低就业成本,拓宽就业渠道,即时推送就业岗位;积极开发基层就业岗位,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三是送指导,充分发挥与社会、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为毕业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组建专业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包括求职技巧、职业适应、面试技能等,有针对性地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四是送见习,通过建立见习基地帮助毕业生获得相关工作经验。

五是送培训,通过开设各类培训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培训,如创业培训、电话营销培训、企业管理培训、营销理念培训等。

六是送扶持,针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实行求职登记、推荐就业,建立毕业生就业台账,为其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等。

七是送岗位,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灵活就业补贴等政策,提供一对一的帮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并组织专场招聘会,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八是送服务,「一站式」服务大厅开通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和热线电话,把服务随时送到毕业生身边。另外,「一站式」服务大厅为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毕业生报到、改派等专业服务。

三、「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的工作成效

具体说来包括五点:转理念,破常规,改机制,创载体,务实效。

第一,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涉职能部门沟通不顺畅、资源不整合、政策难落实、合力未形成等难题。通过对接会,与各部门联合开展活动等载体建立的联动共赢机制初步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宣传政策,使各类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落地生根。

第二,缓解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岗位需求疲软与毕业生总量增加困局。充分利用就业资金扶持功能,提升就业能力。通过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弥补毕业生专业与社会用工需求的差距。开发 10641 个对专业限制不严、门槛低的服务性岗位,帮助难以对口就业的毕业生实现就业。

第三,缓和经济放缓、岗位需求疲软与毕业生总量增加的矛盾。广泛动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开发岗位。

第四,破解了人社部门被动的工作局面。服务前移至高校的大胆决策从根本上扭转了人社部门被动服务的困局,抓住了人社部门政策、资金、服务落地的支点,并拓展成高校和其他职能部门联动服务的平台,把过去坐等服务变成请进来热情服务,走出去主动服务,沉下去跟踪服务。

建立了本地生源就业和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数据库,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全方位服务和跟踪服务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变「对象难寻的服务被动」为「对象明确的主动有为」。

第五,进一步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据统计,基层四项目报名人数明显增加,到岗率提升。

第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有效避免毕业生多处奔波。对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 29 项服务的集中、优化,加之「一站式」服务的前移,有效地避免了「一事多次跑」「一事多处跑」现象,有效地节约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