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微信群>互联网推广>正文

未来的竞争是共识的竞争

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9-11 09:09:11 热度: 271 作者: 李斯特 来源: 微信加 本文共 3971 字 阅读需要 14 分钟
■朱瑞清(Tripio联合创始人兼CTO)我在中国长大,在美国生活了15年,其间主要在亚马逊和微软工作,2014年回国创业。我创业的第一个项目叫「百场汇」。

■ 朱瑞清(Tripio 联合创始人兼 CTO)

我在中国长大,在美国生活了 15 年,其间主要在亚马逊和微软工作,2014 年回国创业。我创业的第一个项目叫「百场汇」,它是一个场地短租平台,融资已有三轮。在 2017 年年底,我们又孵化了第二个项目「Tripio」,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旅行服务平台。所以关于区块链在在线旅行社(Online Travel Agency, OTA)行业的落地应用,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我本身不炒币,看区块链更多是从技术和产品的角度去思考。

总会有一批人相信由算法和算力支持的信任体系

我最初对区块链产生兴趣,是因为区块链本质上代表着一种分布式的信任。要认识它的价值,可以拿它至今最流行的一个应用项目比特币做个初步分析。

在废除了金本位后,今天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货币,本质上都代表着一种信任。无论你手上持有的是人民币还是美元,它们都代表着各自发行国家的信任体系:如果你相信中国政府会推动货币增值,你就持有人民币;如果你相信美国政府会做货币增值措施,你就持有美元。为什么有人愿意持有比特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很多人对政府发行的货币并不是那么信任。

政府发行的货币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是货币的超发。基本上各国央行都会超发货币,超发的货币有对货币持有者税收的效果。打个比方,你今天持有一百万元,而整个市场上有一亿元,这时如果央行再发行一亿元,同等条件下你手上的货币的价值就会降低一半。从这个角度上说,发行货币的机构拥有铸币权,它可以选择性地调整其货币持有人所持货币的价值。

比特币在这个维度的特点是它会用固定的算法来决定货币的发行量。比特币持有者不用担心有一个机构说:「对不起,以后比特币总量要翻两倍。」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批人去选择相信一个由算法和算力支持的信任体系,假设今天这个群体的比例是 1‰,如果明天这个群体的比例变成了 1%,该信任体系的价值就会提升。反之,如果明天这个群体消失或变成 1 ,它的价值就会降低。

货币的第二个特点是即使在货币供给呈健康增长的情况下,货币持有人也并不按比例享受这个增长所对应的增值。与之相对应,数字货币的增值由货币持有人按比例获得。大多数数字货币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 18 位,所以它们可以用降低货币使用单位的方法达成内向增发。简单地说,央行把货币发行量增加一倍,所有增值由发行方获得,而如果是比特币内向增值,每个比特币的价值增长一倍,每个持币人所持有的币值也相应增长一倍。

上文是对数字货币的一些思考,而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应用。下面我们重点讨论区块链项目的内在逻辑。

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去中心化

「Tripio」从 2017 年八九月份开始思考区块链,2018 年 1 月份决定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旅行服务预定平台,花了两个月时间,算是完成了第一步。

旅游业是一个相当中心化的市场。中心化组织正在获取这个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价值份额。但在「Tripio」看来,它们并没有很好地提供相应的消费者价值。以订酒店为例:消费者在中国可能会用携程或途牛,在国外也许用缤客(Booking.com)或亿客行(Expedia.cn)。这些公司在交易中获取了 15%~20% 的份额,也就是说,消费者每花出 100 元钱,其中有 15~20 元钱是给了这家公司,剩余的 80~85 元钱才交付到供应商(也就是酒店)手里,然后酒店在这 85 元收入的基础上提供服务。

相信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希望把自己支付的钱更有效地传递到供应商手中,这样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但是当下消费者不这么做或者说做不到的原因是这些平台确实在一个相对繁杂的市场上提供了一些价值,其中一个核心价值就是作为一个信任平台,它们可以大致确保平台上酒店信息的准确性。消费者也希望在交易过程中出现了纠纷的时候,平台方可以提供一些帮助。我们做这个基于区块链的旅行服务预订平台的初衷是通过区块链技术以更低廉的价格和更高效的机制实现信任背书和争议解决,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体验。

中心化模式和去中心化模式本身不一定存在对错。哪种模式占主导取决于相信这两种模式的消费者各有多少。我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相信去中心化模式。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突破也许不会在中国出现,但它一定不会忽略中国。当区块链的某个项目或某种模式被一些国家的消费者首先证明价值之后,在规范允许的条件下中国的消费者会迅速跟进。

区块链给予了初创团队验证商业模式的机会

区块链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国际化的技术和模式。就好像至今我们不能确定比特币发明人中本聪的身份一样,区块链也不在乎自己的使用者是中国人、日本人还是美国人,这个和互联网早期一个不太恰当的「你不知道电脑后面和你交流的是一个人还是一只狗」的比喻很类似。今天区块链上有 4000 多万个数字钱包,我们并不能确切地知道它们背后的拥有者是谁,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变化趋势来考察区块链用户数量的增长。市场调查数据显示,2018 年 2 月份韩国的数字货币渗透率是 2%,到了 4 月份这个数字变成了 4%;同时期美国数字货币的整体渗透率也是 2%,但在千禧一代消费者中数字钱包的渗透率是 4%。也就是说,发达国家数字钱包的渗透率在以比较接近的速率增长着。

腾讯、阿里巴巴做区块链项目能否成功?我觉得没有问题,但这些巨头做区块链和初创公司做区块链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我在亚马逊和微软工作了很长时间,对于巨头来说,如果某一种技术(或者说工具)的发展和股东利益相违背时,他们是不会投入大量精力的。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完全正确,因为这符合巨头公司的利益。

前面说过,创业团队和巨头拼后者所擅长的技能是没有前景的,也很难融资。区块链的发展给了初创团队一个在比较早期的阶段就可以获得大量资金到各种场景中验证商业模式的机会,这种新的资本生成的模式本身对商业演化也很有意义。

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项目,应该首先由一个团队打造出来,然后这个团队在打造项目的过程中把控制权散发到社区中去。比如比特币,现在并没有个人或团队对其进行中心化控制,而是由整个比特币社区对其进行管理。

打一个比方,一个区块链项目就像是在打造一条高速公路,所有人都可以在这条公路上建超市、饭店和娱乐设施。谁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谁就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如果说有家公司因为打造了这条高速公路,就要不停地收高额过路费,这就违背了区块链项目的初衷。

去中心化和中低频交易是衡量目前区块链技术的适用场景的两个要素。假如你去兑换外汇,给对方打款 100 美元并希望拿回 600 元人民币,如果等了半个小时还没有收到打款,你会惴惴不安,因为你的期望是非常高速的交易。但假如你去订酒店,你使用现在的服务本来也需要等二三十分钟,所以你不会对半小时的延时感到特别异样。在这个交易速度上,目前区块链的处理能力是足够的。所以在中低频交易领域,我个人认为交易速度不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门槛,尤其是在将很多正在成熟的交易加速技术纳入考虑之中后。

今天的区块链就像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互联网,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它的技术本质没有问题。有人可能会列举出它所面临的一些威胁,比如 51% 攻击、量子计算机可以改变解密速度等,但我相信当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科学家和技术员去完善一套技术体系的时候,这些技术问题都可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要解决的是共识问题

区块链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共识。大多数区块链项目的成功路径是打造一个足够大的社区对一个应用场景的方案共识。大家需要在社区里讨论这个社区如何管理,管理规则如何建立和完善,出现了分歧该如何解决。比如在酒店预订行业,「是否允许消费者在预订房间之后退房」就是一个规则问题。而社区共识可以是预订之后不可退,也可以是预订后 24 小时之内可以退。这些规则要写到智能合约里,而智能合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写完之后不可更改。所以一旦把规则制定下来后,用技术将其实现并不困难,但如何去打造这一共识,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比如「Tripio」的项目是基于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开发的,在这个平台上,旅行住宿预订的服务与身份登记系统、支付与交易系统、信用系统、争议解决系统都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来完成,从而大大减少中间人力服务的成本。但具体如何设置每一个系统里的服务规则,如何让所有「Tripio」用户都信任、认可这些规则,则依然需要「Tirpio」通过长期的社群运营、活动运营来引导大家达成共识。

未来区块链上的竞争,不是资金或市场的竞争,而是共识的竞争。只要有足够多的人相信某个社区或某种社区规则,这个规则就会成长为未来的通用规则。网络效应决定了在各个垂直领域都会出现不超过一个或两个取得规模效应的共识项目,它们将享受区块链变革带来的大部分收益,而区块链项目的一个主要风险也来源于对这些共识的形成进行监管的尺度。如果中国的团队无法在一个领域内建立足够规模的共识社区,就有可能被国外团队率先在这些区域达成共识,然后对中国消费者进行说服和销售。

朱瑞清 Tripio 联合创始人兼 CTO。曾任 Expedia 旗下艺龙旅行网副总裁,Amazon 技术总监。供应链和大数据系统专家,在中美有 16 年软件研发和产品管理经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