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创业]如何成为真正赢得起的人?
原创之前提到过很多人其实「赢不起」的现象——那,如何才能成为「赢得起」的人呢?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起吧。
1990 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我已经暗自决定不读大学了——因为那时候我已经在跟着一些社会上的大哥们赚钱了,父母并不知道而已。当时觉得自己竟然可以赚得比父母更多是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心里想着,「就算他们上了大学,赚钱也不会比我更多!」于是,到了考场上,一顿胡搞瞎搞,想着把分数搞成刚好考不上就可以交差了,结果,成绩出来之后,发现自己还是过了本科线,只不过由于之前填的志愿也都特别高,于是,「顺利落榜」了。
父母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所以伤心了很久。两口子在厨房互相叹气,觉得各自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生出来的孩子竟然连大学都考不上,真是太丢人了,我在窗外听到了。推门进屋的瞬间,他们会瞬间换个表情,对我嘘寒问暖。
但,这并不是后来我决定复读的原因。「顺利落榜」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两三个月后,同学们从全国各地给我写信,跟我分享他们的新天地。他们误以为我落榜了很伤心,所以字里行间透露着安慰和鼓励。我突然间意识到,可能「见多识广远比赚点钱重要得多」——于是,在国庆节过后,默默地回学校报了个复读班。虽然自己有钱,但还是找父母要了学费,知道这样他们会真的多一点放心。
学习很认真,成绩也很快提高,所以,整个复读过程在我身上并没有体现出任何其他复读生常感受到的压抑。日子一天天过去,春天过去,夏天快来了……6 月初的某一天,母亲得了阑尾炎,父亲在苏联出差。作为长子的我,就每天到医院照顾妈妈,母亲颇有些担心我的学习,我就笑嘻嘻地给她看模拟题得分,让她放心。等父亲回来的时候,母亲已经出院好几天了。父亲在家里待了一阵子,又出差了,结果,他前脚走没两天,7 月 7 日我要参加高考,但,6 月底我也患上了急性阑尾炎,要去医院做手术!
长话短说,反正,刚刚下手术床的我,伤口愈合不算太完整的我,去参加高考了……各种因素影响了我的正常发挥——等成绩下来一看,远不及当初的预期,虽然分数还是过了终点线,但,志愿报得太高了,于是只能通过调剂才能读一所刚刚专升本两年的三流大学:长春大学。
从此之后,我经常慨叹:
失败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差一点就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没成功。
我身边的人往往对「你竟然考上大学了」表示惊讶。我自己知道啊,我就是能考上的啊!第一年不想考而已啊!可倒霉的是,第二年我真想考好啊!但就是那么阴差阳错考得那么烂啊!万幸的是,毕竟是考上了啊!哪怕是个烂大学,也是大学啊!想想真是后怕,若是没考上呢?若是连个烂大学都没考上呢?我跟谁抱怨去啊?跟谁说会信啊:「我其实能上大学的,就是第一年没想上大学,然后吧,第二年就是运气不好而已……」后来在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是个「严重的风险厌恶者」,可能也跟这段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我知道坏运气到来的时候后果有多严重,无论你自己是否「问心无愧」。
人们常常嘲笑他人「输不起」,殊不知,真正残酷的是「赢不起」。「差一点成功却终究没有成功」的本质就是「赢不起」——因为你的实力不够赢,因为运气也是实力之一。所以,在我的人生观之中,从来不怕「输不起」,但就是非常害怕自己「赢不起」。
而另一段经历让我看到了「赢不起」的另一面。
2000 年的时候,我到新东方应聘,费尽周折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开始了长达七年(在我眼里就是一辈子)的讲台生涯。虽然生活依然种种坎坷种种不如意,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心高气傲,总觉得自己其实跟那些同事不是一个层次的——其实吧,我的特点就是,无论自己处境多艰难,都心高气傲,换句话讲,就是幻觉满满。当时内心里想的是,「要不是我得照顾住院的父亲,我才不在这里跟你们混呢!」——许多年后,想起当时这种幼稚的想法,实在是无地自容啊!
新东方老师赚得不少。所以,新东方其实是很多北京名校高才生的跳板。他们是学霸,所以,除了专业成绩好之外,英语当然也好。他们知道想要留学美国且申请到奖学金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就给自己设计了个「退而求其次」的策略:在新东方教书攒钱,到最后,哪怕没申请到奖学金也可以出国!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每年我都能看到一些同事成功跳到了美国。
那个时候的我也想出国啊!尤其是,当你看到一个你认为并不如你的人竟然有了更广阔的天地,你什么想法啊?反正我会觉得很不甘心。能甘心吗?尤其是在每次学生评分之中总是能排名第一的我,怎么甘心啊!不甘心归不甘心,回家看看桌子上那么多的医院账单,当场就没脾气了,只好摇摇头,甩掉乱七八糟的想法——算了!还是接着老老实实赚钱吧。第一年如此,到了第二年,又看到同样的现象,然后又是同样的内心挣扎,然后又是同样的算了……第三年还是如此。
到了第四年,我突然发现自己不想走了!怎么回事?在一个机构里待久了,你才能看到很多刚进来的时候看不到、看不清、看不懂的东西。比如,领导并不傻啊!人家想的是对的,人家的策略也是对的,只不过,你是从雇员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所以才处处觉得不合理啊!再比如,我自己有毛病啊!天天自以为是,但实际上对集体贡献实在是有限——就算有一点,也绝对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又比如,原来公司大到这样的地步,要面对的麻烦真的相应地就非常非常大啊!原来机构内各个「器官」之间的配合难度这么高啊!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所以,我不想走了!我想看更多,我想学更多!毫不夸张地讲,我发现新东方是我的商学院——反正我也没机会甚至没可能去读个国际著名商学院了,但,我觉得老天非常照顾我,不仅「把我扔在新东方」,还「把我限制在新东方」——迫使我在这里前后总计一辈子,也就是整整七年!在这七年里,我学到了太多原本我不可能学到的东西,我见识了组织管理是如何有效和如何失效的;我见识了业绩增长如何可能是成果的同时,也见识了业绩增长如何可能是陷阱的;我见识了人性是如何理解自己行为的,以及为什么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才是最大的功臣;我也发现了很多我过去误以为比我差的人实际上拥有格外惊人的本领在那方面能甩我二十一条街……更重要的是,新东方终于上市之后我开始每个季度认真阅读新东方的财报,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虽然,终究有一天,我还是离开了新东方,但我知道,我是七年后才离开的。若是第一年离开,或者是第二年离开,哪怕是第三年离开,现在的我都可能是完全另外一个李笑来,一个可能非常「低配」的李笑来——其实啥都没有学到的同时还特别自以为是的那个版本。
这段经历给了我一个特别重要的启示:
价值这个东西总是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被真正最大化地发现。
所以,无论干啥,无论干得多好,都值得干得更久一点——越是往后越是有惊人的收获。反过来,很多人有了一点成绩之后,就想着换个方向或者换个赛道,这可能是非常不明智的,虽然以当时的感觉来看,「自己已经做得很好」,可实际上,若是在同一个方向上再持续久一些,会有的可不是「多一点点的收益」,而是「几十几百倍的收益」!
这也是为什么李笑来好像什么都干,可实际上兜兜转转一直不肯离开教育行业的根本原因。我知道时间的神奇,我知道积累的力量,我知道复利曲线的效果(详见《财富自由之路》),我知道只要我在这个已经走了很久的方向上持续走下去,接下来每一天每一年的收益都是之前的成千上万倍——事实也的确如此。反正,李笑来从十多年前一个字值一块钱到现在一个字值一万块钱(哪怕文章书籍直接开源免费),还在继续写下去、走下去。
然而,「赢不起」还有一个层面是非常骇人的。
2011 年开始,我涉足投资领域,一不小心进入的却是人类史上发展最快、增值也最猛的区块链行业。很多人羡慕我入行早——在他们眼里,这是我之所以成功的核心秘密。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很多人入行比我还早呢!可是,最终他们并没有拿住,一块钱买进来十块钱就卖了,高兴了没几天,发现涨到三十块钱——涨到了一百块钱的时候悔之晚矣……更不用提后面竟然涨到了一万块!
——你看,还是一模一样的,赢是赢了,但,没赢多少,为什么?因为走得太早。但,这还不是骇人的,因为他们就算没赚到多少,毕竟还是赚了啊!
真正骇人,甚至害人的是:
赚到很多钱之后自己却竟然因此变傻了。
钱这个东西是能改变任何人的。很多人穷的时候还算是个好人,起码还是个人——可一旦赚钱了,就变成了个混蛋。我这一路走来,见过太多「咸鱼翻身」的人,因为赚了点钱开始自高自大,因为赚了大钱而产生各种稀奇古怪的幻觉,甚至,因为赚了大钱才开始吸毒,因为赚了大钱才离婚,因为赚了大钱才开始做违法犯罪的事情,甚至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说,成功这东西,有时非常骇人,并且也非常害人。
这些观察算是为我敲响了警钟。我暗下决心,绝对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那怎么办?有没有什么方法论?有的!
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创造价值」之中。
也就是要把时间投入到我们之前就提到过的「提升自己的价值力」上。
金钱和时间,都是排他性资源,都是用来干这个就不能同时用来干那个的东西。金钱有两个用处,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这就是为什么有钱人显得更「抠」的原因,因为有钱人常常是因为有能力「用钱赚钱」而变得真正有钱的,于是,钱这个东西,经过他们的手,「流向投资」肯定比「流向消费」更划算、更有效率,所以,有钱人事实上相对于他们的总体财富来看,「消费比例」很低,因为他们懂得钱的第二个去处。
同样的道理,时间也有两个用处,一个是消费,另外一个是「创造价值」——不仅可以给自己创造价值,也可以给别人创造价值,包括但不限于自己的配偶、父母、子女、朋友、同事……一旦你开始并逐渐习惯于时间的第二个用处,你就不舍得只是用时间去消费了,就好像你一旦学会了投资就会不由自主地抑制消费一样——毕竟,它们都是排他性资源,这一点你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
把这么简单的道理想明白了并且照做,你就会瞬间成为一个注定赢得起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赢得起的人。人们普遍不理解,为什么有钱人还在赚钱?为什么成功人士还在工作?本质上来看,不是有钱人贪婪,也不是成功人士不知疲倦,只是他们与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绝大多数人只懂得用钱消费,从来没有用钱赚钱的经历而已;绝大多数人只懂得用时间玩乐,从来没有体会过用时间创造价值的快感而已。
当有一天,你终于赢了的时候,别忘了回来仔细重新阅读一下以上的文字,相信我,你一定会感慨万千——还是那句话: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李斯特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chatadd.com/artdet/8967
- 上一篇:[微信创业]你这一辈子应该如何赚钱?
- 下一篇:【微店初接触】拥有货源的人
阅读推荐
更多...- 极致单品:专心把简单的产品做到极致,就足以身价上亿 2022-07-16
- 生物制药保健食品行业:如何打入社区群? 2023-05-22
- 女销售如何拒绝工作之外的客户邀约?实现销售业绩的持续增长 2023-05-19
- (互联网+思维)用户体验:使用情景与动作分解 2022-07-27
- 创业需要一个团队 2023-07-14
- 三句话教你激发需求:让你把东西卖给所有目标客户,建立客户信任,实现长期合作 2023-05-19
- 让我们沟通一下——打开心墙就是赢家--销售的关键在哪里? 2023-03-08
- 【成功案例3】微信加:搭建商家营销服务平台 2023-07-09
- 6种软文写作形式及其写作风格,助你实现百万阅读量 2022-07-27
- 朋友圈分享的9大技巧 2023-07-02
- 如何经营终端才能提升销售业绩?实现销售业绩的持续增长 2023-05-20
- 让业绩高速增长!金牌销售员的攻心秘笈: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才能赢得客户 2023-03-13
- 让业绩高速增长! 说对一句话,初次拜访就见到最终买单人 2023-05-19
- 我玩「微信」 2023-07-14
- 催账中的谈判心理——销售技巧 2023-03-04
- 旅游业公众平台:TripAdvisor猫途鹰 2023-07-16
- 梳理自己的创业资源——创业车马未动,资源粮草先行 2023-07-16
- 老客户是一座金矿,轻松实现您的销售目标 2023-04-01